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绝技”:把微型“泵”临时放进心脏,辅助救治心脏重症患者!

【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林辉 魏浩 通讯员 邢永田 张楚洋 朱之韵 】

4月26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一病区里,80岁患者刘老先生神清气爽、恢复良好,和家人收拾好东西,告别医生护士,高高兴兴地走出医院。

刘老先生是近期内,第三位受益于Impella2.5心脏辅助装置的心脏重症患者。

刘老先生的手术,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内科知名专家高传玉教授完成的第三例Impella2.5置入辅助介入手术,标志着华中阜外已有能力常态化使用该技术。

高传玉教授团队是目前河南唯一利用微创介入方法置入心室辅助Impella,救治心脏重症患者的团队。


刘老先生6年前就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不稳定心绞痛。近几个月,他胸闷、胸痛的症状越来越厉害。为了解决病痛,刘老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寻求治疗。

经过检查,刘老先生的CT血管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右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整个心脏的供血系统被阻塞了大半,心肌缺血情况十分严重。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绝技”:把微型“泵”临时放进心脏,辅助救治心脏重症患者!

术前照影

看着老先生的冠脉造影图像,左主干狭窄到仅有细细的血流通过,高传玉教授不禁感叹,这真是命悬一线啊!

血管堵塞严重,此时若不尽快开通血管,一旦左主干闭塞,刘老先生顷刻就会丧命。

但难题也摆在了高传玉教授眼前,这次面对的患者,年逾8旬,老人心脏功能极差,血管狭窄情况严重,心脏供血情况不好,就算创伤很小的介入手术对他来说风险也很大。

高传玉教授带领团队仔细研究了刘老先生的病情,并进行了多次心脏多学科团队会诊,考虑到患者高龄、肺功能差,心脏外科、心脏内科、心脏重症科和相关学科、家属和患者本人均认为冠状动脉搭桥风险极高。

考虑到众多因素,多学科会诊后,专家们决定使用Impella2.5系统辅助进行介入手术,Impella2.5系统将在手术中代替左心室进行工作,维持血液循环,为他的生命保驾护航。

Impella2.5系统是一套微型的心脏泵系统,置入患者左心室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左心室功能进行辅助。通过外部控制器和监视器控制泵的开关,Impella2.5系统可以代替心室射血,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监测心脏功能。

4月22日,手术室里,冠状动脉搭桥、麻醉、气管插管等团队全部准备准备就绪,高传玉教授、朱中玉主任医师、张静主任医师、齐大屯副主任医师、叶发民副主任医师开始了这次Impella轴流泵支持下的左主干介入治疗。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绝技”:把微型“泵”临时放进心脏,辅助救治心脏重症患者!

术中,专家先用导丝穿刺刘老先生的股动脉,将微型心脏泵置于引导导管前端,然后通过导管将设备置入患者左心室。

心脏泵通过刘老先生的动脉,准确到达左心室,很快,心脏泵开始工作。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明显增强,心脏射血也越来越平稳有力。

随着循环功能更加稳定,高传玉教授当机立断,先利用球囊扩张刘老先生的左主干病变部位,经过多次扩张后,支架被顺利置入。

随后,在支架内又进行了再扩张,造影显示,左主干的血流通过良好。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绝技”:把微型“泵”临时放进心脏,辅助救治心脏重症患者!

术后造影

在刘老先生心脏供血情况稳定后,高传玉教授为他取出了心室中的心脏泵,手术顺利结束。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绝技”:把微型“泵”临时放进心脏,辅助救治心脏重症患者!

心脏三分之二的供血要流经左冠状动脉主干,在刘老先生的手术中,如果没有Impella2.5系统的保驾护航,当球囊扩张左主干时,血液无法通过,瞬间将导致大面积的心脏供血不足,生命危在旦夕。

Impella2.5系统在这台高危介入手术中,成功维持了刘老先生稳定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为人体器官提供血液,减少心脏负荷,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4月24日,刘老先生顺利转出CCU,转入普通病房。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绝技”:把微型“泵”临时放进心脏,辅助救治心脏重症患者!

此前,在2018年12月17日,高传玉教授团队实施了河南首例Impella2.5置入辅助介入手术,成功救治了一名70岁老人。在今年3月中旬,高传玉教授团队还成功为一位52岁的患者贾先生实施了Impella2.5置入辅助介入手术。术后,贾先生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连续3例成功开展Impella2.5心室辅助系统置入手术,已使这项新技术成为华中阜外常态化开展的标准技术。

Impella、ECMO、IABP等最先进的心脏重症救治“神器”在华中阜外的常态化应用,标志着心脏重症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已经全面到位,可以完全满足复杂高危冠状动脉疾病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