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灌陽】問向蒼天“紅軍井”

【红色灌阳】问向苍天“红军井”

自從去年夏天看了那口難忘的“紅軍井”之後,我心裡總是在唸叨著該寫點什麼了。是了,又到了桐樹花白的季節,那潔白的花朵就是為祭奠那些為革命犧牲的紅軍英烈的。

40年前,我就聽我在縣武裝部工作的大哥講述過湘江戰役中紅軍在我的家鄉廣西灌陽新圩阻擊從恭城、賀州趕來支援國民黨中央軍的桂系軍隊的故事。當時的戰鬥異常激烈,前所未有,許多被打散或受傷的紅軍戰士流落在灌陽新圩的鄉間,有的被當地百姓救了下來隱姓埋名存活下去,有的則被當地反動武裝民團搜了出來慘遭殺害。也就在1980年,我曾經在縣裡的文藝雜誌《灌陽文藝》發表了一篇長篇敘事詩《桐樹花白》,寫的就是湘江戰役被老百姓救下的紅軍傷員隱藏在鄉間,領導農民抗稅最終被民團發現,為保護百姓戰士跳崖犧牲的故事。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受傷的紅軍戰士散落在民間得到老百姓的救護則是真實的,而我要傳頌紅軍革命事蹟的動機也是純之又純真之又真的。

【红色灌阳】问向苍天“红军井”

2017年9月初秋,一則新聞傳出,位於灌陽縣新圩鎮和睦村的酒海井揭開了紅軍遺骸的打撈工作。1934年紅軍長征路上的第一場惡戰湘江戰役中,百多位年輕的紅軍傷員被反動武裝沉進了名叫酒海井的石洞裡。酒海井實際上是一個喀斯特地貌的巖洞,因地下水冒出像水井而得名。現場打撈出20具遺骸,經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的專家鑑定,就是當年犧牲在此地的紅軍戰士。關於酒海井內有百餘名紅軍烈士的故事一直在當地流傳,此次打撈就是為了讓紅軍烈士的英魂可以早日入土為安,將其葬於2016年在此建起的紅軍烈士陵園內。

這酒海井於是有了廣西“紅軍井”的別稱。

酒海井吞噬了百多位紅軍戰士,自然是醜惡的,看了那黑咕隆咚的井口和還流淌著地下水的深坑,心裡更有一種痛惜和仇恨。那麼多年輕的生命在12月的寒冬裡被剝光了衣服五花大綁推入井中活活淹死!酒海井當然也是無辜的,可恨的是那些喪盡天良的反動勢力,是他們的狠心毒手讓這井從此成為冤井。

問向蒼天的酒海井就這樣默默地等待著冤情的公開。

時隔80多年,酒海井得以挖掘,這段艱難悲慘卻也正氣薄雲的歷史才被打撈出來。在紅色革命的歷史上,“紅軍井”在許多地方都有,如江西瑞金、福建南靖、四川宣漢等,那些都是紅軍為當地百姓掘井汲水的溫情故事,唯獨這廣西灌陽的“紅軍井”,卻蘊藏著悲情和令人傷痛的歷史。如今,在酒海井邊建起了紅軍烈士陵園,其中的紅軍烈士主墓冢依山而建,高大雄偉,烈士忠骨埋入山體中。墓的頂部是一頂碩大的紅軍帽的造型,紀念館廣場上矗立著一把刺向青天的紅軍刺刀的雕塑,象徵著紅軍力量的堅不可摧。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紀念館後面甬道兩旁的石壁上,密密麻麻地刻著犧牲的紅軍戰士的名字。其實有的根本就沒有名字,只有姓氏,比如叫陳老四、王老六之類。名字後面有的寫了年齡,仔細看過去,很多戰士都只有二十來歲或者十六七歲。這些名字都是根據有關部門所能提供的紅軍名冊中記載已犧牲的紅軍戰士。那一個個名字沉甸甸的,讓我們捧在心上印在腦海,那是一顆顆閃爍的星星,永遠照耀在共和國的大地上。正是這幾萬名紅軍將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住敵人的猛烈進攻,鑄就了一道鋼鐵防線,創造了世界上的一個傳奇,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進入貴州,從而保存了革命火種,才有了萬里長征宏麗畫卷的展開。

時隔80多年,問向蒼天的“紅軍井”才有了正視那一段被隱藏起來的歷史的機會。正是在1934年11月末的那段時間裡,紅軍因為失去了領導核心,才不能果斷決策,延誤了最佳渡江的寶貴時間,給紅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三萬多將士捐軀於湘江之側。如今我們重提這段歷史,自然是為了總結與回顧,但更重要的是祭奠那些英烈,宣揚他們的硬氣骨氣和正氣,證明無論道路如何曲折,由鋼鐵意志組成的中國共產黨人是打不垮摧不毀的!我們要繼承與弘揚的就是這種紅色傳統和革命精神。

時隔近40年,我再度走進這段歷史,以一片敬仰之心寫下這篇文字,讓它與家鄉山上盛開的白色桐花一起祭奠那些永遠鐫刻在人民心中的英烈。據廣西的朋友告訴我,廣西文藝界正在創作一部大型歌劇《湘江戰役》,就是以紅軍在湘江上游的灌陽、興安、全州的英雄故事為底本去寫的。相信到那時,“紅軍井”的故事將會廣為流傳。

圖:蔣纖纖

校對:陸慶齡

編審:蔣 宇

總編:時青松

關注今日灌陽公眾號:jinriguanyang

投稿郵箱為:[email protected]

【红色灌阳】问向苍天“红军井”【红色灌阳】问向苍天“红军井”
【红色灌阳】问向苍天“红军井”

每天奉送新信息,更多精彩等著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