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匆匆那些年

散文:匆匆那些年

這世界,給人感覺走的最慢的,好像是時光,要不然怎會有“度日如年”一說?也有人說,這世界流失最快的依然是時光!都說時光如流水,稍縱即逝。少年時的我們,總感覺時光那樣漫長,期盼歲月的時鐘快點走,希望自己能快點長大;羞澀的年華,童稚的歲月,常常因為心中有一個成長的夢,而埋怨時光的漫長;過了三十而立,再奔向天命之年,驀然回首,才發現,這時光走的有點太快了;常常還沒從新春的年味中回過味來,沒過幾日,又要為新的一年到來做準備了。

時光匆匆流過,才讓人感覺珍惜;歲月不再回流,才讓人感覺對逝去歲月的眷戀,這個時候,就容易引起對往昔的追憶,有時是睹物思人,有時是觸景生情;參加老同學聚會,遇見兒時的玩伴,偶遇曾經的初戀,或是老家的往事……已經不是兒時的心境,既然對未來不再那樣殷殷期盼,所以,對曾經的歲月多了些許的依依不捨。

人們常說“珍惜才能擁有,感恩才能天地久”,擁有一種感恩的心態,是寧靜歲月贈予我們的厚禮,因為歷經了風雨的洗滌,歲月的歷練,生活的磨礪,人生的頓悟,這才是春華秋實賦予生命的贊禮。而一顆成熟感恩的心,不但讓我們在回味歲月的酸甜苦辣中,品嚐到一份久違的欣慰,還讓我們對未來的歲月,充滿快樂與暢想。

散文:匆匆那些年

小的時候,娘常常在我面前年前唱著兒時的童謠戲說我,“花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那時候的我總是信誓旦旦地給娘保證,不會的。娘總笑著說,花喜鵲長大了,總是要飛的。就這樣,高中後大學,最後畢業了,留在城裡安家落戶了,真如娘說的一樣,我飛離了生我養我的故鄉;就這樣,歲月在平平淡淡中走過,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失;當我在依依不捨的淚水中送走自己的雙親,才突然頓悟到,歲月的無情與匆匆。

都說睹物思人,父母雖然不在了,但是,那座老房子還在,雙親的墳塋還在;無論是清明還是春節,除了祭奠親人的節日不能少;這些年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回老家的次數也在增多。走過那條熟悉的巷陌,路過曾經的校園,看到已經耄耋之年熟悉的鄉親,曾經模糊的記憶逐漸清晰起來,一幕一幕,如同放電影一樣,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不覺中常常雙眼噙滿淚水。

有一次,老同學聚會,大家提議回母校看看;雖說每次回老家都要經過我的母校,但是,三十多年來,自從離開她,我就真的像個長了尾巴的小喜鵲一樣,飛走了,從未曾走進過校園一步。也許是“近鄉情更怯”,雖然,母校在我的記憶中,是那樣難忘。那些匆匆而過的校園時光,給過我夢想,給過我歡樂。那些難忘的事和難忘的人,彷彿又再次走進我的記憶……

散文:匆匆那些年

母校在我們鄉的駐地,離我們家大約十幾裡地,母校的西邊是一座不太高的小山,滿山的大青石是鄉里的一座寶礦,採石場隆隆的炮聲常常伴隨著我們郎朗的讀書聲,迴盪在整個校園。那時候上學,基本上是步行,從家裡帶上能夠吃一個星期的煎餅和鹹菜,週六回家,週日下午返校。由於父親在煤礦上班,退休後三姐去接班,父親去上班的時候我們家就有一輛飛鴿牌的自行車,那時候,全村也就我們家這一輛,那種榮耀足以滿足農村人的虛榮心。

記得有一次,帶的煎餅和學習用品,被子等比較重,十幾歲的年齡,個子也不高,母親怕我累著,就讓我騎家裡的自行車去學校,第二天逢集,父親趕集再把車子騎回來。騎上自行車,那種心情別說多高興了,從我家到學校是一條長長的運河大堤,那時候,兩邊的樹木非常茂盛,車輛也少,大堤下面就是著名的京杭大運河了,夕陽西下,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斑駁的樹蔭下,我愉快地騎著自行車,哼著小曲,在運河大堤上,蜿蜒前行;路上沒有車,也許,走曲線是為了表達一下喜悅的心情吧,儘管,有時候腳還有點夠不到自行車腳蹬子。

那是一個剛開學不久日子,因為太陽還是比較曬,走的就晚一些。在樹蔭裡面騎行,小鳥也不嫌天熱,依然歡悅不已。伴著京杭大運河裡傳來的悠揚汽笛,我騎著家裡的老飛鴿,又開始起航了。快要黃昏的夕陽,還是那樣火辣辣的,曬了一天的大地也是滾燙。空寂的運河大堤上,除了鳥兒和知了的鳴叫,基本上沒有一個行人。就在我天馬行空,左搖右晃地自由騎行時,我發現前面不遠處,有一個人,蜷縮在路邊;近了一看,一位身體瘦小的中年人,一嘴的小鬍子顯得面容稍微有些蒼老,半躺在路邊的樹蔭下,看出來,表情有些痛苦。這要在今天,大家都怕碰瓷,可能早就跑的遠遠的了,但是,那會的孩子,心地都是純潔善良的,以做好事為榮,以助人為樂,所以,我停好車,來到這人的身邊。

儘管是樹蔭下,地上還是有些燙,我把這人扶起來,坐在他自己的行李上;原來,這人有點腸胃不舒服,腹瀉之後有些脫水,走不動了。看到天色有些晚,空蕩蕩的大堤上沒有什麼行人,於是,我決定用我的自行車送他去鄉上的醫院。就這樣,儘管我的騎車技術也一般,好在,他的身體比較瘦小,一路歪歪斜斜,就騎到了鄉衛生院。送完人,我就回到了學校上晚自習,這件事情就從我的腦海中忘得一乾二淨。

散文:匆匆那些年

那時候住校,條件是艱苦的。主食就是蘇北人最常吃的煎餅了,每個學生都要根據自己的飯量確定自己所帶煎餅的數量,如果這頓多吃了,下頓飯就沒了;對於家庭困難的同學,飢一頓飽一頓也是正常的事情;菜就是家裡做的鹹菜或者鹽豆了,基本上前三四天,就吃得差不多了,後面的日子,就靠同學間的相互接濟了,想想那會的同學情,與今天這種金錢之交和酒肉朋友相比,多麼難能可貴。

那會學生的生活不像現在,有食堂,菜餚也很豐富,只要有錢,可以說,今天的學生在學校裡都能吃得很好。我們那會食堂不對學生開放,僅僅只給教職工做飯,有錢你也買不到。所以,平時就是十個人一組,一個大水桶,兩人打水,輪流值日;一桶水,十來個人同時搶,慢一點就沒有了,沒有水,你就只能幹吃了。那天輪到我值班去打水,到伙房後水還未燒開,也因為好奇,就往老師的食堂瞅了一眼,我突然發現一個熟悉的面孔,個子不高,但是,那一撮小鬍子我是很有印象的,這不是那天我給帶到醫院的人嗎?這一刻,他也好像認出了我,沒想到,他居然是我們食堂的師傅。

他把我叫了過去,對我說,把水送回去,你來食堂一趟。我趕緊把打好的熱水送到班裡,來到食堂,這時候老師都已經打完飯回去了;他給我打了一碗米飯,還有一碗白菜粉條燉的肉,讓我吃;我有些侷促不安,在他的一再勸說下,我把飯菜很快就一掃而光。那時候,能在老師食堂吃一頓飯,那是一般學生不敢想的事情,我想,這是我一生中吃的最榮耀,最香的一頓飯,他除了安慰我外,還向我表示了感謝。

後來我才瞭解到,他姓胡,才35歲出頭,由於個子不高,又留著一撮小鬍子,顯得人有40多歲的樣子.他住在我們家的對岸,來到我們學校,要渡船經過京杭大運河,然後,再順著運河大堤,才能到達學校。他在我們學校教職工食堂,專門負責給老師燒水,做飯。那天,也是從家返回學校,好像因為吃了不乾淨的東西,上吐下瀉,走到半道就不行了,碰巧遇到我,把他送到鄉醫院,掛瓶水就好了。就這樣,我就和胡師傅慢慢熟悉起來。

散文:匆匆那些年

那時候,因為父親是退休工人,家裡經濟條件還算是不錯的了,但是,那時候在學校裡,你是有錢也買不到,除了老師的子女跟隨老師一起在食堂吃飯,普通學生,能夠在食堂買飯,是想也不敢想的事,關鍵是,不賣給學生。胡師傅幫我買了一些飯票,讓我早晨可以來老師的食堂買粥,飯不夠吃的了,就來老師的食堂買饅頭和米飯;就這樣,我成了同學們心中羨慕的對象,沒有水喝,我有粥喝,沒有飯吃,我可以去老師食堂打飯;這在那會,可算是一種特殊的待遇了,大家都認為我肯定是校領導的親戚,要不然,怎麼會有這樣的特權?其實,箇中的內情,只有我心裡清楚。

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好一些,加之母親也很疼愛我,所以,帶的煎餅都是純小麥子的,這在那會也是為數不多的。有時,孃親會蒸幾十個白饅頭給我帶上。天氣暖和還可以,到了冬天,煎餅涼可以用水泡吃,饅頭涼了,可就不好啃了,一口下去,硬邦邦的不說,到處是饅頭渣子;胡師傅知道後,讓我把饅頭交給他,放在伙房裡,每天早晨,給老師做飯的時候,幫我把饅頭蒸一下,然後,用手絹包好,下課後,我就可以吃到熱氣騰騰的饅頭了。同學們感到很驚奇,居然在冬天能吃上熱氣騰騰的白饅頭;就這樣,每天兩個熱氣騰騰的饅頭,讓我求學的路上,整個冬天都是那樣溫暖。

有了胡師傅的悉心幫助,我在學校的生活要比一般的同學,好很多;自然,加上努力學習,成績也一直很好,不久就升入了更高一級的學校;儘管心中有許多的不捨,我也只能和胡師傅告別;聽說我考上了更高一級的學校,胡師傅心裡非常高興,還鼓勵我要考上好大學。

看著他瘦小的身子,還有一臉的開心,我有些感動了,謝謝你的無私與關愛,在這些匆匆走過的歲月裡,是你給了我冬的溫暖,給了我一段舒心安逸的校園生活。那時我想,如果時光可以停留,我願意在母校停下腳步,久久地徜徉在這段溫馨的時光裡。

考上大學後,娘說我終於飛了,直至後來,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紮根落戶;鄉情也成了我心中的一根細細的琴絃,偶爾的撥弄,總讓我心中魂牽夢縈;回到故鄉總是匆匆的來,匆匆的去,即使偶爾經過母校,心中曾想進去看看胡師傅,但是,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未能成行;後來,聽同學們說,胡師傅退休後,就回了老家,再後來,我就沒有他的消息了。

又要回到曾經的校園了,三十多年的時光已經匆匆而過,我想母校早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那條熟悉的小道已經變成柏油大道了,低矮的校舍已經變成高樓大廈;而我,曾經羞澀的青春少年如今已經兩鬢斑白,帶給我美味佳餚的低矮食堂早已不復存在。但是,我的記憶裡,依然在不停地閃現那些曾經的畫面,笑容可掬的胡師傅,香噴噴的粥,熱氣騰騰的饅頭……

忘不掉那段美好的歲月,忘不掉你給予的關懷與溫暖,感謝歲月給予的磨礪,感恩有你相伴走過的匆匆那些年。

散文:匆匆那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