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事件另一面:經銷商做大為患投訴量激增,奔馳中國不作為


奔馳事件另一面:經銷商做大為患投訴量激增,奔馳中國不作為

當下,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仍在發酵。

趣識財經梳理各方回應的關鍵信息:

a,奔馳方面已與車主面對面溝通,達成和解協議。

b,車主“金融服務費”,由陝西元勝公司收取,並將收入的2/3交與4S店。

c,奔馳(中國)銷售已暫停該4S店的銷售運營。

事件還要從奔馳女車主哭訴4S店“金融服務費”欺詐說起。

奔馳事件另一面:經銷商做大為患投訴量激增,奔馳中國不作為

車主反饋,自己是有能力全款購車的,是“利之星”銷售人員誘導其使用貸款買車;事先,她對1.52萬元“金融服務費”毫不知情;微信轉賬到4S店員工個人賬戶,並未開具發票。

4月14日晚,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發佈聲明稱:一向尊重並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業務運營,不向經銷商及客戶收取任何金融服務手續費。

4月15日晚,援引新華社消息,針對“金融服務費”問題,銀保監會高度重視,已要求北京銀保監局對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是否存在通過經銷商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等問題開展調查。

不難發現,奔馳金融的聲明,不能讓各方信服。一位4S店工作人員告訴趣識財經,“金融服務費”是廣泛存在的,但關鍵點不在於金融服務,而是費用本身。

01 金融服務費不“金融”,4S店黑幕多

趣識財經瞭解到,奔馳(中國)銷售與奔馳金融是兩個獨立法人。就行業而言,銷售流程與金融貸款流程是相對獨立的,但4S店銷售人員在售賣汽車時,往往會配合金融部門向消費者推出金融貸款服務。

為何強推貸款買車?只因通過貸款往往獲利更高,4S店也能從中漁利,得到更多“服務收入”。

奔馳事件另一面:經銷商做大為患投訴量激增,奔馳中國不作為

如果貸款利率較低、服務流程透明合規,用戶又有真正有需求,貸款買車無可厚非。但正如奔馳女車主控訴的,自己事先並不知情也不需要,且收款主體不明。

上述4S店從業者告訴趣識財經,所謂的“金融服務費”,其實跟金融關聯不大,它更像是獲得某種權利的“手續費”。比如,對於購車資金不充足的用戶,4S店往往以較低的利率誘導用戶貸款購車,作為回報,用戶需支付一定的手續費,才能享有這項權利。

同理,購置房產時,有銷售人員會說,只要預交3萬元,便可享受2萬/平的單價(原價2.3萬),100平的房子合計能省30萬。問題在於,合同體現的單價從來只是2萬,並無2.3萬一說。但不交3萬元,便不能享受此優惠。

不僅是住房,連商鋪也是這個套路,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剛買了一個商鋪,總價款25萬。但銷售人員告訴他,現在有個2萬抵5萬的活動,只要額外交2萬,總價款變降到20萬。

趣識財經多方瞭解,各大汽車品牌的4S店幾乎都會收取一定比例貸款服務費,這已是行業潛規則。“4s店一般會按比例(2%-5%)收取,可能幾千到幾萬不等,其中一部分歸4S店,剩餘歸銷售人員,至於事先告知與否則視情況而定。”

正如,西安女車主所言,自己並未享受到金融服務。現實中大部分情況也是如此,所謂的金融服務,更像是填填資料、走走流程,這個費用和“金融”關係不大。此事件中,奔馳汽車金融聲明並未向消費者或者4S店索取金融服務費,此次收費更像經銷商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

一位老車主向趣識財經反饋,購車前類似金融服務費的“黑幕”有很多,包括“出庫費”、“PDI檢測費”等。

而亦有不少車主吐槽4S店的售後服務黑幕。比如小毛病說成大問題,汽車節氣門髒了說成變速器壞了,硬是從幾十塊價格提到幾萬塊。還有以次充好、謊報價格、拔掉ABS讓公里數暫停等各種“套路”。總之,是欺負那些不懂車又不願花時間比價的年輕車主。

02 奔馳中國不作為,奔馳金融來“背鍋”?

回到“金融服務費”上,即使奔馳金融未收此費用,它便能脫得了干係嘛?

奔馳事件另一面:經銷商做大為患投訴量激增,奔馳中國不作為

一個重要的標準是,奔馳金融對於經銷商收取“金融服務費”是否知情。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汽車行業人士表示,如果奔馳金融不知情、不參與,那奔馳金融就沒有責任。

問題另一個關鍵是,“貸款服務”項目本身是否屬於奔馳金融?如果是,那麼轉交給一個沒有金融服務資質的經銷商來做,是否失職?

4月16日晚,事件有了新進展。據央視消息,國家稅務部門相關人員表示,車主所交的“金融服務費”,實際上是第三方陝西元勝公司,派駐在西安利之星4S店的工作人員收取的。在這份維權女車主與陝西元勝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簽訂的墊款服務協議上,顯示獲批的貸款為419160元,其中3%,計12575元,為車主向元勝公司支付的報酬。元勝公司只留貸款金額的1%,另外2%打入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的賬戶。而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以信息技術服務的服務費為名,為陝西元勝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開具發票。

通過查詢啟信寶發現,陝西元勝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與奔馳金融確無關聯。

據悉,奔馳金融於2005年成立,6次增資後註冊資本金為69.83億元,行業內僅次於寶馬金融。財務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底,奔馳金融總資產超896億元,全年淨收入超13億元。另據媒體統計,奔馳金融零售汽車抵押貸款不良率較低,只有0.1%左右。

奔馳金融首席執行官孟思凱曾公開表示:“金融業務已成為各大廠商重要的利潤來源,從汽車公司的利潤構成看,20%的利潤來自生產製造環節,金融服務可以貢獻高達35%的利潤。”

這從側面也證實了金融服務收入蛋糕之大,4S店染指於此也就“順理成章”。

實際上,在4月16日早些時候,奔馳(中國)銷售發佈聲明稱,已與西安車主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並協調其與相關授權經銷商達成諒解共識,並對經銷商開展調查:

將對相關經銷商的經營合規性展開調查。結果明確前,該授權店的銷售運營將暫停,立即執行;

如調查結果顯示相關經銷商的銷售行為存在不合法不合規的經營行為,其銷售運營授權將被終止。

“暫停營業、取消銷售運營授權”,看似嚴厲,卻無法掩蓋奔馳中國處置此事上的低效。自西安奔馳事發,到引起媒體乃至監管層關注,除奔馳金融14日“無責”聲明外,作為重要主體的奔馳中國官方整改之聲姍姍來遲。

在最受公眾關注的奔馳車主賠付方面,奔馳(中國)銷售只言達成諒解共識,並未公示具體方案。

儘管奔馳中國直言,依照相關法規:汽車廠商不得干預經銷商自主經營範圍內的活動。但本次事件已嚴重傷及奔馳自身品牌,奔馳一系列反饋,顯得力不從心,不禁令人遐想。

03 奔馳登頂豪車投訴之最,經銷商做大為患

趣識財經從啟信寶獲悉,本次事件主角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顏健生。而由顏健生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達128家,主要涉及汽車銷售領域,包括利星行(中國)汽車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和利星行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在利星行旗下的諸多奔馳4S店中,顏健生擁有決定話語權。

奔馳事件另一面:經銷商做大為患投訴量激增,奔馳中國不作為

另外一個重要信息是,自2010年10月起,顏健生便擔任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董事。作為奔馳(中國)銷售的股東之一INSIGHT LEGEND LTD,其法定代表人正是顏健生。

一方面控制經銷商,一方面深度參與奔馳(中國)經營銷售,在奔馳經營銷售環節,顏健生既扮演了裁判員,又當起了運動員。

有汽車行業分析人士指出,正是這種深度捆綁,致使以利之星為代表的部分奔馳4S店“橫行無阻”,服務意識低下。

奔馳事件另一面:經銷商做大為患投訴量激增,奔馳中國不作為

另據公開報道,截至2017年,利星行在國內77個城市擁有105家奔馳4S店,134個網點,累計客戶達82萬,2016年銷量為146700輛,佔奔馳在中國銷量30%。

“利星行‘掌握著’大量奔馳用戶,讓奔馳(中國)銷售對其頗為倚仗、‘無可奈何’,西安女車主事件便是個例子”。以上汽車行業人士指出。

事實上,圍繞中國市場,BBA競爭已趨白熱化。在奧迪連續3年(2015-2017)霸榜後,2018年奔馳以超67萬輛奪得中國區豪車銷售冠軍。一位前奔馳員工表示,2018年奔馳奪冠,經銷商功不可沒。

但市場的擴大,並沒有帶來服務的提升,在中消協發佈的汽車投訴“前10榜單”中,奔馳穩居豪華品牌首位。趣識財經另從車質網統計獲悉,僅2019年至今,奔馳便有近300條投訴。

無獨有偶,4月17日,網傳甘肅蘭州之星奔馳4S店內,一名女子坐在展車引擎蓋上與4S店員理論。據傳,這位女車主花費115萬新買的奔馳車,存在安全氣囊故障。梅賽德斯奔馳官網顯示,蘭州之星奔馳4S店與西安利之星奔馳4S店同屬利星行集團成員。

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劇烈震盪,車企交易量紛紛下挫。在中國區還沒坐穩豪車頭把交椅的奔馳,如今又要面對更為嚴重的品控服務風波。

不管是利之星,亦或其他奔馳4S店,其品質、服務問題最後傷害的都是奔馳的品牌形象。以西安女車主維權事件為由,看奔馳如何為自己正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