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亏22亿,瑞幸咖啡在追梦还是造梦?

将自己定位为中国新零售咖啡典型代表的瑞幸,在这半年来最多的新闻一个是开店数,另一个是融资金额——都是为资本服务的新闻。

在中国,前期疯狂烧钱通过大幅补贴快速做大规模然后垄断套现的互联网模式经过团购、网约车、外卖、共享单车的几轮示范大众早已不陌生。瑞幸,就是当前餐饮行业在应用互联网模式的最大玩家。

自诩新零售咖啡代表的瑞幸咖啡符合互联网模式的种种特点。

飞速扩张,18个月狂开2370家门店

2017年10月才在北京银河SOHO开出第一家门店的瑞幸在招股书中透露,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已有2370家门店,其中包括2163家快取店、109家悠享店、以及98家外卖厨房店。

在今年1月份的战略沟通会上,瑞幸咖啡宣布今年将继续在全国新开设2500家门店,到年底门店总数将超过4500家,届时将在门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18个月亏22亿,瑞幸咖啡在追梦还是造梦?

▲瑞幸咖啡2019战略沟通会

4月23日,瑞幸咖啡在美提交IPO招股书,计划登陆纳斯达克募资最多1亿美元。可以说,瑞幸表现出了相当"互联网"的扩张速度。

补贴毫不手软,宣传聪明凌厉

大方的补贴优惠,可能是每个人接触瑞幸咖啡的第一印象。

18个月亏22亿,瑞幸咖啡在追梦还是造梦?

▲持续的红包补贴

从首杯免费,到几乎随时都有的5折优惠券,再到大几率可抽中1.8折、2.8折的分享红包。菜单上单品均价27元的瑞幸咖啡实际每杯销售价格仅为8.5元。在瑞幸4月23日提交的招股书中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瑞幸在2018年全年净营收8.4亿元,净亏损16.19亿元人民币(2.413亿美元),市场营销费用高达7.49亿人民币。

瑞幸官方对此则回应称其全年亏损实际还将远超这个数字,但通过大额补贴快速占领市场是公司的既定战略,目前的亏损符合预期。招股书显示,瑞幸成立至今累计净亏损已经超过22亿元人民币,瑞幸烧钱的大手笔颇有当年团购大战和外卖大战的豪气。

18个月亏22亿,瑞幸咖啡在追梦还是造梦?

▲瑞幸咖啡快取(Pickup)店

聪明伶俐的宣传,是瑞幸的第二个特点。

与同样主打新零售的连咖啡不同,瑞幸从成立之初在公关上就是紧贴着星巴克打——尽管瑞幸的2370家门店里超过90%是快餐式的快取门店,与星巴克"第三空间"的门店定位完全不同,但瑞幸在门店数量的宣传上却一直是以星巴克作为对标的参照。

瑞幸的最大挑战是国人的咖啡习惯

毋庸置疑,在成功的营销手段和资本加持下,瑞幸咖啡在全国已经建立起了不逊于星巴克的知名度。不过,星巴克在中国的成功是建立在"第三空间"的成功营造上,看重环境而选择去星巴克消费的人群比热爱咖啡而选择星巴克的人群多得多。而瑞幸目前的模式明显更倾向于快餐式的咖啡消费,而中国目前有咖啡消费习惯的人实际上并不多。

18个月22亿的巨额投入,是瑞幸投资人对中国咖啡市场的豪赌,若国人能有欧美国家一半的咖啡消费习惯,瑞幸咖啡可以持续做大,投资者也将获得丰厚收益。不过,瑞幸的资本能否坚持到那一天,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