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種大米嗎?

美國人種大米嗎?

大航海時代 [第32節]


長篇連載,每週更新,文末和菜單欄可查閱目錄。下載地緣圖集在對話框回覆:地圖

美國人種大米嗎?

查爾斯頓和南卡羅來納的奴隸莊園


美國人種大米嗎?

弗吉尼亞和皮薩切克灣雖然是美國南方的地緣核心,但並不是說南方文化中的所有基因,都是源出於此。一定程度上說,大家通過美國南北戰爭所熟悉的南方形象,反倒不是出於弗吉尼亞而是卡羅來納,更準確點的說法是南卡羅來納。

切薩皮克灣行政結構圖


美國人種大米嗎?


每一片殖民地都有它的核心和輻射邊界。“切薩皮克灣”就是弗吉尼亞和馬里蘭的地理核心。想進一步向南擴張,再尋找一個新的地理核心設立殖民地會比較好。1663年,復辟成功的查理二世將切薩皮克灣以南的土地,封建給了八位對王室復辟提供幫助的貴族。為了感謝國王的慷慨,這片新的殖民地被命名為了“卡羅來納”(“查理”一名的拉丁文)。

經過一番考察之後,這些貴族在北距“切薩皮克灣”約600公里的海岸線上,尋找到了一個河口作為起點,建立了同樣以國王之名命名的殖民點——查爾斯頓(1670年)。

北美十三殖民地示意圖


美國人種大米嗎?


與切薩皮克灣及其以北地區,蜿蜒的海岸線不同,切薩皮克灣以南的海岸線要平滑許多,並且與阿巴拉契亞山脈幾乎平行。這一地理結構使得發源於阿巴拉契亞山脈,注入大西洋的河流在體量上大體相當。

然而從向內陸擴張的角度來說,查爾斯灣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與之相連的兩條河流非常的短促,使之無法通過水路自然向阿巴拉契亞山脈方向擴張。為了彌補這一短板,在美國建國之後,南卡羅來納人決定在境內最大河流——桑提河的中游新建首府“哥倫比亞”(1786年),同時再挖通一條運河(桑提運河),將河流的下游與查爾斯灣相連通。

桑提河流域


美國人種大米嗎?


今天,哥倫比亞與查爾斯頓分別是南卡羅來納州最大的兩個城市。儘管19世紀中期之後,鐵路逐漸取代水路成為了運輸的主力,但如果查爾斯頓最初就擇址於“桑提河口”,也許桑提河流域和哥倫比亞能夠更早的城市化。二者通過運河相連的這段歷史,再次說明了一個道理——選擇遠大於努力。如果最初不做好規劃,日後就要花費更多的成本進行彌補。

貴族們當時沒有關注流域面積問題,一定程度是因為這一地區的氣候炎熱,並不像北方地區那樣盛產河狸。他們的關注點更多在於如何打造自己的貴族莊園。相比之下,當年覬覦哈德遜河口的荷蘭人,就會更希望河流能夠幫助他們,把商業觸角延伸到更遠。

溫度更高雖然會讓河狸的數量減少,但也並非一無是處。選擇查爾斯灣,而不是離切薩皮克灣更近的河口開拓新殖民地,恰恰是因為這一地區更加典型的亞熱帶氣候。

在看到加勒比海的種植園主們通過經濟作物種植賺得盆滿缽滿時,英國人很容易明白,就開拓種植園這件事來說,越溼熱的地方越有機會。當然,理論上英國人應該還可以再往南一點。不過佛羅里達是西班牙人的控制範圍,離這些天主教徒越近,意味著離危險越近。

日後在卡羅來納殖民的英國人,也的確飽受西班牙人侵襲的困擾,以至於英國人後來再次在卡羅來納之南劃出了一片新的殖民地——喬治亞,以緩衝西班牙人對卡羅來納的壓力。

基於皇家殖民地的背景及創建者的貴族身份,卡羅來納和弗吉尼亞創建的初衷一樣,建立一個貴族居於上層,然後能夠吸引各種新教徒(甚至猶太人)前來工作、逐夢的殖民地。

南卡羅來納州德雷頓莊園


美國人種大米嗎?


按照這一想法,在種植園工作的應該還是各種白皮膚的“契約勞工”,而這些契約勞工在償還完債務後,將以自由之身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不過事情的發展很快偏離了最初的方向,黑奴的大量使用,使得卡羅來納最終呈現出白人莊園主與黑人奴隸並存的二元社會結構。

在北美,以查爾斯頓為核心的南卡羅來納,是最早大規模使用黑人奴隸的的英國殖民地。按照獨立後的美國用“蓄奴州”、“自由州”來劃分陣營的標準來看,南卡羅來納州算得上是最早的“蓄奴州”了。

然而亞熱帶屬性的南卡羅來納,並不是最早嘗試黑奴種植園的英屬殖民地,更不是這一做法的發明者。在英國開啟大航海時代之前,先發先覺的葡萄牙、西班牙兩國,已經在各自的熱帶殖民地開闢了數量眾多的經濟作物種植園。這當中,尤以甘蔗種植園最為重要。


美國人種大米嗎?


在所有的經濟作物中,甘蔗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甜味能夠刺激多巴胺分泌,讓人產生愉悅感。從人類的本能來說,這幾乎是一種無法抵禦的誘惑(想想孩子們有多麼的喜歡糖)。在蔗糖沒有出現之前,歐洲人一般只能在蜂蜜和水果中感受到甜味的存在,以至於甜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都被視為一種稀缺品。

甘蔗種植及蔗糖提練技術的引入,在滿足歐洲人味蕾需求的同時,也讓種植園主們和生產國,獲取了讓人眼紅的經濟利益。以葡萄牙人為例,巴西蔗糖是這片殖民地能夠生存下去的經濟基礎。為了從蔗糖經濟中分一杯羹,荷蘭在南美與葡萄牙在此博弈了三十多年。而荷蘭人後來在臺灣南部的殖民,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這一地區適合種植甘蔗。

甘蔗種植還是一個高附加值的產業,除了蔗糖以外,其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糖蜜,是釀酒的絕佳材料。用糖蜜酵造並蒸餾出來的酒,就是大名鼎鼎的“朗姆酒”。


美國人種大米嗎?


在大航海時代,朗姆酒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必須品。船員們對朗姆酒的依賴,絕對超過二戰中美軍對可口可樂的渴望。不僅船長們會通過朗姆酒的配給,來對船員進行獎懲;船員們更是需要在船上儲存的淡水中混入朗姆酒,才能淡化變質的味道。

英國人開始介入甘蔗種植,始於加勒比海的小安得列斯群島,更準確說是加勒比海最東端的島嶼——巴巴多斯島(1627年)。儘管西班牙人將整個加勒比海視為自己的領地,但在群狼環伺的情況下,西班牙人最終還是戰略性的放棄了小安得列斯群島。


美國人種大米嗎?


英國、法國、荷蘭等國相繼在加勒比海東部,控制了部分島嶼並開始嘗試甘蔗種植。應該說,在加勒比海的嘗試還是非常成功的。以巴巴多斯島為例,在英國人開始謀劃卡羅來納的未來時,這個面積僅431平方公里的小島,已經擁有了大大小小1300多個種植園。僅這一個島嶼所出口的蔗糖價值,就超過了英屬北美所有出口貨物的總和。

支撐巴巴多斯經濟的,是大量從非洲販運而來的黑人奴隸。加勒比海甘蔗種植園的成功,並不僅僅在於它能夠出產歐洲人喜歡的蔗糖和朗姆酒,還在於它是“三角貿易”中的一環。

英國在加勒比海及周邊地區的殖民(1914)


美國人種大米嗎?


往來於大西洋兩岸的商船,先是將歐洲出產的產口販賣至非洲,再購買奴隸運至加勒比海的種植園,最終再把蔗糖和朗姆酒出口至歐洲。這一貿易模式不僅互補,還能讓往來的商船不至於因空載而浪費運力。當中唯一受到傷害的,是那些被視為商品和工具的非洲原住民。

巴巴多斯的種植園經濟最初也嘗試過使用契約勞工。不過種莊園主們很快就發現,使用“一次投資,終身受益”的黑人奴隸,成本要低的多。尤其是這些黑奴還能夠自然繁育後代,為種植園提供新的勞動力(因此健康、育齡女奴的價格要更高)。


美國人種大米嗎?


在三角貿易時代,巴巴多斯的總人口一般維持在4-5萬人,其中黑奴的比例高達80%-90%。只是身為一個島嶼,其容量畢竟是有限的。作為一種消耗品和工具,黑人奴隸的數量並不會對島嶼造成壓力,壓力源來自於白人移民的自然繁殖。

與英國本土一樣,巴巴多斯的莊園主們在繼承問題上也是長子通吃模式。有限的島嶼容量,使得那些沒有繼承權的子嗣,需要另外尋找土地完成他們的莊園夢。當卡羅來納開發的消息傳來之後,巴巴多斯的莊園主後代們率先響應,並且為查爾斯頓帶來了黑奴經濟。

事實上,由於溼熱的亞熱帶氣候,南卡羅來納的氣候並不受英國移民喜愛。一定要從生活環境上選擇,涼爽的新英格蘭反而要更討喜。最起碼在北方,沒有那些討厭的蚊蟲和它們所傳播的疫病。相比之下,那些在加勒比海出生長大的海外英人,在卡羅來納就要如魚得水多了。

不過加勒比海的蔗糖經濟,卻沒有能夠在卡羅來納複製成功。這是因為對於當時的甘蔗品種來說,卡羅來納的緯度還是稍微高了點,即便勉強種植,在成本上也無法與熱帶地區的種植園相抗衡。

經過考察之後,奴隸主們很快發現這一地區溼熱的氣候、縱橫的水網,很適合種植水稻。更有利的是,那些從西非販賣而來的黑奴,很多本身就具備水稻種植經驗。以至於在定位水稻經濟方向後,卡羅來納的奴隸主,會主動挑選來自水稻種植區的黑奴購買。


美國人種大米嗎?


與經濟作物相比,水稻的商業前景看起來好像有限,但不要忘記人總是要吃飯的。從這個角度說來說,主食比經濟作物更讓人產生依賴感,也更具備市場前景。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和整個西方似乎對米飯都不感興趣。情況並非如此,人類的主食並不總是固定的,就像在新大陸發現之前,誰又會想到後來餐桌上的主角,增加了玉米和土豆這類食物呢?在卡羅來納的水稻種植園興起之後,這一地區所出產的稻米曾經暢銷美洲和歐洲。今天你仍然能夠在南卡羅來納,看到一種叫作“卡羅來納金飯”的優質稻米品種,出現在很多菜譜之中。

一種主食能否獲得更大的市場,本質並不取決於它的口感,廚師們總是能夠創造性的將之與其它食材搭配起來,使之為更多人所接受。在卡羅來納,處理米飯的方式大體與地中海地區相似,都是將浸泡過的大米和肉類、豆類等一起燉煮成燴飯。

也許中國人會覺得這種做法有些粗暴簡單,但考慮英國人對食物的敏感度,這種做法已經是相當的可口了。然而巨大的消費及可替代性,決定了主食市場對價格極為敏感。作為一種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如果讓新英格蘭的自耕農來種植,水稻將很難將之商品化。這也是為什麼在古代中國,水稻的種植只能維持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


美國人種大米嗎?


想要讓糧食作物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商品,農場需要更大面積的土地,以及更低的耕作成本。比如在20世紀,中國人之所以能夠將有“北大荒”之稱的東北三江平原,開發成為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便是因為能夠大規模的將河澤變為耕地,並且使用機械進行耕作。

大莊園經濟模式及奴隸的使用,使得當時的卡羅來納同樣符合了這兩個要素。換句話說,如果在水稻種植園裡工作的都是自由民,那麼卡羅來納的這種經濟模式將是不可持續的,但如果所有在稻田裡工作的勞動者所得到的只是溫飽,那麼種植園的產出就足以讓莊園主過上富足的生活。


美國人種大米嗎?


現在我們知道了,“菸草”成就了弗吉尼亞和整個切薩皮克灣的經濟,而水稻則讓卡羅來納走向興盛。雖然一個是經濟作物、一個是糧食作物,但二者的共同點都在於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通過大量的土地和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來獲取利潤。

區別則在於,切薩皮克灣的菸草經濟,最初是靠俗稱“白奴”的“契約勞工”建立起來的;而卡羅來納的繁榮則從一開始,就建立在黑奴的血淚之上。在後整個奴隸貿易時期,通過查爾斯頓交易並流向各大種植園黑奴,佔非洲進口黑奴總數的40%。查爾斯頓亦由此成為了美國南方最繁華的城市。


美國人種大米嗎?


現在的問題在於,奴隸制本身早已經為時代所淘汰。無論是在馬薩諸塞建立神權社會的清教徒,還是試圖在卡羅來納興建貴族莊園的英國貴族,其初始計劃中都不包含奴隸制。

你可以認為,“契約勞工”的使用是一種合法合理的用工行為,但卻無法用同樣的解釋,為黑奴的購買和使用洗白,兩者還是存在本質區別的。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反對聲音都顯得那麼的微弱。至於如何在“宗教”和“道德”層面為奴隸制尋找理由,實際並不成為一個問題。


美國人種大米嗎?


儘管都在種植園中大規模使用黑奴,以西班牙、葡萄牙為代表的天主教國家,與英國、荷蘭這種自認為新教屬性的國家,在對黑奴的認知,或者說自圓其說的手段上還是存在一定區別的。

對於天主教傳教士來說,他們之所以熱衷於參與大航海事業,便是因為自認可以教化那些不同種族的異教徒。今天,你會看到幾乎所有西、葡兩國殖民過的國家,都成為了天主教的國度(如拉丁美洲和菲律賓)。在這種認知影響下,黑奴同樣被認為應該成為上帝的子民。莊園主們對其的奴役,也被自圓其說的認定為是教化的需要。

反觀新教徒屬性的莊園主們,卻並不太願意奴隸們成為基督徒,或者說不像天主教那樣,熱衷於對外傳播自己的宗教信仰。將黑奴視為與牛羊一樣的工具,操作起來會更加的務實,而聖經《舊約》中支持奴隸制度的內容,則為這種行為提供了理論支撐(儘管舊約時代已經過去了3000年)。這件事情的諷刺之處在於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信仰的差異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只要有需求,你總能從信仰的經典中,選擇性的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內容。


- END -

美國人種大米嗎?

贈+

領取神秘禮包(VX:diyuankanshijie)

戳圖片,看往期系列

美國人種大米嗎?

美國人種大米嗎?

美國人種大米嗎?

美國人種大米嗎?

美國人種大米嗎?

美國人種大米嗎?

喜歡,就給我一個“在看”

美國人種大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