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國使用“圍點打援”戰術,可不可以打贏斯大林格勒戰役呢?

小龍蝦148499353


圍點打援,首先兵力就不夠,而且太低估蘇軍了。

斯大林格勒這種攻防戰,根本就不是能夠圍點打援打的了的。反倒是蘇軍在最後階段玩了個漂亮的圍點打援。而德軍想玩圍點打援,光點就圍不住。


德軍到蘇聯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補給,補給根本跟不上,既然補給跟不上,想圍點打援,根本就不成。德軍即便兵力夠用,後勤跟不上。蘇聯人在本土最喜歡就是把德軍拖住了,德軍一旦被拖住,基本上就是個死亡倒計時。如果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玩的是圍點打援,每個援軍的路上都會有激烈的對抗,圍城的德軍需要補給,打援的德軍也需要補給,這補給從哪來?這種圍點打援,直接的一個後果就是被各個擊破,然後斯大林格勒順利解圍。


斯大林格勒戰役初期,德軍就二十幾萬人,而蘇軍也有不到二十萬人。這個兵力對比,就別說圍了,頂多拉開陣地互相剛一下。而到後來,雙方的援軍陸續抵達,蘇軍的人數遠超過德軍的。

圍點打援,要的就是衝過來就圍住,然後阻擊部隊到位。而德軍根本就沒能在第一時間搶得先機,而且兵力不夠。正面PK尚且可以,圍城,根本行不通,尤其他還是隔著伏爾加河開戰的。伏爾加河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陣地,控制不住伏爾加河,根本就很被動。圍城,根本就不可能。


兵力,地理,時機,德軍全不具備,想圍城,也沒門,想打援,更沒門。更何況看下蘇軍增援的方向和人數,鋪開了的話,恐怕得把西線德軍也調過來才行。


軍武文齋


使用“圍點打援”的戰術前提是能包圍斯大林格勒這個城市,切斷其和外界的聯繫,但是從始至終德軍都沒能完全切斷斯大林格勒同外界的聯繫,伏爾加河上的渡口一直都在蘇軍手裡。



之所以德軍無法封閉對斯大林格勒的包圍圈,主要被斯大林格勒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制約,斯大林格勒背靠伏爾加河,而且是沿伏爾加河成狹長型,德軍的裝甲部隊根本無法進行快速機動進攻,只能是通過步兵一步一步的啃,不僅耗費時間,兵力也會遭至較大損失。極有可能出現的狀況是德軍還在為封閉包圍苦戰的時候,蘇軍早已經將反攻兵力集結完畢,如此德軍自身反而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

另一種方案就是德軍越過伏爾加河,在伏爾加河的東岸封閉通往斯大林格勒的渡口,這樣雖然可以避免陷入斯大林格勒的巷戰,但是卻出現另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戰線拉長的問題,尤其是越過伏爾加河的德軍極易遭至蘇軍的反包圍,背河而戰是典型的絕地,所以這個方案的危險程度同樣很高。

無論哪一種方案都超出了 B集團軍群的能力範圍,當時B集團軍群即便是選擇了正面斯大林格勒這個較為節省兵力的戰術還是存在著兵力上的嚴重不足問題,為了維持斯大林格勒的進攻態勢不得不從兩翼防線上抽調部隊,由聯軍集團軍負責側翼的掩護,當時無論是第6集團軍司令部還是B集團軍群司令部都對側翼的防禦表現出很大的顧慮和擔憂。無論是B集團軍群還是陸軍總司令部都已經沒有強大的預備隊了,根本沒有執行打援任務的兵力可用。


戰略論


我覺得不能,最多隻是有可能避免第六集團軍的全軍覆沒,但是,能做到這點也是難度係數很大的,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那個階段,蘇聯已經緩過來了,因為租借法案,有美國各種資源的援助。加上蘇聯本土各種兵工廠的產量,各種戰略資源,武器,已經堪比戰前水平了,甚至更多,所以,打仗就是打資源。德軍發起斯大林格勒戰役也就是為了控制高加索的油田,只可惜失敗了,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德軍不圍點打援,而是根本拿不出那麼多可以機動的兵力了


電動小馬達啦啦啦


圍點打援這種戰術經常是解放軍在用,而且創造了不少的經典戰例。不過這種戰術並不是包打天下的戰術,圍點打援是有著一些前提條件的。

圍點打援最適於的戰場是非線性戰場,這種戰場敵我力量交織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敵我雙方的側翼都是處於暴露中,這樣就為攻擊對方暴露的側翼完成了便利條件。

同時,圍點打援對於援軍的運動路線要求有非常準確的判斷,可以說有點像押寶,如果這個寶押錯了,那麼最後的結局一般就是撤圍脫離戰鬥,這種事情解放軍也不是沒幹過,一野在進攻榆林就是計劃打掉國軍的36師,但是36師走了一條解放軍沒有估計到的路線,結果是打援部隊撲空了,所以只能撤圍脫離戰鬥。

當然,圍點打援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實現,就是利用空地火力對於對方的援軍進行打擊,利用運動中的軍隊防護能力差的弱點,在運動中消滅敵軍。

回到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軍來說,實施圍點打援的條件一個都不具備。蘇德戰爭雖說是一場半機械化戰爭,但是還是有一條明顯的戰線,戰線的一邊是德國人,另一邊是蘇聯人,雙方的的側翼都有自己的友鄰部隊負責保護,沒有明顯的暴露出來的側翼。

而由於這一條明顯的戰線,雙方的部隊的運動路線都在本方的控制地域內,在本方的控制區域內,在本方控制地區範圍內,基本上不用擔心遭到伏擊,當然游擊隊還是會騷擾德軍的運動的,不過指望蘇聯游擊隊能夠打掉德軍的增援部隊那可就不現實了。

而使用空軍火力對於蘇聯的增援部隊進行打擊這個事,德國人並不是沒幹過,但是德國人的空中打擊並沒有阻礙蘇軍的增援。

對於德軍來說,攻克斯大林格勒可以切斷蘇聯南方產油區和中部工業區的聯繫,不過距離打敗蘇聯人還早著呢,但是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已經是超過了德軍進攻的頂點,超過了這個頂點,守不住已經攻佔的地盤,之前的進攻也就全部白費,而且會遭到重大的失敗,對於德軍來說,斯大林格勒就是已經超過了德軍的進攻頂點,再也沒有足夠的後備兵力投入戰場,所以德國人最後不但沒有拿下斯大林格勒,最後反而被趕到的蘇軍增援部隊包圍。

至於圍點打援這種戰術並不適用於斯大林格勒戰場,所以不是不用而是不具備使用的條件。


有痰


圍點打援,圍城要圍得住,打援要夠得著。

斯大林格勒是沿著伏爾加河西岸展開的城市,綿延百里的重工業城市,有很多鋼筋混凝土建築。城市本身就相當於一個巨大的工事,不利於飛機坦克火炮等技術兵器展開進攻。只要有足夠多守衛者,哪怕是輕步兵,也能對敵人造成對等的殺傷。

那麼能不能圍而不打,困死城內守軍呢?抱歉伏爾加河本身是一個綿延千里難以跨越的防線,同時也是一條無法封鎖的運輸線。初期依靠渡船,冰期直接用陸運,斯大林格勒不斷得到外界的人員和物資補充。想圍死,不突破河防截斷運輸線是不行的;可要想過河,斯大林格勒這個釘子先要拔掉啊,死循環。德軍最接近成功的時候,崔可夫手裡就剩兩個渡口幾百人,但兩個師的援軍拼死渡河,到底恢復了陣地。

既然圍都圍不上,打援就更夠不著了。由於伏爾加河岸比較高,德軍始終無法佔領能夠觀察河面的制高點,炮兵無法完全封鎖江面。空軍打擊渡輪造成了一些戰果,但是制空權也不穩固。雙方只能在城市的廢墟里約架,直到一方流盡鮮血。

如果要類比,斯大林格勒的位置相當於南宋的襄陽或者釣魚城,沿江而建,陸地上是圍不住的,一定要封鎖水路才行。蒙古軍多次攻而不克,最後靠投降的宋朝水軍和戰略迂迴到大理方向才拿下兩城,前後打了幾十年。而德軍顯然沒有精力繞過,或者搞一個內河艦隊封鎖伏爾加河了。


味冷


不能。當初德軍之所以那麼打的根本原因是兵力嚴重不足,後方幾乎沒有一支像樣的預備隊,才急著想快速攻取斯大林格勒,以建立、鞏固沿伏爾加河的防線並騰出必要的預備隊。如當初有適量預備隊的話,打法就有很多選擇了,也就不會產生後來的第六集團軍的覆滅了。


探測衛星A


可以。反正堅持坦克集團軍永不入城市,德國可以勝利。


勝炫主


援軍都在伏爾加河對岸。不拿下斯大林格勒,就過不了對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