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唯一的"五重特工"把日本公館變成情報據點

導讀: 為了共同的信仰,他們不惜揹負“漢奸”“賣國賊”的罵名隱匿於敵人內部,他們置生死於度外與敵人斡旋,他們用智慧與勇氣演出了一部部驚心動魄的情報大戲。事實上,與文中所述的熊向暉、袁殊、鮑君甫等人相同,在黑暗之中堅守信仰,在隱蔽戰線上孤軍作戰的“紅色特工”不勝枚舉。

為了共同的信仰,他們不惜揹負“漢奸”“賣國賊”的罵名隱匿於敵人內部,他們置生死於度外與敵人斡旋,他們用智慧與勇氣演出了一部部驚心動魄的情報大戲。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紅色特工”。

袁殊——絕無僅有的“五重特工”,將日公館變為我黨情報據點

中共唯一的


1927年袁殊北伐途中攝於皖贛邊境。 資料圖

中共唯一的

《偽裝者》中的明樓。

在特工歷史上,雙重乃至三重特工都並不鮮見,但“五重特工”卻可謂獨一無二。在我黨特工史上,一位叫做袁殊的“紅色特工”除為我黨情報系統工作之外,同時兼有中統、軍統、侵華日軍以及青紅幫成員等多重身份。是我黨歷史上唯一的“五重特工”。

那麼,如此具有神奇色彩的身份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1929年,原本是國民黨成員的袁殊開始專攻新聞學並接觸進步思想。不久後,他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中共中央特科,在我地下黨負責人之一潘漢年的領導下從事情報工作,晉升為 “紅色特工”。

在 “新聲通訊社”工作期間,憑藉其出色的外交能力和強大的人際關係網,袁殊認識了日本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成功打入日方情報機構,這也使他獲取的的涉日消息又快又準。為了開拓情報來源,袁殊還加入了青紅幫,成為可以和杜月笙等人平起平坐的“通”字輩兄弟。抗戰爆發後,由於與日本領事館關係密切,袁殊得到了國民黨特務頭目的重視並獲得了軍統身份,後來他還出面組織了“興亞建國同盟”,儼然成為了一個“小漢奸頭目”。至此,袁殊湊齊了共產黨、國民黨中統、軍統、日本和青紅幫的五方背景。

當然,這些身份都得到了我地下黨負責人的批准。

利用遍佈各個派系的情報線索,從“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直至1946年,袁殊在我地下黨負責人的導演下,演出了一場場出色的情報戰。

中共唯一的

日本領事館。 資料圖

在“八一三”淞滬抗戰期間,袁殊置生死於度外,深入日軍陣地偵察,把軍事情報毫無保留地提供給我地下黨組織。袁殊打著“巖井公館”的招牌,利用巖井英一的錢為我黨組織設立電臺、提供活動經費。彼時,“巖井公館”幾乎成為我黨的情報工作據點。

此後,袁殊又擔任了一系列偽職,如清鄉政治工作團團長、江蘇省教育廳長等。在此期間,袁殊交給日本人的情報均為精心挑選,並無特別價值的信息,但他從日本人那裡獲得的情報卻彌足珍貴,其中包括1939年英法企圖犧牲中國對日妥協的遠東慕尼黑活動、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戰略動向的變化、日偽內部的人事更迭、蘇南日軍的兵力部署和清鄉行動具體時間……

根據這些情報,黨組織建立了通往根據地的秘密交通路線,救援出大量被俘的我方人士,其中還包括袁殊親自救出的魯迅夫人許廣平;掩護潘漢年、範長江、鄒韜奮等人進入根據地。由於情報及時,慄裕部隊成功跳出了日偽合圍的“籬笆牆”。

揹著“漢奸”“叛徒”“賣國賊”的罵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五重特工”袁殊在隱蔽的戰線上為抗戰事業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