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一生為國家變法改革,幾經周折,明月何時照我還?

讀你的詩感覺到你的難過和苦悶,你改革變法為的是富國強兵,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可你終究還是要回頭是岸啊!

王安石一生為國家變法改革,幾經周折,明月何時照我還?

一生坦蕩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在熙寧年間,你乘坐一葉瓜船隻,經過瓜洲,不由得你停船環顧四周。隔江相對,京口近在一水之外;回望來時的路,隔幾座山就是家鄉了。王安石看著這鶯歌燕舞的小鳥們在花草中飛舞的江南,突然對大好的前程意興闌珊,人還未遠離,他就開始想回家了,唉,明月啊,你何時照我還鄉啊?

王安石一生為國家變法改革,幾經周折,明月何時照我還?

熱血

1063年,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繼位,滿朝文武紛亂的時候,王安石卻靜靜地在江寧為母親守孝。他的眼眸抬起時,那雙銳利的光芒超越了時空,凌駕於萬里江山之上,只將幾千年歷史的山河擊碎為劫灰。並寫下了著名的詞《桂枝香·登臨送目》;留下千古絕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當年輕的宋神宗繼位就立馬想讓這個衰敗的王朝在自己的手裡進入一個新時代。他需要變革,需要富國強兵的方略,用來振興這個不會打仗只會上貢的王朝。皇帝想到了跟他一樣有一顆不安分的心得王安石。於是,立馬召回王安石,王安石終於出山了於是就流出了一首詩《松間》“偶向松間覓舊題,野人休誦北山移。丈夫出處非無意,猿鶴從來自不知。”鴻鵠之志,猿鶴安知,燕雀又怎麼知道?只好自己孤身一人前行。

王安石一生為國家變法改革,幾經周折,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來了,他必將為這個瀕死的陰柔無骨的大宋,注入一劑強心劑,他奏出最後一響華麗激揚的雷鳴鐘聲。王安石見了新皇,而久聞其名的新皇早早站在門口,等著見這位心儀已久的大臣。新皇要求王安石:“試為朕譯言施設之方。”這是他們第一次思想碰撞。從此,年輕的皇帝攜手這位眼光卓越超群的王荊公共同指點他的江山。王安石寫了一首詩給宋神宗。

王安石一生為國家變法改革,幾經周折,明月何時照我還?

《浪淘沙令》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在詩中伊老頭和呂老頭,都經歷了貧窮與通達。一個釣魚翁,一個是幫傭。若是當年無人遇,英雄是獨自空老的。後來文王遇呂望,商湯遇伊老頭,從此如虎添翼。興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他們論功。這不僅是宋神宗知遇了他,他也知遇了宋神宗。沒有宋神宗,他無法施展宏圖大志來描繪江山,只願,”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閒“。

王安石一生為國家變法改革,幾經周折,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得此機遇何不好大幹一番呢?於是就大興變革提出理念:”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來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逐漸地得到皇帝的欣賞。不斷的變法提出青苗法,到後來又出現了大饑荒王安石也因此變法而罷去了。後來宋神宗又召回王安石來,逐漸遭到一些大官僚的誣衊,王安石終究沒能拯救蒼生,最終還是回頭吧。

王安石一生為國家變法改革,幾經周折,明月何時照我還?

千年以後,輪迴歸來的王安石,獨自一人靜靜地翻看那些歷史的評價,他懵懂不知,又彷彿看到另外一個人的故事,”獨守千秋紙上塵“是矣。而兩千年之前,一個詩人,獨自乘著小舟緩緩地在江上行駛,嘴裡吟誦著”明月何時照我還?唉。

你的詩穿越千年,如今品讀你的詩和看到你的遭遇,何人不痛惜呢?但誰人生路上不會遇到挫折呢?誰不會受到打擊呢?不怕!我們經得起考驗,只要你不放棄你終有一天會成功的,明月終有一天會照你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