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缺口大,未来靠它养老,可行吗?

养老目标基金最近两年非常热,从17年发布征求意见稿到18年正式发行,一直吸引着大众的目光。

说到养老,与咱们每个人都有关系,前段时间东北养老金缺口,专家提议“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就造成了全民热议。

众所周知,东北的养老金缺口一直存在,近些年越发严峻,从目前的养老金结余情况,大部分都集中在南方地区,像过去重工业比较发达的北方国企地区,明显缺口巨大,入不敷出。

所以,在讲养老目标基金前,先了解下关于养老的几种方式:


养老金缺口大,未来靠它养老,可行吗?


三大养老支柱体系


就全世界范围及目前我国的养老体系来看,有三大支柱:

1、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

这是最基本的养老保险,也是未来退休后最低的养老生活保障,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组成。

这一部分由个人和企业缴纳,国家兜底,每个月发工资就会扣除。

虽然说国家财政兜底,但由于养老金缺口各省差别非常明显,到退休时每月能领取多少养老金,这个都没法保证。

就算领取了,如果当初缴纳的额度较低,也只能保障最低的生活水平,想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质量,不太现实。

2、第二支柱: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虽属于三大支柱之一,但据我工作经历和查阅资料所知,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这类支出。

有企业年金的,也需要个人和企业共同支出,这部分成本很多公司不愿承担,比如美国比较著名的401k计划,就是企业年金的代表形式。

401k退休计划,在美国已经成为主要的养老形式,个人与企业共同组成缴纳主体,然后由个人选择证券投资组合形式,将资金投入证券市场获得资本利得。

3、第三支柱:养老目标基金或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除了社保外,咱们未来想要解决养老金问题,养老目标基金或商业养老保险可能是第二个选择。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18年5月开始试点了,这种个人养老保险形式,最大的好处是暂时不用交税,递延到将来员工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扣取。

养老目标基金则是为了解决以前靠国家、个人或子女养老,都不能保证养老生活质量的问题,实现资金稳健增值。


现实情况是,很难全覆盖这三方面,大部分人只有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第三支柱在养老体系中,占比非常低。

要知道,以目前缴纳基本养老金的现状,未来一旦缴纳的主体人数减少,缺口增大,是否能发放养老金都是问题。

而第二支柱我个人认为实行难度更大,经济下行,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加,要他们额外增加一笔开支,无异于杀了他们。

未来退休后,想要维持一定的养老质量和体面生活,还是要靠第三支柱。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养老目标基金。

它的策略有两种:

  • 目标日期基金:又被称作生命周期基金,一般这类基金名称带退休年份,投资者根据退休年份买入即可,买入后持有到期。
  • 目标风险基金:被称作生活方式基金,相较于目标日期,它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而且不同时间保持资产组合的风险恒定,投资者可在自身风险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风格相符的目标风险基金。


第一种目标日期基金是目前的主流选择。


养老金缺口大,未来靠它养老,可行吗?



参照最简单的100原则,养老目标基金的股票配置策略按照=100-投资者年龄,其他投资固收类产品。

它的核心目的就是保证养老资产随着年龄增长,长期稳健增值。

参考上图,一般认为:

  • 人年轻时,靠工作收入有持续现金流,抗风险能力强,投资的权益类资产相对较高,风格进取。


  • 随着年龄增大,风险承受能力随之下滑,权益资产降低,风格稳健。



养老金缺口大,未来靠它养老,可行吗?



其实,关于养老目标基金的配置,可以理解为股债平衡的过程,用的配置方式很粗暴,按照100-投资者年龄,逐渐转变基金风格:

偏股型→平衡型→偏债型


以南方养老2035为例。


养老金缺口大,未来靠它养老,可行吗?



它就是典型的基债配置,由于养老目标基金采用FOF形式,不会直接配置股票,而是间接配置基金持股。

如上图,随着时间推移,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人年龄逐渐增大,风险承受能力下滑,这时基金会自动增加低风险资产的配置,也就是债券资产的比例。

从最开始80%:20%会逐渐平衡股债的配比,这是经典的股债平衡策略,大部分养老目标基金的思路大同小异。

理论上,长期来看相对股票和混合基金,风险较小,收益高于货币基金和一般的债券基金。

一般来讲,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周期很长,一般都在几十年以上,所以对有养老需求的投资人的定力要求还是挺高的。

不过,以目前发行后养老目标基金的现状,有点尴尬,理论上很好的基金,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双重收费、个税递延等。

若个人养老需求能通过养老目标基金得以缓解,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但目前国内对权益投资并没普及,以及政策上没有推行,很难短时间引导普通人通过投资养老目标基金来实现。

至少,现在现金的流入渠道还是房产和银行理财,基金和债券大家都不熟悉甚至不接受,要普通人改变观念,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但我个人认为,靠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未来的生活水准一定不会有太强保障,丰富第三支柱中的商业型养老保险和养老目标基金,会是一个重要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