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永遠傷在童年,論成年人如何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

在世界讀書日活動的倡導下,我也來與大家分享一本近期看過的書《別永遠傷在童年:如何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

這是一本成年小孩的自救手冊。

療愈,是一個暖心的詞,因為我們心底總是會有那麼些傷痛,既不想去碰觸,又急切地盼望可以得到救助。

而潛藏在我們心底最深處的傷痛,往往源自於我們的至親。在《別永遠傷在童年》這本書 ,詳細的闡述了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問題,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別永遠傷在童年,論成年人如何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

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當幼兒處於0-3歲時,若沒能得到父母良好的養育,則會形成不良的後果。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工作中很難與他人溝通,內向、害羞,或許這就跟你在0-3歲的經歷相關;

如果你感到自己總是沒有辦法好好地談一場戀愛,結婚生子,這也有可能跟0-3歲的經歷相關;

如果你總是恐懼陌生的環境,抗拒新生事物,這更有可能與你0-3歲的經歷相關。


為什麼說童年的經歷,會跟隨我們一生呢?

我們可以從書中提到的埃裡克森的人生髮展階段給出回答。

想一下,你的戀愛是否順利?如果已經結婚了,婚姻質量如何呢?

這其中的好與壞,與你和你的伴侶在0-1歲時的成長經歷相關。

別永遠傷在童年,論成年人如何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

我們在0-1歲時,完全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可以說生死是掌握在養育者手中的。當你餓了,你需要母親及時地出現,為你哺乳。當你尿了,你同樣需要父母及時地過來為你換尿布。

此時,如果你的父母能夠及時地在你需要時出現,你會感到很安全。因為你需要什麼,只要一哭,父母就會出現,滿足你的需求。很多父母在照顧新生兒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微笑,柔聲細語地跟寶寶說話。

通過這樣的養育互動,嬰兒就會發展出信任的品質。這是由於父母做到了高質量的養育,為嬰兒提供了一個充滿安全感的成長環境,使寶寶感到他可以信任他的養育者。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能夠較好地與他人建立起親密關係,也就是在婚戀方面會更為順利。


相反,如果你的父母在你需要的時候沒能出現,你餓了只能乾嚎。最後發現哭到嗓子啞了,該來餵奶的人,也沒有蹤影。此時的嬰兒會處於生存焦慮之中。

別永遠傷在童年,論成年人如何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

當嬰兒發現在自己需要養育者的時候,養育者總是缺席,他就會發展出對他人不信任的品質。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太容易能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談戀愛時,容易處於患得患失的狀態中。

畢竟,當年就被人辜負了,長大後的她,依然害怕會被人辜負。


如果說0-1歲影響的我們的信任感,那麼1-3歲原生家庭對我們的養育方式,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1-3歲時,我們開始會有自己的想法。例如我們有自己喜歡的玩具,我們愛去探索一些新的地方。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喜歡抓到什麼就往嘴裡塞。想咬咬看,是軟的、硬的;也想嚐嚐,是什麼味道。這是一個愛冒險的年紀。

此時的父母,如果能允許孩子獨立地完成探索,並給予鼓勵,那麼孩子就能體驗到自主感,從而發展出意志力品質。

孩子知道自己可以通過努力而實現自己的想法或目標,長大後這樣的人在職場的抗壓力與進取心會更強。

別永遠傷在童年,論成年人如何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


但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表現很不耐煩,會斥責孩子:“你別給我添亂了,行嗎!”、“你怎麼那麼笨,什麼都做不好”。這樣孩子就會感到自己是個能力低下的人,長大後他們會出現缺乏自信,不敢踏出自己舒適圈等表現。

能夠在0-3歲之間,獲得父母高質量養育的孩子,數量是很有限的。畢竟懂這些心理發展知識的父母是少數,懂得並能夠做到的父母就更稀少了,這也就代表著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帶這些童年期的傷痛。

在戀愛的時候,我們總會有些安全感缺失;在工作上,我們也同樣害怕出現重大的危機與挑戰。


《別永遠傷在童年:如何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這本書就告訴我們,如果想要療愈內心的這些創傷,我們需要懂得去表達。

因為早年內心受過傷的孩子,能夠表達的機會很少,因為我們往往會被父母告誡道“不要那麼愛發脾氣”、“別再那麼的情緒化”,這很容易使我們失去表達的勇氣與能力。

這樣的壓抑持續久了,就如同滾雪球一般越級越大,最終會以各種其他的形式表達出來。例如:抑鬱症、強迫症,或者是社交困難:性格孤僻、害怕依賴他人。

比如近期較為轟動的一則社會新聞: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雖然還沒有公佈吳謝宇弒母的動機,但如果一個人壓抑久了,一旦爆發是很容易出現極端想法或行為的。

所以,採用適當的方法,允許自己表達,很重要。這可以讓你內在的小孩有個傾訴的出口,讓他不再那麼地憋悶。

別永遠傷在童年,論成年人如何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


書中提到我們可以用“寫一封信給我內心的小孩”的方法來做表達。

“你好,我看到你蹲在樹下。你是在看螞蟻?我知道,你是在等媽媽下班回家。現在你的肚子已經餓了,你也很孤單,非常希望能夠跟小朋友們一起玩。但是媽媽說你不準出這個院子。沒關係,現在已經長大。肚子餓了,你能夠自己燒東西吃。想吃點好的,你也有錢下館子了。你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餓肚子。從現在開始,由我來照顧你。。。”


通過這樣的方式,用成年的你扶持內心小孩的方法,給予內心孩子安全感。讓他有第二次機會感受到養育者能夠給他提供全然的照顧與愛。

如果你對此有些疑惑,擔心這樣的方法是否可以起到效果,不妨找個安靜的房間,讓自己沉浸到自我對話中。

想象你內心小孩的樣貌,他的狀態,然後拿起筆寫下你想對他說的話。安慰他、支持他、鼓勵他,一旦內心得到了滋養,你的各項狀態也就能得到提升。

別永遠傷在童年,論成年人如何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