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共和国

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通称

立陶宛(立陶宛语:Lietuva; [ˈlʲɛtʲʊvaː]),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国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共和国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西滨波罗的海。

立陶宛共和国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欧投资银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申根公约及欧元区等国际机构组织的成员国,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经济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立陶宛人属远古印欧语系的一支,于公元前即已来到波罗的海沿岸定居。12世纪起受日耳曼人侵略。1240年立陶宛大公国成立。

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公主雅德维加嫁给立陶宛大公约盖拉,两国的结合使国力倍增成为欧洲大国。1569年,立陶宛与波兰缔结卢布林联合正式合并,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由于对外长期战争,加上国内动乱不止,国力迅速衰退,最终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为俄罗斯、普鲁士及奥地利的三次瓜分后灭亡。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自此成为沙俄版图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立陶宛被德意志帝国占领。1917年俄国接连爆发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最后由列宁主导成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

1939年德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立陶宛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6月14日,即德军进入巴黎的当天,苏联称立陶宛政府“破坏《苏立互助条约》”,“进行反苏活动”,要求“马上逮捕挑衅祸首”,保证苏军在立陶宛境内自由通行,在战略要地驻军,立陶宛被迫应允,苏军遂于15日进驻立陶宛

[7] 。1941年德苏战争爆发,德军迅速占领了立陶宛。并与德国占领下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及白俄罗斯部分地区合并为奥斯兰总督辖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立陶宛被苏联吞并。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独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其独立。

2004年5月1日,立陶宛正式加入欧盟。

2006年5月30日,阿达姆库斯总统对来自劳动党的两名涉嫌腐败的部长表示不信任,劳动党因此于5月31日宣布退出执政联盟。6月1日,总理布拉藻斯卡斯向总统递交辞呈并获批准。担任财政部长的巴尔齐蒂斯被阿达姆库斯任命为代总理。

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9个成员国。

面积:6.5万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及特征: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下列国家有共同边界 - 拉脱维亚(610公里)、白俄罗斯(724公里)、波兰(110公里)、俄国加里宁格勒州(303公里);海岸线长99公里。除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外,尚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东南部的高地。森林覆盖率为25%;约3000个大小湖泊;最长的河流-尼曼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