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紅樓夢》裡賈寶玉原型是不是曹雪芹本人的經歷!或者是寄思的一種靈魂?

仲夏之晨107972652


賈寶玉是曹雪芹原型嗎?

這個不敢評論,但是可以從三位名家的觀點去給讀者一些思考。

一是批判胡適先生的幾個主流觀點;二是端木蕻良先生的《曹雪芹》;三是當代美學大家葉朗先生關於《紅樓夢》的美學分析。

賈寶玉原型並非曹雪芹,而是清廢太子胤礽

胡適先生曾推斷賈寶玉的原型是曹雪芹,這一觀點廣受各位紅學愛好者反對。

一說應是廢太子胤礽。

原因是賈寶玉的前世是赤瑕宮裡的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就是靈虛真人。他是一塊沾了玉皇大帝仙氣,而修得正果的一塊石頭!後來被玉皇大帝封為石王。

脂硯齋批道“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

原來“玉有病”,實乃“玉有瑕疵”也,寓意玉璽。

在西漢末年,王莽篡奪皇位。向姑母孝元太后索要傳國玉璽,太后一怒之下便將傳國玉璽給摔了。結果玉璽崩掉了一角,後來王莽用黃金鑲之。所以“玉有病”,是指傳國玉璽缺了一角。而“玉小赤”,指王莽用一小塊金子鑲補玉璽。這就是“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的典故,事情就這麼簡單。

也就是說,神瑛侍者其實是一枚傳國玉璽的化身。

另外,賈寶玉一出場就是太子裝扮。

而他曾在妙玉面前自稱“檻外人”。

只有清朝的天子才可以稱為“檻內人”,此事恰恰暗射賈寶玉的原型,正是廢太子胤礽。

一說應是納蘭性德,也就是納蘭容若。

根據歷史記載,納蘭性德和曹雪芹的爺爺曹寅,都曾是康熙的侍衛。

他們在一起共事八年,兩家也有很好的交情。

曹雪芹自幼喜歡納蘭的詩詞,《紅樓夢》中很多詩詞也有納蘭詩詞的風格。

林黛玉喜歡竹子,而納蘭《飲水詞》中曾多次詠歎竹子。

傳說,納蘭性德在結婚之前,有過一個青梅竹馬而且十分相愛的愛人,正是他的表妹雪梅。

納蘭性德和雪梅十分相愛,但遭到了父母的反對,為了拆散他倆,雪梅被送進了宮裡。對愛情忠貞不渝的雪梅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之身,一個人在宮裡自盡死了。

得到這個消息的納蘭性德痛不欲生,有如晴天霹靂,還生了一場大病。

後來,納蘭性德二十歲的時候,他奉父母之命和兩廣總督兼兵部尚書史興祖之女、盧氏結婚了。那年,盧氏十八歲。由於工作原因,他與盧氏也是聚少離多。

三人的情況,正於寶玉、黛玉、寶釵的情況呼應。

康熙二十四年,納蘭性德在跟隨皇帝南巡,回京途中身染重疾,從此一病不起,並於31歲逝世。

他和寶玉留下諸多詩詞一樣,留下三百四十二首《納蘭詞》。

與寶玉不同的是,他沒有親眼目睹到納蘭家族的衰落。


從端木蕻良的《曹雪芹》看,賈寶玉原型就是曹雪芹

《曹雪芹》上卷於1980年出版,此時,端木蕻良已經近70歲高齡了。

這本書從曹雪芹十歲左右開始寫起(歷史上正是康熙雍正兩朝接替時期),上卷明朗溫和,但下卷曹家的局面急轉直下,災難一個接一個都來了,像極了紅樓夢裡五十四回之後的賈府。

雍正登基後,開始清查蘇州織造李煦虧空,繼而李煦被革職查辦,接著年羹堯倒下波及平郡王納爾蘇,曹家繼任的織造曹也開始陷入貪汙受賄的漩渦當中。

一些曾與曹家一榮俱榮的豪門,此時已有一損俱損之兆,這一點又與紅樓夢裡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相呼應。

曹雪芹的少年經歷,跟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少年時期的經歷也很像。

曹雪芹乳名叫佔姐兒,後來起了學名叫曹霑。

幼年時期的曹霑,有過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上面有祖母孫太夫人、母親馬伕人、名義上的繼母王夫人的疼愛,身邊有金鳳、雙燕兩個丫鬟貼身服侍,還有舅姥爺李煦的孫女李玥小姐的陪伴,李玥幾乎就是林黛玉的原型。

可惜的是,這本書只有上卷和中卷,與紅樓一樣沒有完成。

我們沒法看到,曹家是如何敗落的,曹雪芹又如何在家族敗落後度過餘生。


當代美學家葉朗:賈寶玉的悲痛即是曹雪芹的靈魂寄思

前一段時間,在北大聽了葉朗先生的一個講座,大為受益。

裡面講道,賈寶玉最大的悲痛是:有情之天下的毀滅。

小說裡有一段寫:晴雯被趕走,賈寶玉去看她,晴雯提出要和寶玉換襖,她說:

“快把你的襖兒脫下來給我穿。我將來在棺材裡獨自躺著,也就像還在怡紅院的一樣了。論理不該如此,只是擔了虛名,我可也是無可如何了。”

葉朗先生說:

死人想靜靜躺在棺材裡懷念在怡紅院的生活,這樣的要求不算過份吧?哪裡知道,王夫人後來燒掉了晴雯的身體,晴雯就這麼一點要求都不能如願 。所以,寶玉在後來的悼文《芙蓉耒》寫道: “及聞櫘棺被燹,慚違共穴之盟;石槨成災,愧迨同灰之誚。” 說白了,就是有點生不同床死同穴的味道。但燒成了灰,什麼都實現不了了。

《芙蓉誄》句句是血,聲聲是淚,是千古絕唱。 晴雯和寶玉的訣別,是一道彩虹,照亮了整個大觀園的女兒世界。

有情之天下,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但這個人生理想在當時的社會觀念下下,必然要毀滅,在他看來,這就是命運的力量,命運是所有人無法抗 拒的。

紅樓夢中有很多被命運吞噬的少女,她們體現了和種人生理想,就是肯定情的價值,爭取情的解放,他們爭取人性的尊嚴,爭取愛的尊嚴,這在當時是一種新的觀念。


紅樓夢的悲劇是新的觀念、新的世界毀滅的悲劇,是美的世界毀滅的悲劇。

因此,在這一點上,賈寶玉就是曹雪芹靈魂的寄思。


美人豐盛


作者曹雪芹並沒在《紅樓夢》裡充當任何一個角色,曹雪芹不是賈寶玉,也不是甄寶玉,那種把作者等同於書中人物形象的觀點,有違文學創作規律。即使如高爾基的《童年》,也並非高爾基人生寫照。即然如此,人們為什麼總是產生這種聯想,曹雪芹就是賈寶玉?我認為,是曹雪芹的思想浸潤了作品,有作者深深的文化烙印。我舉例加以說明。

一是,寶玉拒絕走“仕途經濟”之路,這是曹雪芹的人生觀,換言之,曹雪芹是反對科舉的,對“四書五經”也持批判態度。曹雪芹認為,讀書是為了更好地做人,而不是為了做官。

二是,寶玉對女孩的看法,完全是曹雪芹的世界觀。寶玉說,女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女人乾淨,男人汙濁。古人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曹雪芹筆下的女孩個個情商曝表,但很少有勾心鬥角之舉。

三是,《紅樓夢》書中的許多生活細節,取材於曹雪芹的生活。例如:

忽見賈珍走來,向他笑道:“你還不出去,老爺就來了。”寶玉聽了,帶著奶孃小廝們,一溜煙就出園來。【庚辰側批:不肖子弟來看形容。餘初看之,不覺怒焉,蓋謂作者形容餘幼年往事,因思彼亦自寫其照,何獨餘哉?信筆書之,供諸大眾同一發笑。】方轉過彎,頂頭賈政引眾客來了,躲之不及,只得一邊站了。

脂批證實,這個細節是作者生活寫照。

大觀園題詩文的過程,大部分內容是真實發生過的,否則,不會如此維妙唯肖,尤其是寫賈政,真有點“假正”的感覺,口裡罵著寶玉,心裡不知有多高興的味道。

例如:寶玉道:“有用‘瀉玉’二字,則莫若‘沁芳’【庚辰側批:真新雅。】二字,【庚辰雙行夾批:果然。】豈不新雅?”賈政拈髯點頭不語。【庚辰眉批:六字是嚴父大露悅容也。壬午春。】眾人都忙迎合,贊寶玉才情不凡。寶玉道:“這太板腐了。莫若‘有鳳來儀’四字。”【庚辰雙行夾批:果然,妙在雙關暗合。】眾人都鬨然叫妙。賈政點頭道:“畜生,畜生,可謂‘管窺蠡測’矣。”因命:“再題一聯來。”寶玉便念道:

 寶鼎茶閒煙尚綠,【庚辰雙行夾批:“尚”字妙極!不必說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

幽窗棋罷指猶涼。【庚辰雙行夾批:“猶”字妙!“尚綠”、“猶涼”四字,便如置身於森森萬竿之中。】

  賈政搖頭說道:“也未見長。”說畢,引眾人出來。











朵朵佬爺


《紅樓夢》中很多元素,與“曹家”生活狀態的“相似度”是比較高的。曹家為內務府包衣,雖然因為孫氏(康熙保姆),曹寅(康熙發小)與康熙的特殊因緣,受到重視,曹雪芹的童年也得以錦衣玉食,但是在皇帝和親貴眼中,“奴才”的身份沒有變,“後臺”也只有康熙帝一人。所以,書中借賴嬤嬤之口說,你們哪裡知道“奴才”二字是怎麼寫的!所以,賈府主子對於伺候過父母祖輩的奴才非常尊重,照顧哥兒姐的老僕特別是奶母地位也很尊貴。所以,皇上突然招賈政,全家人如驚弓之鳥。







邊讀邊看話歷史


鄙人認為,賈寶玉原型肯定不是曹雪芹本人的經歷。原因如下:

1) 曹雪芹寫作的本意:曹雪芹寫《紅樓夢》,歷經十載,刪減5次,絕非是想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而是想表達他的人生態度。如果寫他本人的經歷,以曹雪芹的家室背景及當時曹家的社會地位,他寫一本《曹雪芹傳》估計影響力不比《紅樓夢差》。

2) 無可否認,《紅樓夢》中很多元素經歷都和曹家的生活狀態相似,但這個不足為奇。古代中國,尤其是帝王官宦之家,對於建築的規制是有嚴格規定的。清朝時期的公侯伯子爵,文武官員的府邸,服飾,都是有明確的規定,比如宅門中最高等級的清醇王府大門,門闊五開間,中間三間開門。而《紅樓夢》中的描述,雖然有現實的影子,但更像我們現在的“架空文”,就是架空時代來構造自己的小說。這樣一來,在過去思想及言論都不自由的時代,可以避免很多麻煩。

3)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在賈寶玉身上找到一些曹雪芹或者他身邊親戚朋友的影子,那是肯定的。但要說賈寶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那就有點為了研究而證明的意思,沒有太多的意義。


百年樹妖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繞個遠,說一說黛玉和寶釵。曹公給二人的定位是,“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這句話往往給我們一種錯覺,就是以為這兩個人物沒有原型,完全是虛構的,實際不對。脂批雲:“釵黛名雖二個,實為一身,此幻筆也。"這又給我們另一個錯覺,以為二人是一個原型,作者將一個原型塑造成兩個人物形象。這樣理解也不對。怎麼回事呢?脂批的意思其實是,釵黛這兩個生活中的原型反映到書中是兩個人物形象,一個是史筆,一個是幻筆。寶釵就是幻筆,傅秋芳就是史筆,這兩個形象是同一個原型。黛玉的原型是郡主,高度敏感,所以史筆形象由晴雯指代。類似的還有李雛鸞和鳳姐,張金哥和妙玉等。

賈寶玉也一樣,他是幻筆的曹雪芹,因此賈寶玉和曹雪芹不能劃等號,甄寶玉才是史筆的曹雪芹。為了說明史筆和幻筆的區別,作者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將甄寶玉比作補天剩餘石,將賈寶玉比作通靈寶玉,這就是說,賈寶玉己經是甄寶玉的幻象,作者要驅使他,隨時完成各項任務,以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記述的真事。為什麼十二官中有寶官和玉官,就是表明賈寶玉具有演員的屬性。

書中有一個有趣的情節,劉姥姥醉酒後誤入怡紅院,看見鏡子中自己的影子,叫她什麼呢?親家母。那麼稱板兒的姥姥為親家母的是誰呢?當然是板兒的奶奶,所以,姥姥只是鏡子中的影,鏡子外的奶奶才是生活原型。同樣,賈寶玉也在做夢後照過鏡子,襲人明確指出,鏡子中的賈寶玉是甄寶玉的影兒。

所以,要想知道曹雪芹是什麼樣的人,千萬不要拿賈寶玉說事,要把他的幻筆成分剔除掉之後,才能還原生活中的曹雪芹。以兩首西江月為例,翻譯過來應該是:

因故尋愁覓恨,生來不傻不狂。縱然相貌很平常,腹內錦繡文章。勤奮精通事務,聰明愛讀文章。行為規範性內向,不向世人張揚。

其二、富貴更知樂業,貧窮耐得淒涼。不曾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有望。補天有志第一,古今忠孝無雙。奉勸紈絝與膏梁,當效此兒形狀。

生活中的曹雪芹是一個博學多識、文武雙全的人物。若如賈寶玉,能登上文學藝術的頂峰嗎!所以,真人真事才是這部鉅著的靈魂。


gaotzy



緣來緣去187853224


儘管胡適老先生把《紅樓夢》的著作權判給了曹雪芹,但長期以來,對於《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不是曹雪芹,一直都有比較大的爭議。

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也各自舉出了大量的證據,看起來似乎都挺有道理,但都說服不了對方。因為他們在一開始就定下了結論:對方是錯的!所以,在辯論過程中,他們都不看對方合理之處,只挑對方不合理的地方進行反詰。結果可想而知。

現在被懷疑是作者的名單上,已經有五六十人了。各自的支持者不斷地攻擊其他人,跟某些明星的腦殘粉比起來,就差沒買熱搜了。

所以,賈寶玉的原型是不是曹雪芹本人的經歷,這個問題就無從談起了。


牛皮社


紅樓夢當然不是什麼曹雪芹的什麼身世回憶,這點這本書已經很清楚地交待了,是無需再去爭辯了,書中已列名清楚曹雪芹只是一堆化了名整理者中其中一個化名整理者而已,至於有人強行說曹雪芹是作者及推出所謂曹家,其意圖肯定是有不為人知的政治目的,去猜這些人的政治目的是什麼,還不如去讀多幾次紅樓夢更有益,政治目的這個手段是越多人關注就意味著越成功,正確與否並不是十分重要的目的,其實就是政治經濟學中非常普通的經典教條,並無多少新意在裡面的。說了這麼多無聊的說話,本人就想轉入研究紅樓夢這本書的正題了,近期很多讀者關心研究為何紅樓夢老是強調金陵十二釵,實際就是這本書的的核心要點了,本人說過創造出所謂十二釵,是模彷彿教中十八羅漢的樣式而對應而來的,十八羅漢是指男子的人生經典行為多一些,而十二釵就主要強調是女子人生經典行為多一些的樣板了,這是這部書的作者開頭特出是道人抄寫的邏輯了,這部書的宗教信仰是不跟隨佛教的,與佛教無關的的意思了,但實際上還是源於佛教的邏輯。如果讀者有興趣翻開晚清時期的歷史,就發覺在太平天國運動興盛之前,也就是乾隆後期至咸豐時期,在江浙一帶是紅巾軍小刀會等等幫會最盛行之時,以前上海芭蕾舞團有一套劇歌頌小刀會里有很多堅強的女子向腐敗的封建社會作鬥爭,這是上海人都引已為傲的經典劇目,相信很多上海人是看過的,那麼令當時那麼多女青年走上與清政府作鬥爭的原因,本人從這本紅樓夢找到原因了,也是為什麼這本書一開頭就強調曹雪芹在悼紅軒的原因了,悼紅軒其實就是一個宗教入會宣誓的場所了,悼紅的意思就是尊崇朱允炆作為神教的主神的意思,為什麼不是尊崇明朝的其他皇帝呢?就是南京及江浙一帶的人認為朱棣不能代表漢人的神,朱允炆才是漢人的真神,所以就強調這一班女群英是金陵正宗明朝漢人女子的模型,所強調的就是要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女子要向腐朽的清王朝作鬥爭的洗腦經書了,與洪秀全與馮雲山組織拜上帝會,也手持天父的經書向教徒洗禮,進而發起太平天國運動,所走的路徑是一樣的。


喜喜羊羊喜喜人


《東周列國志》裡,只有一個國家的君主,才能稱天恩祖德。而《紅樓夢》的作者在開篇自述中就提天恩祖德,這就說明曹雪芹不可能是作者。他只能在悼紅軒懷念感恩。


米蘭飄香99416681


賈寶玉的原型是不是曹雪芹?

這個問題連紅學會大伽們也沒有正式統一答案。那我們這些普通讀著更是眾說不一,因為每一個人所處的角度維度不同,答案自然不同。

本人三維度的感覺,賈寶玉、甄寶玉合二為一,原型,應該是一個組合體,不光有曹雪芹的影子,還有納蘭性德的影子,有......說起來不是簡單幾句就說明白的。

現在通過靈脩的心魂再讀紅樓夢,從三維度提升到了五維度,空間不一樣了,會收到作者曹雪芹留給我們又是怎樣的禮物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