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很難評價?

四木說史


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明朝開國皇帝,也是唯一一位純粹的農民皇帝,這是歷史定論。

朱元璋絕對是勵志的最佳人選,農民、乞丐、和尚,這些“光環”他都有,祖宗十八代都是農民,根正苗紅。

若從軍事、政治、戰略上來講,老朱在歷代帝王中可以穩居前三,但是,若從經濟政策上來看,他絕對排在歷史倒數第一。明朝滅亡,與明朝的經濟發展滯後,開歷史的倒車有重大關係,而造成這些的主要原因與朱元璋的“國策”是分不開的,這也是很難評價他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的經濟管理弊端

一:禁海

朱元璋在建國初期實行的禁海令扼殺了明朝經濟外向型發展。當時南方很多反動勢力靠海洋做戰略縱深,確實存在禁海的必要,但後來國內穩定了這條禁令沒有取消是錯誤的,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南方沿海大族與倭寇勾結,禍害大明幾十年,使國家經濟、民生遭受沉重打擊。

二:中央財政

大明朝的戶部居然不管錢。本來國家稅收要統一上繳國庫,然後根據地方發展需要進行分配。當時老朱認為這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上繳國庫還要再發放下去這多麻煩,經過一層層盤剝還不如地方自行管理,直接把盈餘交上來就行了,這樣省時省力,缺錢你也別向國家要,反正我不管錢。

想法不錯,裡面的弊端他卻沒看透。我對財經管理不懂,不過大明朝的一些發展我還是略知一些的,這裡面的弊端主要體現在國家救災、國防建設,反北方遊牧民族侵略上。

比如在救災上,山東旱災需要撥款,可是中央財政沒有,那隻好讓江蘇,河南、河北等附近的省份撥款調糧了,想想就知道這根本行不通,朝庭只有決策權卻沒有執行權,效果自然不佳。

還有軍事調動都是那省的兵由那省發軍餉,這不是扯淡嗎,南方兵調到北方抗戰,後勤卻從幾千裡外進行支援。

重農抑商

大唐,大宋經濟繁榮,為什麼大明就那麼恨商人呢。沈萬三就是個例子。

老朱一輩子受窮,認為能吃上飯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他認為商人是造成社會不穩定的群體,流動人口是不能存在的。所以老朱為大明的人群工作分工做了歷史上最規範的管理,軍戶、農戶、工戶、商戶等等世襲,一輩輩延續不得更改,所以戚繼光一下生就是將軍,幸虧戚繼光不是腦殘。

隨著社會發展,土地兼併日趨嚴重,失去土地的人都是農民,沒有工商業發展就不能轉移失業群體,土地始終都是經濟的重要支柱,地主無法把財力用來發展工商,只好不停的兼併土地,如此惡性循環,國家經濟不誇掉才怪。

科考制度

事實求是的講大明是科考制度最正規的,因為他有標準答案,那就是八股。八股取士很公平,絕對憑實力,沒有投機取巧的地方。

但八股禁錮人的思想進步也是顯而易見的,當一種學術思想一成不變,不能與時俱進時,壓抑已久的新思想就會誕生,而王陽明的心學就迅速發展起來。

王學是偉大的,王學同樣也是危險的,尤其是不能正確理解王學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能理解“格物致理,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用來作為政治工具時,那麼政治的穩定性就大大降低了。可以說,王學的產生,影響了大明整個政治格局,為明朝的黨爭埋下了危險的種子。


從我們後世的眼光來看朱元璋,這位統治者的確是愛民的,他從社會底層走向最高階層,對民間疾苦有切身感受,尤其他對貪汙腐敗的嚴厲打擊值得後世學習,儘管很不人道。

唐宗宋祖都很牛逼也沒逃過歷史的淘汰,到老朱這裡,按說不應該再延續這種宿命了,當時資本主義、大航海時代已經萌芽,尤其到明朝中葉,西方工業已經興起,可借鑑的經驗也有了,若能抓住機遇,那怕只是其中一部分,大明也不致如此窩囊。

可惜老朱制定的“祖制”是他的子孫們不能逾越的大山,閉關鎖國只能被動挨打,大明不缺牛人,但這些牛人也僅僅是窩裡牛,不管是王陽明還是張居正都沒有放眼世界的眼光與格局,這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惡果所致,這是統治階級愚民思想所致。


朱元璋是一位成功帝王,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戰士,也是一個普通人,我們沒法對他要求太高,相比較而言,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歷史人物。


老夢Meng


評價朱洪武,無疑是歷史學一大挑戰;從”驅除韃虜,光復華夏“的角度看,朱元璋是成功的,這是歷史悠久的華夏被壓迫民族的重新崛起,你不能不肯定他;你看“宋亡之後無華夏”的華夏光復了,這對於飽受蒙元騎兵戰爭摧殘的周邊國家,歐亞大陸也是福音;無華夏後那本被鎮住的妖魔邪力放射出來的衝擊力何等巨大,世界各國記憶猶新;由此看朱明皇室是有走向現代化的足夠政治資本的,如能繼續宋仁宗時被中止了的慶曆新政改革,君主立憲、法定擴大相權,朱明皇室是能像英國皇室一樣延續到近現代無疑的,但朱元璋卻把政治資本消耗在廢除丞相制上,令他的後代子孫,如只懂得專制專權的崇禎皇帝,大敵當前自毀長城,事急時連皇宮門都打不開,只好自巳吊死在皇宮內煤山樹上,至死不知道自己是亡國昏君;可見,客觀正確認識歷史,不是容易的事,否定之中又有肯定,甚至是面對歷史事實,有些人還看不出所以然,這是評價朱元璋之難。


歷史的微妙啟示


首先我們看看老朱個人,從地主家的放牛娃,到家破人亡的朱重八,再到流落江湖的小乞丐,再到落髮為僧的小和尚,老朱一直沒有找到活下去更好的理由,只有一個訴求就是不再餓著肚子。直到參加了義軍,成了郭子興的女婿才明白了世間還有他更應該追求的,那就是功成名就。之後老朱一路披荊斬棘,終於在1368年登基稱帝,從這方面來看無疑是成功的。

其次,朱元璋的起家立業團隊。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邦,朱元璋活動區域鄉黨甚多,鐵桿不少,影響廣泛。不論是單幹還是加入別人的團隊總有一幫擁護的人在其周圍。直到吸引李善長,朱升,劉伯溫等加入才形成了高於其他團伙的中央核心團隊,東破張士誠,西擊陳友諒,最後北伐蒙元,統一中原,從此可以看出,作為一個團隊在打天下的階段也是成功的。

最後,我們把老朱放在中華歷史五千年的長河中判斷。他推翻了蒙元的殘暴統治,給長期生活在漢族老百姓得以修養生息的機會,為中華民族正統文化迴歸做出了貢獻。

所以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老朱總體還是成功的,但是也只能作為一個王朝的終結者和王朝的開創者這個立功的領域。



臨界凡心


有什麼難評價?百年難得一遇的英雄,千古一帝。


可愛的樂樂寶貝


千古一帝,萬世膜拜。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奠基人,千萬漢人的救世主。


大漢玄德


朱元璋是你我這等草民能評價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