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專家”圓了撒拉群眾豐收夢

查看種植的新核桃品種現場指導技術講授農技知識接受媒體採訪

努力為群眾創豐收

循化線辣椒是當地農民種植的主要蔬菜品種,也是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從1986年開始,循化縣大田辣椒受到病蟲害的浸染而大面積死亡,辣椒種植面積由50公頃劇降至20公頃左右,產量由50萬公斤銳減至5萬公斤左右,農民年經濟損失約200萬元,也使此品種瀕臨滅絕。

面對如此嚴峻的態勢,馬光輝在徵得循化縣委、縣政府的同意後,成立了“探索辣椒病蟲害防治實驗攻關小組”,用了六年時間和省科研部門對引起辣椒死秧的病因、流行規律和防治技術進行了研究。經過他和科技人員研究,終於找出了病因,篩選出了有效的防治藥物。

1992年,循化線辣椒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到86公頃,2005年擴增至10666公頃,年產值達4000萬元,使農民人均增收300元,使19處百畝以上種植的標準化生產基地——清水鄉河東示範基地戶均創收5000元,人均增收1000元。

近年來,由於辣椒種子品種混雜,影響到辣椒的品質。2004年,馬光輝又致力於線辣椒種子“提純復壯”的科學研究和推廣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每年向種植大鄉、種植大戶提供優良種子,種子示範面積達266公頃,不僅確保了線辣椒原有的品質,而且對全縣線辣椒的豐產作出了貢獻。

花椒也是循化縣的拳頭產品,但自然的栽培和傳統管理,使花椒產量不高,樹衰老早,壽命短,形不成規模,發揮不了產品優勢。面對這種現狀,強烈的責任感促使馬光輝自費選擇6項科研課題,20餘年耕耘不輟,其科研成果——花椒樹的整形與修剪、4種主要病害及8種蟲害的防治於1995年首次在青海花椒產區應用。

2005年,集馬光輝20餘年心血的專著《青海花椒栽培》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書中對花椒的栽植、管理、繁殖、病蟲害防治及採摘與貯藏等作了詳盡的論述,填補了我省花椒栽培研究的空白。其中,馬光輝首次在青海發現花椒蟲害——玉帶鳳蝶,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情況下,用六年的時間研究出該蟲害的習性及防治等,對青海全省花椒增產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循化縣小麥品種到20世紀90年代一直使用的是第五代優良品種,由於品種更新換代速度緩慢,產量逐年遞減。為尋求新的替代品,時任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的馬光輝主動承擔起此項重任。在多年的品種選育中,馬光輝傾心盡力,對生育期各個環節到穗粒數、千粒種、出粉率等方面進行了精心研究和對照,終於研製出第六代優良小麥品種。

循化縣蘋果曾紅極一時,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衰落,馬光輝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在他的提議下,循化縣委、縣政府組織農村科技考察團兩次赴甘肅實地考察。幾個月後,馬光輝向縣委、政府提交了《引進特色果品的可行性課題報告和實施意見》,得到循化縣委、縣政府的認可和支持。隨後,循化縣農科部門引進了美國大杏仁、紅李棗、薄殼核桃,種植、示範、推廣面積達533公頃,填補了循化縣特色種植業的空白。

從“門外漢”到農業技術專家、高級農藝師,馬光輝用20餘年時間實現人生的跨越,他把自己的全部才智和情感都獻給了廣大農民和這片深愛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