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財有門路!河南信陽潢川這名男子從貧困戶轉身一變成稻田養殖小龍蝦的“土專家”

潢川縣黃寺崗鄉白鷺河村的水田阡陌間,人影幢幢,踩著溼漉漉的田埂,彎腰一拽,一個長長的蝦籠從水田裡被拖了出來,打開手電一照,馬耀海的聲音中透著笑意,“不賴,有四五斤。”

馬耀海打理著近30畝水田。逐塊水田這樣“彎腰一拽”,活蹦亂跳的小龍蝦便裝滿了5大桶。笑聲直接雜在了他的話語裡,“值三四千塊哩!”

深腰膠鞋的鞋底滿是泥巴和青草,衣褲上也沾了不少泥,疲憊還寫在臉上,馬耀海卻不在意這些。清晨6時,他出現在人聲鼎沸的小龍蝦交易市場。

看到馬耀海,剛脫貧的許平江快步上前,“馬老師,多虧您啊!才賣半個月小龍蝦,我都賺五千多塊了呢!”

53歲的馬耀海,是當地稻田養殖小龍蝦的“土專家”。白鷺河村212戶貧困戶裡,170多戶在稻田養小龍蝦脫了貧,176人退出了“低保”。這種“稻蝦共作”模式,還吸引著周邊幾個縣的農民……

脫貧光榮戶

馬耀海家新蓋的院門一側,釘著“脫貧光榮戶”的標牌。指著這個標牌,馬耀海神情激動——

11年前,他做了脾臟切除手術,再不能幹重體力活兒了。打小高度近視的他,隔著厚厚的眼鏡片,看著兩個正上學的兒子直髮愁:靠10畝窪田,咋養活一家人啊?

因為發愁,因為妻子長吁短嘆,馬耀海夜不能寐。有天半夜,他獨自來到水田邊,蹲在田埂上想著愁人的心事兒時,忽然幾隻小龍蝦從附近池塘爬進了他家的水田。一激靈間,他想到了一件事兒:這些蝦既然肯爬過來,肯定也會在稻田裡繁殖……

10元錢買來一個蝦籠,傍晚時,馬耀海把蝦籠放進了自己的水田裡,次日一大早拽起放了一夜的蝦籠一看,嚯,兩三斤活蹦亂跳的小龍蝦呢!

此後的日子,馬耀海傍晚下籠,清晨起籠網,每年春夏兩季,居然每天都有幾十元收入……

2014年,兩個兒子都考上了大學,馬耀海家拮据的日子更加艱難。恰此時,村裡按有關政策開始識別貧困戶。馬耀海的家庭因貧困和疾病,成了貧困戶、低保戶。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啊!”第一次領到補貼時,馬耀海羞愧不已。身邊的親朋好友用勞動賺來的錢蓋起了磚房,開上了汽車,他卻常被人嘲笑只知道逮魚摸蝦,賺不了幾個錢,還“不走正道兒”。

秋天收穫時,算上流轉來的近20畝稻田,馬耀海備足兩個兒子的生活費,手頭所剩無幾。那個夜晚,輾轉反側的他有了這樣的想法:靠別人家的小龍蝦爬到我家田裡繁殖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要是我主動投放,豈不是能改變“靠天吃飯”的窘境?

“咱不傻不笨,只要勤勞肯幹,咋也能過上好日子!”馬耀海買來15公斤蝦苗,投放進了兩畝稻田裡……

期盼著,期盼著。2015年春節剛過,馬耀海居然在自家稻田裡捕獲了近200公斤小龍蝦。而且,個頭比池塘養殖的大了許多。拿到市場一賣,淨賺2000多元。

“有發財門路了!”彷彿抓住了風中搖曳的救命稻草,當年秋收後,馬耀海又買來150公斤蝦苗,投放在了10畝稻田裡。“想一想三百斤起碼能換來三千斤收穫,心裡別提多美氣了!”馬耀海心裡盤算著,臉上樂開了花。

現實卻給馬耀海上了沉重一課:蝦苗投放不久,陸續死掉不少。看著稻田水面浮起的死蝦,妻子的責怪不絕於耳,馬耀海欲哭無淚:買蝦苗的錢是賣稻米的錢啊!就這樣被糟踐了,往後日子咋過啊?

令馬耀海想不到的是,幾個村幹部看到了他家稻田成片的死蝦後,立馬趕來了解情況。隨後,他們又聯繫到稻蝦養殖基地的專家,專程來給他講解養殖技巧……

“‘科學養殖’這四個字,字字千金啊!”沒讀過多少書的馬耀海說,在專家和村幹部的鼓勵支持下,他開始不斷學習和取經,雜交優勢、養殖密度、溝田管理,清塘、曬地、消毒……一個個科學名詞在腦海裡縈繞著,他又把每個名詞所代表的科學技術一一實施在水田裡。

終於,馬耀海迎來了一次又一次“豐收”,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稻田養蝦“土專家”……

加油幹

白鷺河村5800畝田地,3200多畝是水田;村裡1246戶,曾有212戶貧困戶。馬耀海通過在稻田養蝦這種“稻蝦共作”模式脫貧了,可他畢竟連流轉的稻田也只有不到30畝。要想讓村裡212戶貧困戶都脫貧,能不能借鑑這種模式呢?

駐村第一書記告訴記者,馬耀海還沒摘掉脫貧戶帽子時,他們就開始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了:這種簡單實用且基本沒有風險,而且因為蝦、稻共生共養,減少了稻田化肥施用量的種養模式,如果能在全村推廣,肯定能帶動更多人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2016年,當地縣委、縣政府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推進“稻蝦共作”模式。縣水產局、農業局舉辦的培訓班上,“授課專家”經常是連初中也沒上完的馬耀海。

此時的馬耀海,春風得意。“能脫貧了,新房蓋了,小兒子媳婦也娶上了!”

2018年年底,馬耀海戴上了“脫貧之星”的大紅花,還獲得了“新型職業農民”的稱號。而且,在他家新蓋的院門一側,他親手把“脫貧光榮戶”的標牌釘在了牆上。“政府幫得了咱一時,幫不了咱一世。自力更生,才是脫貧致富的正道兒。”在村裡召開的“小龍蝦扶貧”經驗推廣會上,馬耀海的這一番話,引得臺下掌聲響亮。

“耀海脫貧了,咱看著眼氣。想跟著學,可又怕學不來技術養不好。人家耀海仗義著哩!”村民馬耀兵說,當馬耀海知道他也要在稻田養蝦時,主動找到他當起了技術顧問。

“養蝦不要本,只要抽點水。”如今的馬耀海,不僅是稻田養殖小龍蝦的“土專家”,經常為本縣農民傳授養殖經驗,他還積極為周邊幾個縣的農民傳授養殖技術。

“他一個種田的老農民,電話費套餐是118元的,月月都不夠用哩!”快言快語的馬耀海的妻子說,每天向馬耀海諮詢養殖技術的人絡繹不絕,她曾問他:你把技術都教會別人了,養蝦的人多了,你就不怕被人搶了生意麼?

馬耀海的回答是:都是吃過苦受過罪的人。能讓別人都賺到錢,是件好事嘛!

也有人勸他:要是咱這地方都成養小龍蝦的人了,你就不怕價格下來嗎?

馬耀海笑了:當年我開始賣小龍蝦時,幾塊錢一斤。現在你看,不都賣三四十元了麼?再說,現在的小龍蝦不僅能吃,還能從它們身上提煉精華製作化妝品呢!你說,這個市場會有多大啊?

如今,在白鷺河村全部實現“稻蝦共作”的3200多畝水田裡,田塊與田塊之間,沒有任何“隔離”措施。每到夜晚,小龍蝦可以自由“串門兒”,從沒誰說自己家的蝦跑到別人的田地裡給自己造成了損失……“這其實是好事兒。讓它們互相串串門兒,小龍蝦的繁殖質量也能提高呢。”馬耀海說。

212戶貧困戶中,170戶貧困戶通過養殖小龍蝦實現了脫貧,176人退出了“低保”,馬耀海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