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以後換衣服能回自己屋嗎”?兒媳的這句話,引出“兒大避母”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古訓。可近幾年,這種觀念也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抨擊,原因就是這種觀念讓本來好好的父女、母子關係變得怪怪的。然而,“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這種傳統的人倫觀念,縱觀古今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媽,以後換衣服能回自己屋嗎”?兒媳的這句話,引出“兒大避母”

“媽,以後換衣服能回自己屋嗎”?兒媳這句話,引出“兒大避母”

最近,有位媽媽向我反映,她感覺和自己的老公過不下去了,因為婆婆總在夫妻二人以及孩子面前肆無忌憚的換衣服,搞得這個網友非常尷尬。

最初,她不斷的要求老公好好跟婆婆談談,讓婆婆換衣服避點人,可是丈夫總是表示不好意思去說,畢竟是自己親媽,要這麼說那自己也太大逆不道了,就這樣兩人大吵了一架。

老公既然靠不住,只能是她親自上陣,在做了一番思想準備之後,她對婆婆說:“媽,以後換衣服能回到自己房間換嗎?畢竟你兒子都那麼大了,孫子也都5歲了”。這話雖然正常,可婆婆的臉卻紅一陣白一陣的,婆婆非常憤怒的對她講:“他是我兒子,當他面換衣服,我有錯,我孫子那麼小懂什麼”?就這樣,這次的談話崩了。

按理說,婆媳二人各說各有理。可是,在自己兒子面前就不應該避諱嗎?可是,“母不避兒”所造成的後果你知道嗎?

一、導致孩子性別意識模糊

其實,兒童早在3歲就已經有淺顯的性別意識了,只不過此時孩童的不會刻意去思考性別問題,而家長要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孩子的性別意識。如果此時的母親還心裡沒數的與孩子一起洗澡或者在孩子面前換衣服,就會導致孩子性別觀念模糊。

長此以往,男孩就會失去陽剛之氣,女孩就會失去陰柔之氣。當其面臨的社會家庭壓力增大時,就會造成孩子扭曲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審美觀。

“媽,以後換衣服能回自己屋嗎”?兒媳的這句話,引出“兒大避母”

二、造就萬惡的“媽寶男”

當母親在兒子面前換衣服不避諱的時候,說明母子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很長,這種情況已經是司空見慣。而這樣的母親大多會事無鉅細的干預孩子的生活,並且長期像看待小孩子一樣看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兩人絲毫察覺不到這樣的行為有何不妥。

“媽寶男”是極端母愛的關懷下出現的產物,相信媽媽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離開自己以後一無所有吧!

“媽,以後換衣服能回自己屋嗎”?兒媳的這句話,引出“兒大避母”

三、影響兒子未來的夫妻感情

這點是“母不避兒”所造成的最為常見的後果。雖然母親可能是無意而為之,可是兒媳婦心裡是不好受的。跟自己的丈夫訴說苦惱,丈夫必然會指責自己“齷齪”,和自己的婆婆之說,婆婆也會感覺非常委屈。

漸漸的,夫妻之間就會總因為這類事情吵架,不但不利於夫妻感情的培養,也無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說是弊大於利。

總而言之,“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不同家庭會有不同的看法。寶媽們,你們接受“母不避兒”?一起討論吧,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