現在農村的家長對孩子教育重視嗎?農村考上大學的有多少?

樑上不是君子


現在的農村家長不是不重視孩子的教育,而是無法重視。孩子的教育是個大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長多方面的影響,離開了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如今,農村的學校建設也是一流的,各種配套設施齊全,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卻無法跟上,大多數家長為了養家餬口四處打工,常年累月奔波勞碌,根本無瑕過問孩子的學習狀況,更談不上對孩子的教育了。曾經有一次,班裡的一個孩子經常不寫作業,家訪幾次也沒見到家長。後來給其父親電話聯繫,乖乖,電話竟然打到了非洲,原來孩子的父親一年前就出國了。

家裡剩下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兒童,老人僅僅滿足於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他們不懂教育,也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正因如此,農村的孩子能考上好大學的很少,大部分都走單招,拿了個大專文憑,這樣的學歷到了社會上幾乎沒有多大用處。也許是惡行循環吧,多讀幾年書無非就是讓孩子多識幾個字,在農村持這樣心態的不佔少數。


江山165940261


當前農村學生家長都是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一代人,他們用農村人特有的堅韌和吃苦的精神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親身經歷也讓他們明白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的重要性,所以說現在農村家長大部分人是非常重視孩子教育的,只是他們也非常糾結不知應該如何做才是真正的重視。


現在農村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可以從一種現象就可以看出,那就是“陪讀”現象。以自己曾經工作的學校為例,在這個寄宿制學校,十年前每個班級除了學校附近的學生,其他幾乎全是在學校住宿,那個時候,每一間20平米的宿舍要住近30名學生,上下床鋪一般下鋪睡3人上鋪睡兩人,那叫一個擠!也正是農村寄宿生多,那個時候學校的建設項目基本多是建宿舍了。

現如今,這所學校新建的兩幢男女學生宿舍樓空空如也,沒幾名學生再在學校住宿了,大部分孩子都由家長陪著在外租房住,使得校園周邊的房子是越來越高。


當前農村家長,基本都是自己沒靠讀書改變命運的人,他們十幾歲出門,吃盡了苦,嚐遍了酸,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有許多人都發家了,即使沒有成為富翁的人憑著一門手藝也能賺上不少錢,生活過得過去,也讓他們有條件來重視孩子的教育。

現在農村的家長,正是有著自己親身的體驗,哪怕賺的錢很多,他們仍感覺自己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而在中國的傳統思想裡,出人頭地就得讀書,就得考上大學,因此現在農村的家長,只要有條件,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是在所不惜的。

只是教育哪是那麼簡單的事。有許多家長為了生計不得不離開孩子,總感覺虧欠孩子許多,他們感覺能彌補孩子的就只有錢了,所以從孩子小就滿足他們一切的要求,只要是讀書,其他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也特別怕孩子吃苦,在我前面講的“陪讀”現象,家長的出發點也少有是陪伴,而是怕孩子吃苦。在家照顧孩子的爺爺奶奶也只能從生活上儘可能滿足孩子,哪有什麼家庭教育。使得現在農村的孩子,學習上沒有城市孩子的優質教育資源,還丟掉了他們家長賴以生存的吃苦耐勞的精神。

正因如此,現在農村的學生能考大學的也不少,但考上好大學的是越來越少。據一些統計,現在每年錄取重點大學的農村學生佔比不到30%。像清華北大這些高等學府,農村學生更是不到10%。這有家庭原因,更是社會的原因。

當然,如今也有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並不“重視”。但以我的理解,他們不是不重視,而是沒條件重視。而且真正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要從提升家長自身素質開始,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