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谱写贺州开放发展新篇章


2018年6月4日至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深入贺州市调研,对贺州工作提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赋予贺州“打造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新使命。打造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目的在于打造新时代扩大开放新高地、对外合作新平台,本质是要提升贺州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以新一轮开放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推进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必须统筹推进规划、交通、产业、平台、改革、生态、扶贫和党建等关键领域改革和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打造“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贺州样板。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实施《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发展规划》《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等规划方案,从建设目标、功能定位、基础设施、产业共建等方面全面融入大湾区建设。

坚持交通先行,构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枢纽。深入实施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信息“五网联建”大会战,加快打通柳韶铁路、贺梧城际铁路、贺州至广东连山高速等省、市际大通道,推进贺州临港产业区、贺江500吨级四级航道、桂江扩能规划建设,以交通大提升承接大湾区产业溢出;规划建设一批货运站场和物流园区,打造物流一体化高效通关体系;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

坚持产业支撑,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打造一批东融产业集群。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加快培植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钢铁、铝电子、稀土、食品药品、林产等传统产业“二次创业”,着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并以企业的壮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引入战略投资合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打造碳酸钙、装配式建筑和生态健康等产业集群,大力扶持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二是建设一批东融产业项目。深入开展“三年攻坚 赶超跨越”活动,有序推进100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培育一批东融产品品牌。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强贺战略,支持碳酸钙和装配式建筑等特色优势产业走出去;建设对接大湾区市场的农产品基地,加快供港蔬菜基地、两岸青年农业创新园区等建设,着力打造长寿农特产品和长寿品牌食品。

坚持平台引领,打造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辐射的重要载体。大力搭建产业合作的“硬性”平台,坚持把园区作为全力东融的主战场。提高园区建设标准,加快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增强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和配套产业发展能力,着重引进、推动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总部经济向园区集聚。大力搭建开放合作的“软性”平台,用好用活贺州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贺江新产业育成中心、广西东融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基金、平台,加强两地协同合作,实现对接阵地前移。坚持深化改革,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突出贺州地方特色和具体实践,深入推进“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等多项改革试点示范工作,切实将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谋划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更多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

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美丽“后花园”。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快形成大环保工作格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鼓励支持有实力的粤港澳环保企业到贺州投资运营生态环保设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美丽“后花园”。

坚持扶贫协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面落实粤桂扶贫协作作为全力东融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大扶贫协作对接,全面实施《肇庆市·贺州市“十三五”时期扶贫协作框架协议》《肇庆市·贺州市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大力推进肇庆、贺州两市各部门间的协作,在产业帮扶、劳务协作、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

建强干部队伍,强化招才引智。定期选派中青年干部赴粤港澳大湾区市、县机关及产业园、企业挂职。对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工作落地见效。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