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窩裡橫,外面慫”主要是這幾個原因,家長需要警惕!

週末,鄰居圓圓媽媽向我們吐槽:圓圓就是一個窩裡橫,外面慫的小傢伙。

上午,媽媽正在做飯,就聽見圓圓氣沖沖大喊:“奶奶,你快走開,當著我看電視了!”媽媽一聽,便教育圓圓:“怎麼跟姥姥說話的,有沒有禮貌,快給奶奶道歉。”

圓圓置之不理,只管看自己的電視。

奶奶在在旁邊看到媽媽要發火,忙說:“孩子還小,讓她看,讓她看。”

過了一會兒,開始吃飯的時候,圓圓又開始了:

“奶奶,給我拿筷子!”

“奶奶,我要吃那個!”

看著圓圓“小霸王”似的使喚奶奶,媽媽很生氣,可圓圓根本不怕,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孩子會“窩裡橫,外面慫”主要是這幾個原因,家長需要警惕!

可就這麼個“小霸王”,一出門就“換了個面孔”。

前幾天媽媽帶圓圓出門玩,大人們在旁邊聊天,小孩子們就在旁邊玩玩具,其樂融融。

可沒過多久,就出狀況了:

“我要玩這個小汽車!”

一個小男孩一把將圓圓手中的小汽車搶走,起初,媽媽還擔心以圓圓霸道的脾氣會跟人家小男孩打起來,可誰聊到圓圓直接小嘴一撇,委屈的跑到媽媽懷裡哭去了。

媽媽忙安慰圓圓,心想:平時的小霸王哪去了?

孩子會“窩裡橫,外面慫”主要是這幾個原因,家長需要警惕!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這是我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家長們在這個問題上也往往會陷入矛盾之中“

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小霸王,但又希望在外面可以稍微“硬氣”一點,省的在外面受欺負。

但孩子好像長反了,該霸道的時候不霸道,該懂事的時候又不懂事,這是為什麼呢?

1

家庭環境影響

現在家庭多以獨生子女居多,無形之中減少了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加上城市一般獨門獨戶的生活環境,導致人際間接觸減少。大人不交往,寶寶交往行為必然減少。寶寶缺少必要的交往歷練,就不知道怎麼交往了。所以就會有的孩子變現為逃避、無所適從的狀態。

另外,有的父母過於溺愛寶寶,不但包辦所有一切的事情,而且寶寶怎麼樣都可以容忍,導致寶寶在家裡有恃無恐,甚至放肆王偉。但是到了人群中,寶寶就會失去這個“特別的關照”,不能很好的適應,就會產生退縮的心理。

孩子會“窩裡橫,外面慫”主要是這幾個原因,家長需要警惕!

2

教育理念不統一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孩子父母以及孩子爺爺奶奶的教育戰線往往不能統一。父母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管教時,爺爺奶奶會包庇袒護孩子,甚至站在父母的對立面,和孩子在同一戰線裡。這樣的情況使得孩子在家裡變得有恃無恐,變得越來越霸道,完全不講道理。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

3

孩子的個性問題

有的孩子性格天生就內向、害羞、膽小,在家裡備受嬌慣,到了還外界接觸的年齡,媽媽沒有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開始社交行為後,媽媽沒有引導孩子怎麼和小朋友相處。所以當有別的朋友來玩的時候,寶寶會覺得陌生、不知所措,另一方面覺得自己的世界被別人攪亂,感到非常委屈,就會退回到自己的世界。

4

孩子安全感不足

在孩子小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安全感比較差,缺乏對周圍人的信任,見到陌生的人和事物比較容易恐懼。在一個自己覺得不是特別安全的環境中,孩子自然不會像在家裡似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孩子會“窩裡橫,外面慫”主要是這幾個原因,家長需要警惕!

家裡有個“窩裡橫”的孩子,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父母們也不用太著急,解決辦法還是有的,下面給大家支幾招,做到這些,孩子一定不會“家裡兇,外面慫”!

1、家長要給孩子制定規則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孩子是天生的偵察兵,他會從父母的表情和表現中,總結出自己任性的程度。父母若設立了原則和底線,他便也會懂得有禮有節。

2、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性

自主性比較強的孩子掌控自我、探索世界、適應環境的能力比較強,內心的力量也會很強大,即使遇到了一點困難,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更不會容易屈服。

3、多帶孩子和同齡人交往

孩子的交往能力、交際能力主要是在社交中鍛煉出來的。多和同齡人交往會更好的幫助孩子瞭解這個世界的規則。當孩子在交往中發生爭吵時,只要沒有危險,父母最好不要干涉。遇事讓孩子自己試試去解決,以培養他的責任心和自信心,減少依賴性。

不要讓孩子做溫室裡的花朵,多走出去,和同齡人去交流,才能培養孩子正確的社交能力。

孩子會“窩裡橫,外面慫”主要是這幾個原因,家長需要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