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爸爸帶出的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幼兒老師一眼就能看穿


這種爸爸帶出的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幼兒老師一眼就能看穿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閨蜜的兒子樂樂今年4歲,在外人眼裡他乖巧內斂,但是閨蜜卻總是吐槽他張揚跋扈,在家裡完全是個“小霸王”,經常搞破壞,管教的過程中頂嘴又耍賴,令她束手無策。

然而讓她意想不到的是,有一次在小區玩耍,樂樂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去了,他委屈得不行,沒有一點兒“盛氣凌人”的氣勢,瞬間由“霸王龍”變成“小毛蟲”,畏畏縮縮不敢要回。

這種爸爸帶出的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幼兒老師一眼就能看穿

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有這種“兩面化”的性格,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性格養成多半受父親言行的影響,這種“窩裡橫,外面慫”的特徵,主要是因為父親。

這種爸爸帶出的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幼兒老師一眼就能看穿

這種爸爸帶出的孩子“窩裡橫,外面慫”

很多家庭教育模式是父親唱黑臉,母親唱白臉,父親嚴厲苛責,母親軟弱溺愛,導致孩子形成一種心理反差。

比如有的男人在外面工作時,對領導、同事以及朋友笑臉相迎,而回到家一身疲憊,將最壞的情緒發洩在妻兒身上。

長此以往,孩子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方面因為母親的溺愛包容,變得囂張、霸道,另一方面又屈服於父親的威嚴,不敢吭氣,最終形成“欺軟怕硬”的性格。

當他們脫離家庭融入社會時,遇到強勢的不敢反抗,表現地內斂溫順,而遇到比自己弱小的,瞬間暴露出“本性”,這種特徵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能看出。

這種爸爸帶出的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幼兒老師一眼就能看穿

孩子平時的表現在老師眼裡一清二楚,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就是父親的“照妖鏡”,如果孩子存在某些性格缺陷,那麼毫無疑問,父親是最大的“嫌疑人”。

研究表明:孩子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爸爸決定的,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會依賴於母親,但是在生活的關鍵時期和重大問題上則會依賴於父親。

從小缺乏父親陪伴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更容易在家裡橫,在外面很慫,有什麼問題都想找媽媽幫忙。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孩子3~7歲這個年齡段,父親的陪伴和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父親呢?

這種爸爸帶出的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幼兒老師一眼就能看穿

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父親

1、多和孩子交心

父親不能一直扮演嚴厲的角色,溫柔與剛硬交替結合,既能鍛鍊孩子的品質,又能培養其性格,一味地苛責,只會給孩子留下恐懼、疏遠的心理,最佳的教育應該是多和他們交心,該批評的時候絕不嘴軟,該鼓勵的時候毫不吝嗇,試著成為孩子的朋友,才能促進孩子的成長。

這種爸爸帶出的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幼兒老師一眼就能看穿

2、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如果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不想孩子因你性格受影響,那就必須帶頭做好榜樣,說話做事和藹可親,不能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更不能用汙言穢語,在孩子缺乏辨識度的時候,便會模仿學習;答應孩子的事情不能毀約,要增加與孩子信任度和親密度,做錯事要主動道歉,一定要疼愛妻子,夫妻關係越融洽,孩子情商越高。(M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