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如何計算軍功,不怕士兵謊報殺敵數嗎?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春秋戰國時代作為我國曆史上最早的亂世,紛爭不斷同時也產生了歷史上許多經典戰役,為了提高士兵積極性,軍功爵制由此建立。簡而言之,就是用人頭換軍功,殺敵數越多功勞越大,戰後分封的爵位也就越高,一場戰爭下來,可能就從普通小士兵晉升侯爵之列。由此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戰爭那麼混亂,軍功要如何計算,不怕士兵謊報人頭數嗎?

古代打仗如何計算軍功,不怕士兵謊報殺敵數嗎?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在歷史上確實出現過謊報人頭數,換取軍功的事情,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有次向邊塞上報自己人頭數,為了換取更多軍功,就多報了兩顆,結果就被革職查辦。作為太守的魏尚謊報軍功尚且被革職查辦,更別說普通士兵了,那麼在混亂的戰爭中,朝廷是如何知道魏尚和士兵到底殺了多少人呢?

首先軍功並不是並不是全靠殺敵數量就算,在秦朝時計算軍功,必須是敵軍甲士的頭才算軍功,其他士兵的首級就不行。還有千人斬和萬人斬,以此來判斷一個士兵是否勇猛。

古代打仗如何計算軍功,不怕士兵謊報殺敵數嗎?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殺敵之後,如何換取軍功在古代也有嚴格流程,需要層層上報,而且為了防止長官貪軍功,他們必須帶領士兵作戰,百人戰爭一場人頭數量超過三十,長官和軍隊士兵官爵都升一級,這個難度來說相對更加艱難,所以往往軍官的晉升速度反倒是最慢的。

除了謊報人頭數量,為了造假,古代士兵還會殺戮平民,以此來換取軍功,這種事情屢禁不止。後來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古代敵軍人頭也有一定要求,首先人頭必須到脖子以下,漏出喉結,以此判斷婦女兒童;其次保證頭上髮髻完整,以此判斷是否是敵軍。

古代打仗如何計算軍功,不怕士兵謊報殺敵數嗎?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明朝時期為了避免斬殺首級的麻煩,朱元璋還自創了一種軍功制度,那就是根據戰爭表現計算軍功,能夠完成戰前任務算奇功一件,能夠長驅直入衝入敵軍殺敵,大功一件。這種方法也大大提高了士兵的作戰能力,除此之外,在古代戰場上是有督戰隊的,他們負責計算軍功,對於那些站在前排而不衝鋒的士兵進行監督,所以說古代軍隊前排士兵,明知必死無疑還會往前衝,因為不衝鋒,他的家人可能更慘。

古代打仗如何計算軍功,不怕士兵謊報殺敵數嗎?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綜上所述,古代士兵存在謊報軍功的情況,但是在嚴格的審核制度下,沒有太多人敢冒這個險。其次,古代戰爭瞬息萬變,沒有太多時間讓你反應,搞不好敵軍首級沒拿到,自己被人給殺了,所以不值得,真正能夠獲得大量軍功的也只存在於哪種非常順風的戰役,所以說一將功成萬骨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