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於GMV!拼多多探尋農業產業新路徑,再造社會價值


不止於GMV!拼多多探尋農業產業新路徑,再造社會價值

“當咖啡從時尚文化變為普通飲品,這個市場就成功了。”資深飲品人咖咖說道。

近十年來,從辦公職場到小巷家庭,從星巴克“新春”到各式網紅店崛起,國內咖啡消費市場正以每年15%的增速狂奔,這些都驗證了咖咖的判斷。

確實,咖啡正飛速的“下沉”到中國各色消費人群中。但細究之下,更像是摩卡、拿鐵、卡布奇諾等知名國際品牌的下沉,國產咖啡一向只是配角,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

實際上,雲南咖啡種植歷史已有百年,其產量佔到國內的99%。但國際份額僅為1.7%,且絕大部分咖啡只能以最低原料價收購。

屋漏偏逢連夜雨,雲南咖啡或正面臨國內外市場的雙面絞殺:在國內,由於品牌知名度低、銷售渠道不通,無法與國際品牌競爭,頻頻失守國內市場;在國際,不懂遊戲規則,話語權低,只能低價兜售。

金融數據研究服務平臺JingData做過測算,在整個咖啡產業鏈,上游種植環節生豆的價值貢獻約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環節烘焙豆的價值貢獻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環節的價值則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個環節利益分配佔比分別為1%,6%和93%。

國產咖啡更多的參與上游種植環節,只會產生微末利潤。

這也是國內咖農的真實寫照。

01 體系:助力農業產業升級

“咖啡行業利潤率充足,但和咖農無關,”雲南熱經所產業專家胡發廣道出了一個事實。

事實上,整個農業領域也受流通環節制約,土地、人力乃至產品,在農業產業鏈中的價值並不高。這對交通阻塞,遠離市場的雲南寶山70歲咖農胡老德來說,感受最深。自2014年至今,雲南咖啡價格持續走低,最低時收購價較高峰期暴跌7成,對當地咖啡種植造成極大影響。

4月21日,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拼多多創新扶貧助農模式“多多農園”,首站落戶雲南保山。通過“多多農園”,上游種植環節得以與下游流通環節直連,寶山胡老德成為全產業鏈的受益者,今年他的1000多斤咖啡豆全部被“多多農園”溢價收購。

不止於GMV!拼多多探尋農業產業新路徑,再造社會價值

不止發力流通環節,“多多農園”項目正在根據當地農業現狀,建立一套完整的產業升級體系:

A.科研:邀請熱帶經濟作物專家,試驗最適合該緯度和海拔的高品質咖啡;

B.生產:新建咖啡工廠,幫助村民學習咖啡豆精製化加工;

C.生態:打造740畝生態種植示範基地,加速芒果、堅果等作物與咖啡樹複合套種,提升經濟收益;

D.預售:打通拼多多平臺上的新銳咖啡品牌商,提前預定咖啡,以需定產。

如此,一個研發、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示範項目正在成型。

趣識財經瞭解,雲南保山只是“多多農園”的第一站,除咖啡外,首期“多多農園”示範項目還將涉及茶葉、堅果、雪蓮果、花椒,以及特色菌菇等多個品類農產品。

從電商消費的產業鏈條來看,拼多多打通的是上游農產品生產的“最初一公里”,通過下沉平臺,最終到達用戶消費的“最後一公里”。諸如此類項目,未來5年內,拼多多計劃打造1000個。

近年來,圍繞“新零售”市場,以阿里,京東,美團為代表的消費巨頭紛紛發力,但無論體驗店、前置倉還是社區拼團等,其引燃的更多是消費戰場,在上游農村品研發生產環節,大廠們力度有限。

阿里的市場下沉,倡導消費者定製驅動,推動農產品上行。京東則主要依託於物流供應鏈,優化農產品的冷鏈倉儲網絡,嘗試以物流供應鏈抓手,解決供需兩端的矛盾。

但正如一位消費行業觀察人士分析,圍繞消費市場的競爭已趨白熱化,無論是營銷擴張還是深耕物流體系,都不能深耕上游研發生產領域,很難完成農產品的產業升級。

而,現代化農業產業示範項目,或可開啟農村產業升級之路。

02 機制:“新農商”呼之欲出

宏觀經濟學中有個著名的內生增長理論:經濟能夠不依賴外力推動實現持續增長,內生的技術進步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因素。

這個內生技術進步,放置在農業生產領域,便如農村生產機制的完善。

不難發現,“多多農園”的上述行動更像外力幫扶,掃除的是從0到1的障礙,而機制解決的是從1到100的增長問題。

於是,拼多多首倡“新農商”機制,即以檔卡戶集合的合作社為主體,建立農貨上行和品牌培育的新模式。該機制中,拼多多將攜手地方政府,打造以新農人為創業帶頭人,工廠、代運營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務,政府監督、平臺扶持的新農商發展模式。

不止於GMV!拼多多探尋農業產業新路徑,再造社會價值

趣識財經簡單概括了“新農商”機制的核心內涵:初期平臺提供產業扶持和營銷扶持;中期形成第三方“代服務”機制;後期形成內生增長機制,塑造優質品牌,平臺逐漸退出。

“對咖啡這類品質農產品而言,品牌即代表了需求與利潤。”咖農表示。

來自拼多多的數據,也證明了國產品牌塑造的必要性與迫切性。以咖啡為例,2018年6月至12月,平臺咖啡類產品訂單量增幅超1000%。其中,雀巢的單店GMV環比增速在150%以上,相比國產品牌價格低一半,增速卻遠不及國際品牌。

近10年來,全世界咖啡同比增長僅0.2%左右,但國內咖啡消費增長卻在15%以上。胡發廣認為:對於國內咖啡產業而言,這種增長並非完全利好,如果產業鏈條不變,中國市場的增長,最終成就的是國際品牌。

趣識財經注意到咖啡產業的矛盾現象:“雲南的咖啡原料在大量低價出口,而國內咖啡速溶粉卻在大量高價進口。”

從咖啡推至整個農業領域,不論是農村產業升級,還是新農商機制建設,本質上都是對農村生產要素和利益的重新分配,讓農戶成為利益核心,為農村留住人才。

對此,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著名扶貧專家李小云表示:“‘多多農園’瞄準了農業產業利益分配、農村人才留存等核心問題,該模式若成功,將推動很多農村發展方式發生轉變,形成偉大變革。將密切關注‘多多農園’的進展,希望它能真正變成助力中國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大行動。”

03 心智:改變農業,惠及社會

2018年,拼多多實現農產品和農副產品訂單總額653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網絡零售平臺之一。

而這主要得益於,拼多多新電商供給模式與農貨中央處理系統建設。

在傳統線下鏈條裡,農產品要經歷農民—原產地商販—產地批發—銷售地商販—銷地批發—終端消費者等5個環節,各個環節的物流、倉儲成本,形成了極高的損耗率。加之,下游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各環節的勞動力和資本投入,每個環節所增加的成本都在30%-50%左右。傳統農產品銷售中,必然是農戶得到了低價售賣,消費者實現高價購買,整個共需兩端受氣。

新電商模式實現了平臺與農產品的直連,節約大量中間成本與損耗。

而“農貨中央處理系統”的出現,則在雲端實現了產地信息和消費者需求的結合,在空間和時間上產生歸集效應,打破了農產區的銷售半徑和時間限制,將數億消費者和數千萬小農戶無縫對接。

基於此,拼多多大大節省了中間流通成本,換來的是消費者極大實惠,與生產商的極大利潤。在完成了農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直連後,拼多多開始深入農業源頭,開啟農業變革。

在趣識財經看來,拼多多變革農業有幾層深刻的內涵:

A.由需定產:發揮需求導向,提高生產效率。

B.品牌塑造:提升產品品質,提高利潤、塑造口碑。

C.利益分配:塑造機制模式,改變利益分配,形成內生增長。

正如多多大學負責人藍天所言:“這套機制的形成和落實,是‘多多農園’最大的挑戰。平臺每個項目都會扶持3年,3年後,即便‘新農商’分配機制沒有完全達成既定目標,也必然會引導整個產業實現良性循環,顯著提升農戶收益。”

其實,這只是拼多多在深耕農業產業化道路上的一個縮影,但對互聯網電商平臺而言,如此深耕產業實屬不易。

拼多多的農業變革之旅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