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病害“无处可逃”!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刺吸式口器,以取食寄主植物汁液为食,由于食性杂,寄主达100多种,主要对棉花、葡萄、枣、苹果等多种农林作物和杂草造成危害。今天我们主要来看下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1 形态特征

绿盲蝽成虫体长5.0mm、宽2.2mm、绿色、密被短毛。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无单眼,触角4节丝状,较短,约为体长2/3,第2节长等于3、4节之和,向端部颜色渐深,1节黄绿色,4节黑褐色。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初孵时绿色,复眼桃红色。2龄黄褐色,3龄出现翅芽,4龄超过第1腹节,2、3、4龄触角端和足端黑褐色,5龄后全体鲜绿色,密被黑细毛,触角淡黄色,端部色渐深,眼灰色。

让病害“无处可逃”!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葡萄绿盲蝽

2 发生及为害特点

绿盲蝽一年发生4~5代。在葡萄园里,绿盲蝽以滞育卵形式主要在葡萄冬芽鳞片上越冬,极少量出现在枯枝、树皮和剪切口。冬卵一般在2月上中旬解除滞育,进入发育期;4月上中旬冬卵孵化,孵化出的1代若虫开始为害葡萄园,5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出现第一次高峰期,主要为1代成虫及二代若虫为害,之后2代成虫(若虫羽化后)迁移到附近作物或杂草上,繁殖3、4代;到8月下旬,种群数量开始逐渐增加,直至9月中、下旬出现第二次高峰期,之后4、5代成虫在葡萄园产卵越冬,11月份成虫开始陆续死亡

绿盲蝽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主要转移到豆类、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上危害。成虫寿命最长可达45天,飞行力极强,行动活泼,日夜均可活动,但夜晚活泼,白天多在叶背、叶柄等隐蔽处潜藏或爬行,清晨和夜晚爬到叶芽及幼果上刺吸危害,稍受惊动,迅速爬迁,不易发现,防治困难。若虫有避光性,昼伏夜出,阴雨天可全天取食。绿盲蜷在葡萄上以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嫩叶和花序,幼叶受害处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褐色坏死点,随叶片增大,以坏死点为中心,形成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形孔洞。花蕾、花梗受害后干枯脱落,果粒受害后形成果锈。

让病害“无处可逃”!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3 防治策略

1) 农业预防措施

园地和品种选择:应选择远离苹果、杏园和棉田等地建园,选用抗虫品种建园,园内不间作寄主果树、苗木和蔬菜,经常清除园内外杂草,消灭越冬虫卵。

2) 物理防治

利用其成虫的趋光性,可在成虫发生期统一采用频振式诱杀成虫,以减少卵的基数。也可在葡萄树上悬挂粘板粘附绿盲蝽或释放性激素诱集成虫。

让病害“无处可逃”!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3) 化学防治

萌芽前喷施3~5°Be石硫合剂,可杀死部分越冬虫卵。葡萄发芽至新梢展叶期,首先选用渗透性强的高内吸杀虫、杀卵药剂。常用化学药剂有:80%的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10%的氯氰菊酯2000倍液,48%的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10%的吡虫啉3000倍液,2.5%的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生物农药及植物源杀虫剂有:苦参碱、5%天然除虫菊素、烟碱、黎芦碱、复合楝素、矿物油乳剂等。各药剂可交替使用,每隔 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2次。发生比较严重地区,可连续喷药3~4 次。若春季阴雨天多,应加强雨后防治。

如果喷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喷药时间最好在上午 9:30 前或下午16:30后。同时,掌握好喷药质量,做到喷严喷细,枝干、叶、花蕾或幼果及地面杂草全部喷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