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燦爛---------26藩鎮割據(上)

書接上回。

歷時七年的安史之亂終於在唐代宗寶應二年,也就是公元763年正式平定,但輝煌燦爛的大唐也步入中年,此時大唐已經藩鎮割據,宦官干政的局面。

唐肅宗晚年的時候,由於李輔國調撥。玄宗,肅宗父子猜忌日深,一代英主李隆基鬱鬱而終。事隔不過十幾天唐肅宗也病逝,李亨命途多舛。當太子的時候,戰戰兢兢。在公元756年登基,在位不過七年,正好安史之亂。一天的太平太子也沒有做過。肅宗晚年受制於皇后與他就之手驚懼而死,公元762年駕崩,時年51歲。肅宗崩後,太監李輔國與程元振聯手,利用手中禁軍,殺掉皇后張良娣,擁戴太子李豫登上大寶,也就是唐代宗。時年35歲。

帝國的燦爛---------26藩鎮割據(上)

應該說唐代宗李豫運氣不錯,登基當年就平定安史之亂,但也是在他在位的時候,太監干政成為慣例、李輔國自持有擁戴之功,大言不慚對代宗言講:“大家(皇帝)但居禁中,外事由老奴處分”。就這一句話讓李豫驚懼不已,覺得這個奴才太放肆,利用他和程元振的矛盾。將其罷免。隨後暗殺了,可見唐朝的宦官的猖獗,皇帝殺太監居然要暗殺,為帝十八年,接替李輔國地位的程元振也不是一個好玩意,依舊也是禍國殃民,獨霸朝綱,比李輔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朝局既然不穩,吐蕃屢屢犯邊、幾次都打到長安了,代宗也沒有祖上李世民的能力,還是上演棄都出逃的。大唐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但總的來說,代宗還算不錯皇帝。在位十八年。公元779年駕崩。時年52歲

帝國的燦爛---------26藩鎮割據(上)

安史之亂”平定後,大唐中央朝廷應該考慮進行過削奪蕃鎮的權力,重新劃歸朝廷所有,但實在是 心有餘而力不足,當時實在是做不到,也不能做。如果行為過激,完全有可能出現二次安史之亂,而當時大唐也實在是經不起折騰了。其實,無論朝廷上下。內外朝臣,都已經意識到藩鎮的弊害,但中央朝廷能力虛弱,府兵制已經破產,軍卒戰鬥力不強。租用調製的賦稅的經濟政策也已經名存實亡,國家久經戰亂,民生疲敝。實在是無法再起戰端。也就是說現在的大唐是積貧積弱勉強維持而已,對於安史之亂的餘孽田承嗣等不僅不能殲滅摧垮,還得多加撫慰,高官厚祿。實在是迫不得已,這個苦果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只得授以節度使實權,保持一個面上的 君臣關係。

帝國的燦爛---------26藩鎮割據(上)

而趁安史之亂趁勢而起的地方藩鎮已經是尾大不掉之勢。自己有地、有兵、有錢、有權的藩鎮諸侯自然是割據一方,稱王稱霸,當土皇帝,歸附反叛週而復始。對朝廷不滿就“造反”條件答應就歸附,而且是父死子繼、或由原來藩鎮的部將自己選時。皇帝和宰相也根本沒有能力自權力執行新的節度使的任命,朝廷也經過幾次反對,藩鎮自然再次造反。經過幾次折騰,朝廷也只有睜一眼一眼,在形式上報皇帝任命而已。《新唐書》對此評價道:“安史亂天下,至肅宗大難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將,護養孽盟,以成禍根。亂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賦稅自私,不朝獻於庭。效戰國,肱脾相依,以土地傳子孫,脅百姓,加鋸其頸,利怵逆汙,遂使其人自視猶羌狄然。一寇死,一賊生,訖唐亡百餘年,卒不為王土。”

帝國的燦爛---------26藩鎮割據(上)

唐朝的藩鎮割據從代宗開始一直持續到了大唐亡國,而五代十國不過是大唐藩鎮割據另外一個形式吧了,其分為四個時期:

一、藩鎮割據的成型時期——唐代宗初年至唐德宗末年(公元763—805年);

二、藩鎮割據的摧敗時期——唐順宗永貞元年至唐憲宗元和末年(公元806-820年);

三、藩鎮割據的死灰復燃時期——唐穆宗初年至唐懿宗末年(公元822-872年)

四、藩鎮割據的內鬥時期——唐僖宗乾符年間至唐亡(公元874-907年)

帝國的燦爛---------26藩鎮割據(上)

唐代宗李豫平定安史之亂以後,加封已經歸降的安祿山史思明舊部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薛蒿為相衛、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李懷仙為幽州、盧龍節度使,李寶臣為承德節度使,這就是河北四鎮,後來薛蒿早死,部屬土地漸為田承嗣兼併,計三鎮,即這便是赫赫有名的大唐最大的藩鎮割據軍閥“河北三鎮”。河北三鎮,兵強馬壯。文武齊備,賦稅糧餉充足,不僅不向朝廷貢賦。而且劫掠朝廷賦稅。其實力不亞於朝廷。三鎮彼此協助,互為幫扶,共同聯姻,互相表裡。除了名義上是朝廷的,實際上和獨立王國沒有什麼區別了,實在是大唐的心頭之患。請看下回,27藩鎮割據(下)。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