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差異化降準要確保“專款專用”

4月25日,央行表示要加快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實現增量資金對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的定向釋放,營造有利於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貨幣金融環境。

本次央行意欲推行差異化準備金率,既是針對民營企業發展困境的相機抉擇,對於釋放中小銀行流動性、確保小微企業融資充裕來源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也是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的有力舉措。

一方面,在貨幣政策總體穩健的基調下,有利於解決優化經濟結構性矛盾。差異化微調能夠避免降準“一刀切”的盲目性,更加靈活精準地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在引導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同時保持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通過對中小銀行實行差異化存款準備金率,引導更多增量資金流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等薄弱環節,能夠對經濟結構優化調整起到有力的引導和支持作用。

另一方面,差異化政策框架的建立,對於破除小微企業融資瓶頸能夠起到關鍵的開源作用。通過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中小銀行流動性需求,有效增加其可用資金,並通過考核制度等同步配套措施保障資金流向,能夠真正惠及更為廣泛的融資市場,讓金融服務的觸角伸向更加廣闊深遠的實體經濟,真正引導資金供給的血液流向民營企業,助力經濟充分均衡發展。

在差異化政策框架下,如何將增量資金與企業融資需求相匹配,做到“專款專用”,這是操作時需要重點考量的問題。對此,中小銀行可通過加強與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的方式擴大客戶範圍,進行投放對象初步篩選。

相比於區域性城商行、農商行等傳統銀行,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具有更強的民營企業服務基因,其龐大的小微客戶基數可為傳統銀行的信貸投放提供直接的市場渠道。

與此同時,中小銀行面對民營企業經營規模小、信用等級低、抵押資產少等固有風險,應強化盡調力度,完善風險評估體系,積極發展金融科技,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在控制信貸成本與違約風險的同時,擴大自身的金融服務邊界。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