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创业港青”林惠斌在广州的十八年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湾区建设你共我,创新创业在广州。近年来,广州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优良的营商环境,便捷的枢纽交通吸引了众多港澳青年来穗创业发展。下面我们介绍港澳青年在广州的创业故事。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2018年10月20日这天,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暨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迎来了1周岁的生日,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负责人林惠斌发布了未来青年之家2 .0版本的发展计划:

在天河区合作挂牌第三个创业基地

会员人数提高到800人

打造“天河区港澳青年双创之家”

以及扩大专家咨询委员会等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曾经的创业港青

成立广州首家港澳青年之家

18年前,刚毕业出社会工作的林惠斌选择来到广州创业。在广州立业成家后,这里俨然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2017年初,林惠斌和几位港澳籍的天河区政协委员商量决定向政协递交一份提案,希望就创建青年之家展开论述,为想要来内地创业的港澳年轻人创建一个资讯共享的交流平台。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筹备,2017年10月20日,在中共广州市天河区委统战部、天河区科工信局的指导下,广州市首家港澳青年之家在天河区正式挂牌成立。据了解,青年之家的组织架构包括主任、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港、澳地区联络部、创新创业部、实习就业部、会员发展部以及秘书处等。

放弃上万元月薪领3800元工资

近些年因为工作关系,林惠斌接触到不少年轻创业者,对内地创业市场,青年创业者最关心的是产品的市场以及安全感问题。林惠斌笑着说,自己年轻时也曾经经历过这个阶段。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回忆起在广州18年的生活,每个瞬间都深深刻在林惠斌脑海里,他还清楚地记得到访广州的日子是2000年的3月1日,“是挑了个好日子来的”。

“哥哥最初选择了广州开始内地的创业,我也跟着来了,最开始一个月只有3800元,当时公司的前台大概是1200元/月。”电子工程专业的林惠斌彼时在香港一个月可以拿到上万元月薪,而他选择协助家人经营内地的食品原料生意,虽然是家族生意,但林惠斌在公司的第一个职位是销售。

“刚来广州的时候,除了语言,很多都很不适应,这里没有什么朋友,靠电邮和电话与香港的同学保持联系。一到周末便往香港跑,双城生活更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林惠斌回忆。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里,林惠斌靠着双脚走出自己的生意之路。“买了本地图册,一有空搭着公交车四处去,找市场,也熟悉城市环境。”

跑遍全国扎根广州

“早期我们代理了很多国际公司的食品原料,四处去视察市场。”因为职位关系,林惠斌开始有机会到全国各个不同的城市出差,年轻时天南地北地到处跑,忙起来一个星期跑几个城市,“醒来时要想一想才能记起今天是在哪里。”坐13个小时的绿铁皮火车到武汉谈生意,去考察云南的咖啡庄园……“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内地的市场潜力,也发现和香港有很大不同。”林惠斌坦言,从基层做起让他得到了不少历练,和哥哥一起经营的公司已经成为一间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食品配料于一体的食品生物科技高新企业。

“这18年里,我差不多有9年都是留在广州,有3年是在香港,有6年的时间全国跑。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看着城市一点点地变化,对城市的感觉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林惠斌试图通过青年之家的方式,为同在异乡打拼的香港年轻人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找到家的感觉。

给年轻人的建议

平台服务再好,自己有真本领才最重要

随着生意逐步走上正轨,几年前,在身边朋友的带动下,林惠斌多了一个天河区政协委员的身份,林惠斌笑着说:“刚成为政协委员时,对履行政协职责不了解,对如何写提案也不清楚。例如六七年前,觉得广州东站的整体环境有待提高,向区政协提出考虑不周全的框架建议,缺乏完整性……”这个过程中,也让林惠斌开始知道如何规范化地写提案,青年之家当属林惠斌参政以来参与过的最成功的提案之一。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希望为敢拼敢闯的港澳年轻人提供服务和交流平台,林惠斌也提醒,“能不能持续走下去,靠的还是自己。”林惠斌表示,在内地,虽然有很多创业鼓励政策,但并不建议盲目创业,“个人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强,最重要的是有真本领在手里,才具备市场竞争力。青年之家提供服务,但不包赢,能不能赢得市场,靠的还是自己。”

青年之家的“造星”之路

特首的参观助力提升知名度

“和其他‘港澳’类的协会相比,青年之家里没有大明星,没有创业出身的大企业家,又没有大慈善家支持。”林惠斌分享青年之家的“成长经验”,在没有大咖会员的情况之下,青年之家选择自己“造星”。

协会的成立靠的是创始团队成员手头的现成资源,除了靠朋友口碑相传推荐而来,还有一部分成员来自天河各界海外联谊会里的青年委员的推荐。起初成员的组成中,大部分是在香港或澳门工作的,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成员,但粘合度不算高,“刚开始做活动时,只来了零星的几个人。慢慢地,不断有人前来参观交流,无形中扩大了影响力。”今年5月,一个特别的来宾让协会的曝光率提升了几个等级。5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到港澳青年创业基地视察参观。“成立半年左右的时间,特首前来参观,是对青年之家的高度认可,也让很多人知道青年之家在踏实地做事。”林惠斌表示,“这是另一种方式的明星效应。”

挑选再创业种子打造“明星”

林惠斌深知“明星效应”的作用,在没有大咖会员的情况之下,青年之家选择自己造星。

通过打造成功的明星企业家案例,让每一位港澳青年看到了在内地创业的可能。“刚开始时把资源集中在几个创业者的身上,通过对他们的扶持,使之成为青年之家的样板,让想来内地创业的港澳青年看到成功的创业案例,并认识、了解青年之家在做的事情,可以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要成为明星样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挑选明星“种子”的过程中,青年之家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与其说是创业者,应该用‘再创业者’来定义会更加合适。”林惠斌介绍,“明星种子”们除了要有创业精神,还要有一定的基础,例如目前在青年之家的明星案例中,基本上都是在香港有一定的事业基础再来到广州进行二次创业,开扩新市场,“再创业者的成功率更高一些”。林惠斌表示。

未来五年在湾区城市设“圆梦之家”

在10月20日的周年活动上,林惠斌向来宾们展示了青年之家的规划蓝图,宣布了未来一年的发展规划。而下一步更长远的计划还包括,未来五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立青年创业园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双创服务的联盟平台,打造以港澳青年设计创意、IAB等产业集聚为特色的港澳青年创业的“圆梦之家”。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来源 | 南方都市报、投资天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