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數年虧雙數年賺 九安醫療2018年再度扭虧為盈

每經記者滑昂實習生何蓉玲每經編輯梁梟

4月30日,在宣佈延遲發佈年報三天後,九安醫療(002432)(002432,SZ)2018年年度報告“千呼萬喚始出來”。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5.64億元,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68.68萬元,較上年同期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因電子血壓計、血糖儀產品被消費者熟知的公司,在2012年到2018年間,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逢單數年必虧,在雙數年又都能成功扭虧,業績坐了好幾輪過山車,卻也避免了因連續虧損而“披星戴帽”。

九安醫療在2018年為挽救業績所做的努力就是賣資產。公司在年底前,將參股公司華來科技17%股權作價1.07億元出售,並收到首批5465萬元轉讓款,業績成功“回血”。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九安醫療同期發佈的2019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今年似乎又開啟了虧損模式,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531.76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擴大。拋售參股公司再次自救成功

在A股市場中,總有些上市公司每到年底便如臨大敵,為了避免公司股票被ST,絞盡腦汁大展財技。

九安醫療這家位於天津的老牌醫療器械企業也有類似情形。2013年至2018年6年間,公司業績逢單數年必虧——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九安醫療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834.61萬元、-1.51億元和-1.66億元。

與此同時,在2014和2016年,九安醫療又都“轉危為安”,在這兩個雙數年分別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19.75萬元、1449.79萬元。兩次避免因公司歸母淨利潤連續兩年為負導致股票被ST,可謂是有驚無險。

2018年前三季度,九安醫療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累計虧損仍達6097.92萬元。但在去年三季報中,公司表示2018年淨利潤仍能扭虧為盈,預計淨利潤在0至2000萬元左右。

而九安醫療之所以自信滿滿,或許是由於其早已對出售資產、投資併購拯救業績的操作熟稔於心。

2014年九安醫療之所以成功扭虧,與其當年以120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控股90%孫公司iSmartAlarm中60%的股權產生收益,以及孫公司Bloomsky引入風險投資者密不可分。

而2016年公司實現扭虧,則是源於當年以9388.43萬歐元的價格收購eDevice全部股權,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將後者納入公司合併報表,轉讓參股孫公司Bloomsky。數據顯示,eDevice當年為上市公司貢獻了超過1900元萬淨利潤。

而就在距去年年終不足半月之時,九安醫療再次大展“財技”。

去年12月18日,公司臨時股東大會通過議案,同意公司將所持有的天津華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來科技)全部17%的股權,以1.07億元的作價轉讓給深圳市有孚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

而這筆交易的要求也很明確,就是九安醫療一定要在2018年12月31日前,收到不少於50%的股權轉讓款。果然,九安醫療在年底前,收到了交易對方支付的51.03%轉讓款共計5465萬元。

如今來看,依靠這筆救命錢,公司確如三季報中所言,實現了0~2000萬元的淨利潤。2018年,九安醫療最終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68.68萬元,再次扭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被九安醫療出清的華來科技,是公司在2017年以391萬元的價格買進的。2018年前三季度,華來科技實現盈利超過2800萬元,營業收入超過2億元。此番出清儘管是“忍痛割愛”,但九安醫療也因此確認投資收益9873.02萬元。旗下高端品牌營收下降

九安醫療官網顯示,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一家專注於健康類電子產品和智能硬件研發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最為消費者熟知的產品,是電子血壓計、血糖儀等家用醫療器械。

近幾年,九安醫療傳統硬件產品營收逐漸下滑。事實上,公司早在2010年登陸A股後就開始謀求向互聯網轉型,推出了主打高端品牌iHealth,並圍繞蘋果終端設備推出過一系列健康硬件產品,並進入蘋果網上商店和零售店銷售。

2018年,九安醫療經營業務涉及的產品中,營收最高的是ODM/OEM產品,全年實現營收1.86億元。排名第二的是iHealth系列產品,全年實現營收1.82億元,較上年度下降12%,佔公司總營收的32.25%。與此同時,九安醫療iHealth系列產品的毛利率超過35%,顯著高於ODM/OEM產品12.83%的毛利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較創立之初,目前九安醫療iHealth品牌在戰略上已經有了較大調整。

2014年,九安醫療引入小米2500萬美元投資,將iHealth品牌相關業務調整至統一主體下。新成立的iHealth子公司小米參股20%,iHealth也成為小米在移動健康領域的合作伙伴。2017年,iHealth品牌曾推出爆款產品米家iHealth體溫計、血壓計,而當年九安醫療iHealth系列產品營收達到了2.07億元,首度超越ODM/OEM產品。

針對iHealth產品營收下滑的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4月30日多次致電九安醫療,詢問公司未來對該品牌的發展規劃。但截至記者發稿,公司董秘辦和證券部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記者注意到,儘管iHealth品牌產品營收出現下滑,但小米還是對合作夥伴九安醫療提供了諸多幫助。2017年,九安醫療開始在國內開設小米之家授權店,截至2018年末,公司已在國內開設6家小米授權店,6家小米專賣店。在歐洲,九安醫療也已經開設了5家小米授權店。

隨著開店數量持續增多,在2018年年度報告的營收構成中,九安醫療也首次對“小米授權店”進行統計。2018年,九安醫療小米授權店實現營收4515.12萬元,佔全年營收的比重達到8.01%,已十分接近公司傳統硬件產品業務9.63%的營收佔比。

但短期來看,九安醫療仍舊缺乏具有爆發力的業績增長點。今年一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再次虧損超3500萬元。

即便九安醫療能夠在2019年年內收到轉讓華來科技的剩餘5235萬元轉讓款,但公司能否跳出淨利潤“奇負偶正”的怪圈還有待觀察。未來漫長的三個季度裡,留給九安醫療“Show財技”的空間恐怕不會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