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关注甘南组工 一秒找到组织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党员故事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5· 4

热心、诚恳、有干劲

专业、踏实、不懈怠

这是熟悉的人们对才让卓玛的印象。作为一名甘南州司法局年轻干部,作为一名生活在高原的法律人,她的故事,不止于此。

·

为梦想·出发

2006年,18岁的藏族女孩才让卓玛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掌舵,像展翅的鸟儿一样,欢快地踏上旅程,赴西南民族大学读书。四年双语水平在班里崭露头角,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这个从甘南走出去的藏乡女孩,获得了免试攻读法律专业研究生的保送机会。自此,勤奋的她早出晚归、废寝忘食,把经历花在泡书吧、搞调研、办活动、做兼职、创科研、发论文、干实习等所有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前行的路,一步一个脚印,时间没有辜负追梦人。年轻的才让卓玛,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三年连续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硕士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等多个奖项,申请的中央高校优秀学生培养工程科研项目和学校创新型项目如期结项,并发表了1篇国家级核心论文和6篇省级论文,其中1篇在2012年中国民族文化创新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及“中国民族文化影响力人物”称号,毕业论文经四川大学博导为首的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定为“硕士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编入“西南民族大学优秀论文库”,并被国家民委论文评审团抽查选中评为“优秀”等级,为今后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功底。

天道酬勤,过往的挑灯苦读和呕心沥血,让这个藏族女孩获得了面对生活的无限勇气。

为初心·追梦

毕业后与司法行政工作结缘,是才让卓玛非常满意的安排,凭着高度的敬业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她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热情与智慧倾注到法治建设工作中,默默耕耘在司法行政工作的岗位,出色地完成领导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诠释着一位普通共产党员对司法行政事业的热爱和担当。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她经常穿梭于七县一市,只要是工作需要,不管是偏僻的牧场还是交通不便的田园山村,无论风雨阴晴,她都和同事们一起坚持走村串户,为农牧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并凭借双语优势,不断走进牧场账房、田间地头,耐心细致地解答农牧民提出的所有琐碎但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从房屋合同到土地矿产、从婚姻家庭到邻里纠纷,从就业务工到农产品销售……为了能给那些信任自己的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个不服输又认真的女孩,逼着自己成了一个全方位“发声器”,身边的朋友、同学、领导、同事,都成了她的指导者和后援团,她会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请教并弄懂之后,再打电话回复农牧村的群众,力所能及地从法律角度给当事人分析并建议,这让才让卓玛成为广受欢迎和信任的好干部。

记得2015年,还在哺乳期的她跟随省司法厅和州司法局普法队到卓尼县尼巴乡尼巴村举办农牧民法制培训班,为此次培训班担任临时的藏语翻译,为村民和普法队提供便利的沟通桥梁,工作的艰辛和不便一言难尽,但才让卓玛兢兢业业,没有因为自己的事儿影响工作的进程。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有一年,才让卓玛和同事们在玛曲县开展脱贫攻坚督导时,遇到一位牧民老阿妈,家里只有女儿和孙女,对于家庭暴力、遗弃不为罪的民间习俗,她表示无能为力,尽管只是督导,可她还是借助这次机会,向老阿妈用藏语进行宣讲,让她们意识到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引导妇女将家庭暴力的日常变成用人身保护令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盾牌。由来已久的落后观念和当地顽疾,让才让卓玛的宣讲工作很难做,但她情真意切,眼里的坚定和心中的迫切,打动了年事已高的老阿妈,从开始的抵触到最后的接受,老阿妈非常郑重地留下了她的电话号码,后来多次拨打,向才让卓玛咨询一些法律问题,用来指导女儿和孙女。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2018年,在北京参加司法部“藏汉双语法网”建设座谈会后,才让卓玛勇敢地向司法部积极提供甘南州、天祝县的法网信息和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指南等信息,并为建设甘肃省藏汉双语法网提供前期页面翻译和藏文信息录入工作,便利藏族同胞登陆藏汉双语法律服务网,在线解答法律咨询。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有人找到才让卓玛,她也热心认真地为父老乡亲撰写各类法律文书,提供无偿的双语法律服务。常听到的评价是:“藏族大学生学法律的少,在机关工作的也少,找你我们方便多了,不用再请翻译,也不用再请律师,法律文书和相关证据收集也可以免费指导”、“终于找对人了”、“你讲到我心坎上了”等等,这些话会让才让卓玛心中涌起无限的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她服务群众的热情。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在担任律师、公证员的藏语翻译时,才让卓玛经常奔赴甘南各县市,出入看守所、法院、村落等场所,边办理案件,边开展“以案释法,以案讲法”的案例教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用身边的案例教育身边的群众。像这样在广场、社区、寺院、农牧村克服各种天气和自身困难开展宣传的时间很多,但对才让卓玛来说,每一次出发都像第一次一样,认真准备、毫不懈怠。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才让卓玛先后担任全州基层牧区妇女干部维权维稳培训班、全州司法所所长培训班、公路管理系统普法培训班、合作藏小法制副校长讲座、玛曲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培训班等讲师,精心备课,翻阅资料,用心制作藏汉双语的ppt,采用通俗易懂、藏汉双语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宣讲政策法规。当台下所有听众认真倾听、热烈送上掌声的时候,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候。自身价值的体现、从中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就是这名藏族女干部前行的动力和干事创业的支撑。

迎风处·安心

为使普法工作收到实效,才让卓玛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司法鉴定、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等相关工作规范,熟练掌握政务网易号、“法润甘南草原”等新媒体操作流程,深入调研全州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现状,积极参与“七五”普法规划等多项普法规范性文件起草,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相融合作为方向,以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普法新需求为目标,以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评查”“谁主管谁普法谁负责”工作责任制为主线,针对领导干部、青少年、宗教教职人员、农牧民等重点对象,用老百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藏汉双语方式,聚焦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安全、国家安全、民族团结、扫黑除恶等与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才让卓玛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能想到的法治元素纳入设计,和同事们一起制作和发放藏汉双语版的法治宣传教育册、普法雨伞、抽纸盒、编织袋、围裙、挂历等大量法治文化产品,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上精准发布,广泛宣传与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法治文化送进千家万户,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宣传教育。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同时,她还担任《甘南司法》杂志编辑,协助发行杂志,积极向甘肃省司法厅网站、甘肃长安网、甘肃日报、甘南长安网、法治甘肃网、甘南日报、甘南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投稿,尤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中,作为联络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认真撰写各类简报、周报、报告达200篇以上。

即便是在两个孩子怀胎十月的前后,才让卓玛也没有请过一次病假,更是没有提前休假,直到孩子出生的前一天,他都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丝毫松懈。

在路上·无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习惯,让才让卓玛成了一个爱岗敬业的典型。就算是上厕所、爬楼梯、送文件,她都要比被人快一拍,走路疾步如风,说话干练简短。同事都说她是急性子,可当文件一堆一堆在眼前、qq和微信群里的任务消息铺天盖地时,她来不及慢慢应对,总是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上阵攻敌”,平日里的加班加点、和通宵达旦成为常态,心中却无怨无悔。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敬业的才让卓玛,曾三次被甘南州司法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甘南州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年轻干部”,曾受邀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民委举办的“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被甘肃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政法系统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奖,论文收录在《依法治国与民族法制文化建设》丛书,并因为优异的成绩和表现当选为甘南州青联委员。

默默耕耘,倾情奉献,在甘南草原迎风奔跑的才让卓玛,用年轻党员的实干担当和日积月累的工作业绩,为法治甘南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她的身影,摇曳成甘南草原上一朵坚强美丽的格桑花。

素材推报:甘南州司法局

【党员故事】双语法律的追梦人,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