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窩裡橫”,責任多在父親身上,你是這樣的爸爸嗎?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一個常熱話題,但是除了孩子在學校接受的應試教育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更為巨大。

生活中,不難接觸到這樣一類孩子,他們在家裡總是很強勢,在面對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父母長輩時,表現出的是絲毫沒有敬畏心。但是,當他們走出自己的家庭以後,面對自己的同學,自己的老師,又顯得非常膽怯懦弱,不敢在課堂上大聲的積極回答問題,在與同齡人的相處中總表現出謙讓與退步。

孩子總是“窩裡橫”,責任多在父親身上,你是這樣的爸爸嗎?

很多家長都想不通為什麼自己的“小老虎”一出門就變成了“小老鼠”。其實,這一切與一個家庭當中的一個角色“父親”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密不可分。男性往往是力量的象徵,而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安全感的象徵。

所以,當一個父親在家庭中呈現的是一種懦弱的形象時,孩子在外人面前就也會表現的很懦弱。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他會認為當自己很強硬的對待別人時,若自己的能力無法超過對方,那麼自己就會處於下風地位,而自己又沒有強大的背後力量給予支持,所以,這類孩子在面對外人時,總是表現出一種很膽小膽怯的樣子。

孩子總是“窩裡橫”,責任多在父親身上,你是這樣的爸爸嗎?

而在家中,父親的懦弱會讓孩子感覺,是沒有人能夠壓制到他,所以孩子在家中就會表現的很強勢很任性,讓家長很頭疼。但是,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究其本因,就是因為父親在家庭中,經常扮演一個懦弱的形象,從而讓孩子在家人與外人面前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

因此,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變成這種性格,家長在處理家庭關係與維護自己在家庭中的形象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孩子總是“窩裡橫”,責任多在父親身上,你是這樣的爸爸嗎?

家長在產生矛盾時,一定要注意避免讓孩子接觸到,比如家庭中夫妻雙方吵架的場景,就需要避開孩子,不要對孩子的內心造成不好的影響。

夫妻雙方在家庭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分工明確,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來自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愛,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時,要格外注意這一點。例如當孩子犯錯誤時,儘量讓父親出面去責罰孩子,讓孩子能夠敬畏父親。

孩子總是“窩裡橫”,責任多在父親身上,你是這樣的爸爸嗎?

當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時,讓母親進行安慰,父親在這時要去解決孩子受委屈的這個問題,讓孩子意識到父親是他的力量支撐,可以在他的背後支持他。

這是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雙方一定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成長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孩子養成並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將讓孩子受益終生。

總而言之,最主要的還是為孩子營造一個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健康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