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澤縣饒坪村:自覺 讓村莊美上加美

人能改變環境,環境同樣能改變人。

5年前到光澤縣鸞鳳鄉饒坪村,這裡還不是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人就把自己村當作試點村看待。護綠、植綠、保潔,硬是把“試點”爭取到手,把試點村建成了市“三星級美麗鄉村”“省級旅遊特色村”和“省級生態村”。5年過去了,昨日,筆者再次來到這裡,“饒坪村真是美上加美了!”讚美聲剛一出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道新就接過話茬:“前不久,又獲‘省級森林村莊’稱號。我們的目標是把饒坪村建設成光澤縣城的後花園。”

時隔5年,饒坪村讓人感動之處,仍然是對建設家鄉的那股紮實推進、不斷提升的自覺。

守好本來的美

高聳的烏君山腳下,田園和村莊被水泥路分成兩半。右邊是古樹群簇擁下的千年古寺“大聖廟”和綠樹掩映下的各色小樓和平房;左邊是藏身於百年松樹下的別墅和小洋樓及村部辦公樓。行走於饒坪村的村莊,徜徉於530餘個農家庭院,都給人自然、恬靜,彷彿置身園林之感。

饒坪村人的可敬之處,就在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一些村莊人不一樣。他們很看重自己腳下的鄉土,很珍惜烏君山、千年古寺、百年松林和前人留下好生態所帶來的人壽年豐,更知曉自己肩上的責任。

葉道新舉了一例:原來村中百年松樹林枯死松林常有人偷砍,行道樹也有人毀壞,想管的村民苦於成不了勢。村裡用變賣枯死松木作經費,把古松林和村莊的綠化樹和草坪給村老年人協會管理,松林和村莊的綠化樹和草園從此安然無恙。

說起生態保護,饒坪村的確是“壓力山大”。村中2.4萬畝山,武夷山自然保護核心區有5000多畝,生態林、國有林有1.2萬畝,村中還有200多畝古松林和古樟樹群,有6家“森林之家”和一家“又一村”農家樂及烏君山省級風景區。饒坪距縣城僅10分鐘車程,有公交車,旅遊觀光人多而雜,防盜伐、防火災、防汙染等都是大難事。但在饒坪人的護綠意識支撐下,村裡創新守護辦法,將自然保護區、國營林場和景區、村老年人協會等幾股力量攏成團,聯防共治,結果十幾年沒發生森林火災和盜伐林木及亂排亂倒等現象。

補齊不足的美

站在1640米海拔的烏君山主峰往下看,35.5平方公里的饒坪村,除了發源於烏君山北坑瀑布的11.27公里溪流,10多公里的公路、一座塹上水庫和千餘畝耕地、11個自然村莊外,其餘的都是“四季皆綠、四季有花、四季變化”的森林和景觀。饒坪全村僅森林履蓋率就達84.02%,這是“守好本來美”的成果。

但5年前站在饒坪村地面看,就不敢恭維了:寬敞的水泥路雖進了村,但不通組不到戶;沿途雖有綠化,但亂搭蓋、亂堆放隨處可見;村中200多畝古松林雖保存完好,但林下雜灌叢生,有林無景;尤其村中那條溪,自上世紀90年代的幾次山洪後,溪流改道,耕地變河灘,水土流失成了整個饒坪生態的一大丑相。

衝著饒坪村對美麗鄉村建設的那股自覺和成效,2014年8月1日《閩北日報》二版頭條、9月3日《福建日報》十一版頭條,以《自覺做,讓美麗表裡如一》為題,對不是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饒坪村“不等待觀望”、“自覺向美麗鄉村趕”的精神作了報道。“黨報宣傳只能證明我們做得對。”葉道新說,“但離‘表裡如一’有差距。打那後,我們就在‘不足’上下功夫。”

好機會總愛垂青努力的地方。當年饒坪村被列為市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後,他們沒“給多少錢辦多少事”,而是“用有限的錢辦無限的事”,向“表裡如一”目標發力。多方爭取項目資金,村民投工投勞、舍地獻物,把水泥路接到了組和戶,把房前路旁的亂搭蓋、亂堆放變成了花圃和綠化帶,把松樹林變成了休閒公園,把“醜相”溪流變成了生態水系。

對接得力的美

從饒坪村口看饒坪,饒坪村既像烏君山大背景下的森林公園,又像是少有人工痕跡的園林村莊。抬眼望去,路在林中走,房在綠中隱,花在地上開,鳥在村上飛。尤其村中那條溪,兩岸的亂石已被綠披和綠樹、景觀所代替,動不動就發怒的溪流在依次而建的景觀攔壩的作用下變成了一級又一級的天然浴場……

饒坪村已成縣內遊客的嚮往之地,成為遊客度週末、親子游的好去處。因為這裡不但山美、村美、水美,尤其人更美。

“人美”從何說起?葉道新給筆者講了一個人美與山、水、村美的關係:因為全村人熱愛自己的鄉土,才會自覺自治守好本來的美;因為有守好本來美的基礎,才會有自覺建美麗家鄉的努力;有努力的作為在前,才有試點村待遇的跟進;特別是溪流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歷時數年,分三期實施,總投資2000多萬元,如果不是對接得力,生態水系也不可能選在饒坪來做。

“人人參與村莊建設,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在饒坪村是個人人皆知的道理。種行道樹、種花草屢遭牲畜殘害時,村老年人組建協會巡邏勸阻,樹活了、花開了、草綠了;拆房前路旁亂搭建亂堆放時,村幹部和熱心村民組成的志願者一上戶宣傳,大家就積極配合;搞生態水系建設,時間延續長,涉及農戶多,別的地方搞徵遷要鄉里徵遷組來,饒坪村只掛點村幹部和村兩委幹部就做得妥妥帖帖的,沒一起上訪。“說到底,還是人美的效應。”葉道新說。

採訪手記

快馬亦需常給料

一個連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都不是的水土流失村,短短5年時間裡,卻實現了從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市級三星級美麗鄉村”、“省級旅遊特色村”、“省級生態村”和“省級森林村莊”的飛躍。饒坪人的確創造出奇蹟了!

當然這“奇蹟”背後有村兩委的引領,有縣、鄉領導和相關部門的給力,但與一些害怕引項目、項目落地難的地方相比,饒坪村最大的亮點就是村民和村黨支部對鄉村振興的那份自覺。有“自覺”在,就能“心想事成”。

“自覺”有如一匹快馬。要馬跑得快,僅加鞭不夠,還要常給料。村民有熱情,黨支部及時引領;村級有幹勁,縣鄉及時滿足;村級有成就,各級及時認可。常給料的“快馬”,自然無需揚鞭自奮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