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今天为什么还要读《红楼梦》

我从十来岁时开始读《红楼梦》,到现在已经不记得读了多少遍。虽说《红楼梦》是经典是名著,但这世界上的经典名著浩如星海,把那么多时间花在一本书上似乎不值得。

然而《红楼梦》值得,它能够与我们的人生相互参照,人生进一步,对于《红楼梦》的理解也能进一步。

少年时一定要读《红楼梦》,它让你对一切美好事物不能无动于衷。

它写花开,也写花落,写聚散沉浮,写这些看似寻常的事物,终将灰飞烟灭。黛玉葬花,如冯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写尽作者对花朵般的世界的珍惜。如是细节,能够培养出我们对这世界的一种多情,这种多情,为寻常时日添色,又能抵消掉许多烦恼。

青年时也要读《红楼梦》,它能够帮你和生活拉开距离。

我自己读了很多遍之后,常常会用看现实的眼光读《红楼梦》,也会用读《红楼梦》的眼光看现实,那么在最容易跟生活缠斗得难舍难分的年纪,就能够退半步看生活,看出我们的愤怒悲伤兴奋,都只是这个时间段里的事,若是放到整个人生里,就能够淡然一点。

闫红:今天为什么还要读《红楼梦》

人到中年,就更需要读《红楼梦》了。

说起来是不惑之年,实际上哪个中年人,不是一脑门子的中年焦虑,午夜梦回,总有许多后悔与不甘,这个时候读《红楼梦》,是与相似的灵魂倾谈。你发现,你的痛点与泪点,《红楼梦》里都有,它也许本来就是一本中年之书,只是不到这个年纪,你无法认出它的面目。

比如小时候看《红楼梦》,总把第一回跳过去,实在看不懂。悠忽之间便是四海八荒,几个时空的穿越,让人眼花缭乱。

渐渐地看懂了文字,却更加不明白了,那些字句很矛盾啊。第一段里作者说:“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字字句句里都有自责自怨之意,埋怨自己当初没有听父兄师友的,但是在小说中,那些父兄师友的话,好像确实也不怎么值得听啊。

闫红:今天为什么还要读《红楼梦》

宝玉的父亲贾政,执着于典型的应试教育,认为《诗经》以及先秦两汉八大家的散文都不用读,“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是不是有点耳熟,“少看闲书!把课本上的背会再说” 。你爸妈一定这样对你说过吧,又有多少孩子像宝玉那样非暴力不合作过,为什么到头来,青春的恣意飞扬变成了这样一种“悔”,那么曾经爱过醉过欢笑过悲伤过的一切,还有没有意义?

看懂这些,要到中年,领会到生活的万千滋味,方懂得宝玉或是曹公的矛盾心结。年轻时候以为人生贵适意,对酒当歌而不必问今宵酒醒何处,到此时,命运还你宿醉后的寂寞,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无可奈何花落去,谈何生前身后名,若是带累得家人与你一起忍受困窘,怎会不悔当初的散漫与傲慢?况且还有个贾兰式的成功者在那里比着,想不失落都难。

贾兰是宝玉的侄子,贾政的长孙,父亲去世得早,他与寡母相依为命,在贾家处境边缘,倒有一种寒门子弟式的争气,一心一意好好读书,最终贾家败落,他依然能凭一己之力,给母亲挣个凤冠霞帔。

素质教育是需要物质供养的,一旦命运釜底抽薪,就会让人措手不及;应试教育则能够让人活得更安全,你遵循体制的要求,自然会获得回报。

闫红:今天为什么还要读《红楼梦》

可是,假如不是有那样一个看似不务正业,实际以爱和美为业的贾宝玉,世间也许会多一个贾兰或是贾雨村,我们却看不到这样伟大的一部《红楼梦》。谁能说哪种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即便是功成名就的贾兰,是不是也懊悔于自己从来没有过童年和青春?

所以,宫二小姐说,说人生无悔,那都是赌气的话,若是人生无悔,那该多无趣啊。人生的有趣,也许就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让你时而自我肯定,时而悔恨暗生,而你所悔恨的,也许正是别人羡慕的。而作者嘴里说着悔,心中也未尝没有自负。

中年之后读红楼,像是在雪后看风景,更乐于欣赏的,是枯索处的各种滋味,大衰败即将到来,更值得玩味的是各人的应对之道。

秦可卿弥留之际,变成了一个预言家,她知道盛极必衰,大难将至,告诉闺蜜、也是荣国府的管理者王熙凤,到了转型的时候了,从以铺张浪费为荣的豪门,必须向精打细算的中产之家转型。

她建议在祖坟旁边购置不会被充公的土地,保障祭祀与私塾的开支,将来一旦败落,日子还能过得下去。

这金玉良言,王熙凤却不怎么听得进去,只是着急询问,有什么办法能永葆富贵。

这种妄念,多少人都有,以为明天一定比今天好,即便看到他人的消长,仍然以为自己在那波涛之外。不过,王熙凤多少还是比较务实的,当家中财务逐渐入不敷出,她也会劝王夫人减员增效,大家不要再使唤那么多丫鬟。王夫人知道她说得对,心里却总是不甘,毕竟,她是名义上的当家人,不愿意衰败从她手上开始。

真正有希望的,还是年轻一代,她们更能接受现实,探春在大观园里搞土改,宝钗则是两手准备,一方面早早就一叶知秋地预知了无常,在衣食住等方面都极尽简朴,还主动资助他人,包括不怎么被重视的邢岫烟和不招人待见的赵姨娘,只因她知道未来的不可知,自己不见得会落到什么地步,只有无差别地对待他人,才有望被人无差别地对待。

闫红:今天为什么还要读《红楼梦》

宝钗的所为,是《了凡四训》里这几句话的具体呈现: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

面对未知的风险,宝钗做出教科书般的示范,正视现实,保持平静,收敛欲望,才不会被危险吓倒,或是被风险吞没。如果说宝黛之恋是爱情启蒙,宝钗的所言所行,堪称中年人的教科书。

《红楼梦》里,人来人往,各有各的命运,归根结底不过是有人在起高楼,有人楼塌了,这也是我们的命运,漂流在无常之上,我们却总想寻找某种确定性,想要给自己一个终极答案,哪怕是以悔恨,给自己一个终极的总结。但在回望的过程中,总是发现,事情的意义就在它发生的时刻,时过境迁之后,各种体会都不过是当时的心情,不能算数。

《红楼梦》的神奇之处或许就在这里,它不仅是要跟你讲一些故事,还可以当成一面镜子,在镜中,你看到的不只是幽深的古代故事,更有你汹涌澎湃的现实,你的困惑,在里面都能看到,你想要的答案,却需要与作者一起细细揣摩。

-END-

闫红:今天为什么还要读《红楼梦》

“读者荐书”2019年度大书《红楼梦》(启功注释纪念版),读《红楼梦》,也是在读人生。

立即下单,即可享受8折优惠(包邮)

闫红:今天为什么还要读《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