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平趙雲擊敗徐晃, 差點擊殺張遼, 可惜卻死於心怯


熟讀《三國演義》,在很多人看來,出場時間較短的武將,都是專給用來給他人做墊腳石的,本身徒有虛名,例如韓馥麾下的上將潘鳳;零陵上將邢道榮;被魏延斬於刀下的王雙;全部死於趙雲之手的西涼名將韓德父子五人,等等。而且,有許多讀者認為,顏良、文丑與他們的性質差不多,這二人雖是袁紹麾下的上將,卻也不堪一擊,畢竟一個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另一個與關羽交戰三合,便力怯而走,同樣成了關羽的刀下亡魂。今天,我們拋開顏良不談,單來說一說文丑,他真的在關羽刀下堅持不了三合嗎?他真的如此不堪嗎?

戰平趙雲擊敗徐晃, 差點擊殺張遼, 可惜卻死於心怯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演義中明確寫道:“(關羽)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下。”可是我們不能只看戰績結果,還要看一下兩人當時的處境——曹操在開戰之前,先用糧車為餌,引誘文丑軍來搶掠,於是文丑軍變得“不依隊伍,自相雜亂”,曹軍剛衝過來,便嚇得“自相踐踏”,文丑根本喝止不住,這等情況下,文丑根本沒有戰心,遇上躊躇滿志,滿心想著立下戰功,離開曹操的關羽,怎麼可能不心怯呢?畢竟高手過招,勝負只在一瞬間,兩人狀態相差如此大,就算文丑武藝稍勝關羽,也不冒險與之交手吧?例如,三國第一猛將,遇上醉酒且暴怒的張飛,便不敢相逼。

戰平趙雲擊敗徐晃, 差點擊殺張遼, 可惜卻死於心怯


那麼文丑自己的武藝,到底如何呢?他此次敗於關羽之手,最終喪命,到底僅是因為狀態,還是真的實力不濟?小編認為,他對陣其他三位不弱於關羽的大將時,其戰績便是最好的說明。

一、與位列五虎將的趙雲旗鼓相當

戰平趙雲擊敗徐晃, 差點擊殺張遼, 可惜卻死於心怯


文丑出場後,交手的第一位名將,便是有常勝將軍之稱的趙雲。趙雲,字子龍,是劉備陣營的元老,雖然未與劉關張三人結拜,卻是他們認可的,有實無名的四弟,其武藝更是不必說,畢竟長坂坡一戰的輝煌,整部演義中都無人可以複製。那麼文丑遇上趙雲,戰績如何呢?小說第七回中寫道:“(趙雲)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也就是說,單論個人武藝的話,文丑與趙雲相差無幾,最起碼不會直接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

二、幾乎讓位列五子良將的張遼喪命

戰平趙雲擊敗徐晃, 差點擊殺張遼, 可惜卻死於心怯


除了槍法精湛,文丑的箭術也非常出眾,在他的軍隊被曹操擾亂後,張遼與徐晃一起出陣,想要拿下擒殺文丑的戰功。這個時候,文丑知道只靠逃是行不通的,需要挫傷對方的銳氣,於是他“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若非徐晃及時提醒,張遼下意識的低頭,這一箭便可能直中張遼面門。一箭不中,他再射一箭,導致張遼的坐騎馬失前蹄,並立馬回馬復來,想趁機斬殺張遼,又是徐晃及時截住,他才沒有得手。也就是說,在最危急的情況下,他還兩度差點要了張遼的性命。

三、嚇退位列五子良將的徐晃

戰平趙雲擊敗徐晃, 差點擊殺張遼, 可惜卻死於心怯


徐晃截住文丑廝殺之後,並沒有大逞雄風,而是“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雖然這段話可以理解為,徐晃覺得自己抵禦不住文丑的大軍,選擇了撤退,但是,如果他有能力完敗文丑,甚至斬殺文丑,還會有這個擔心嗎?要知道,他選擇撤退之後,關羽只率十餘騎,便衝了過來。由此可見,在演義的設定中,武將單挑的勝負,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負,也就是,徐晃的武藝應該是不及文丑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文丑的實力,應該並不弱,畢竟不管是趙雲,還是張遼、徐晃,都與關羽的武藝相差不大,既然他在其他人手下,能夠不落下風,在關羽的刀下,也不至於這般不堪。如果他不因心怯而退,反而拼死一搏的話,其結局應該有所改變吧?這樣一員悍將,就這麼輕易的成為了關羽的刀下亡魂,實在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