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人们在描述一种神奇的、或自己不熟悉的现象时,总喜欢用另一种已知的、自己所熟悉的现象做对比,这种情况在南美的旅行中尤为明显。人们称玛雅文明是“南美的希腊”,称印加文明是“南美的罗马”。之所以有这样的称谓,皆因前者在人文精神领域与古希腊有契合之处,后者在疆域的广袤、军队的强大和霸主地位等方面,也酷似古罗马帝国。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库斯科,一座两山之间拥挤不堪的城市。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从大教堂远眺库斯科城。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库斯科人自称是印加人的后裔,但血统早已不纯了。

南美的罗马 开疆拓土建帝国

古罗马的鼎盛时期,控制的疆域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最新的考古研究告诉我们,印加帝国在其全盛时期,也曾拥有二十万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统治的疆域超百万平方公里,所辖人口数更是以千万计。而这千万计的臣民,还讲着七百多种方言,且分散在崎岖不平,地形复杂,跨度超过4000公里的广大区域内。就此而言,说印加帝国是“南美的罗马”,还是很贴切的。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印加人和西班牙殖民者的雕像并存于城内。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背上的大包袱里装的是向游客兜售的商品。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小商贩兜售的商品假货很多,注意分辨。

如果做横向比对,印加帝国的崛起,正值我国历史上经济活动最繁荣的宋朝。印加人原本只是生活在秘鲁和玻利维亚边境的的喀喀湖的一个部落,是南美这片地区千百个部落之一。十世纪后,他们逐步北迁,开疆拓土,一路征战,于十三世纪中叶来到了现今的库斯科,并定都在这座海拔3410米山城。印加,意为“太阳的子孙”,数百年前,他们真的就像高悬在天上的太阳,以其耀眼的光芒,辐射安第斯山脉的角角落落,压倒了当时已经衰落的玛雅文明。这点已为考古所印证,在安第斯山脉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印加人遗存的痕迹。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库斯科武器广场。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库斯科大教堂。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武器广场中央的喷泉和印加人雕像。

内忧外患 印加帝国的灭亡

从1243年印加人定都库斯科,再到1532年末代印加首领的死亡,印加帝国存世只有短短的三百年,略等于我国古时的一个朝代。究其灭亡的原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来的。1492年,在哥伦布第二次航海过程中,欧洲大陆如天花、鼠疫、伤寒、霍乱等的致命疾病,也随之传入了加勒比地区。因为那里的居民此前一直处于相对隔绝的环境,体内无任何病原抗体,瘟疫便如潮水般席卷了整个中美洲。十六世纪二十年代,可怕的天花蔓延到了印加帝国,大批印加人死亡,正在征战途中的印加王瓦伊纳.卡帕克也未能幸免。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另一座西班牙巴洛克风格的教堂。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教堂侧门。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教堂内部都不允许拍照,只能在外边拍些街景。

国王老子死了,儿子继位是理所当然的。但印加不像中国的封建王朝,长子并没有继位的天然优先权。如果印加王死前没有明确的指定,众多妻室所生之子的王位之争,必然是残酷而血腥的。1527年的局面正是如此。卡帕克的两个虎视王位的儿子,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皇室后裔集团,夺位之争最后以战争的形式决出胜负。获胜的儿子叫阿塔瓦尔帕,他的将军们为了羞辱失败的另一个儿子瓦斯卡尔,竟当其面,将他的妻女一个一个吊死并将其头颅敲碎,甚至连未出世的婴儿都要从母亲的子宫里刨出,用脐带缠住脖子吊死在母亲的腿边。在最终的血腥狂欢中,瓦斯卡尔的整个家族都被屠杀殆尽。这场夺权之战,让印加帝国元气大伤。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大教堂顶部结构。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大教堂侧面。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同一位置的老照片,可以看出变化并不大。

得到王位的阿塔瓦尔获听了一条探报:有一队人数不多的外国人正沿着安第斯山脉向着库斯科行进,那些外国人骑着他们从未见过的高大的动物,手里拿着一种会发出雷鸣般声响,并吐出烟雾的“棍子”。阿塔瓦尔帕很好奇,想去看新鲜,带着几千军人,竟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迎着那支外国队伍相向而行。最终的结果是,未上任的新国王成了俘虏,所带的六七千人,被168个西班牙征服者打的死的死,伤的伤。第二年,西班牙人绞死印加王,占领了库斯科,扑灭了印加人的反抗,帝国在经历了十二世、十三王后,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城外的一处神庙遗址。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除了基座,上部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了。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印加人从未驯养过牛马等牲畜,羊驼是他们驯养的最大动物。

遗憾的库斯科,古印加文明的摇篮

库斯科,昔日印加帝国的首都,秘鲁人称其为“安第斯山脉上的明珠”,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传”名录。主要景点有武器广场、库斯科大教堂等。行走在库斯科,处处可见惊人的印加遗址,也处处可见西班牙风格的宏伟建筑。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库斯科:印加古都废墟上的西班牙巴洛克式城堡。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左面墙是翻修的,右面墙是印加遗存(注意接缝)。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打磨得如此平整,接缝如此严密。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许多教堂的基础还是原来的印加遗存。

库斯科,印加文明的摇篮,其高超的建筑工艺技术,至今依然让人匪夷所思。如今,走在库斯科城内,虽然已经看不到任何完整的印加古建,但城内很多屋舍的石块墙垣房基,还是印加帝国的遗物。这些石块之间拼接密实,不用任何泥土和黏合物,其严密成都,连一片最锋利的刀片也无法插进。在胜利大街的印加罗加宫墙上,有一块著名的12角形巨石,镶嵌之精巧令人称绝。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不用任何粘结剂,拼缝严密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中国的榫卯是木头,印加人的榫卯是石头,佩服!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印加古都废墟上的西班牙巴洛克式城堡。

库斯科城郊有四处经典的印加遗址,最为壮观的莫过于萨克塞华曼的卫城遗址。城堡依山而筑,从上到下有三道平行的、用巨石砌成的围墙,围墙由三十多万块深褐色巨石构筑而成,堡垒、瞭望台遍布其上。1950年,库斯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许多建筑颓然倒塌,而卫城却依旧雄视四方。遗憾的是,西班牙占领库斯科后,卫城的许多巨石被移做他用,上世纪四十年代,当地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移用卫城的巨石,对萨克塞华曼造成了更严重的破坏。人们目前看到的墙垣遗址,只有最初的五分之一。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萨克塞华曼卫城遗址,上层周长360米,下层围墙540米。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每年6月24日,库斯科人会在这里举行庆典,重现当年。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虽然石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堆砌时也没用灰浆。

神秘的马丘比丘,一道无解的谜题

如果说印加文明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上,那么其最神密的地方则是被称为“失落的天空之城”的马丘比丘。应该感谢耶鲁大学的宾加曼教授,虽然在此之前,人们一直传说大山里有座神密的印加古城,但在西班牙统治的三百年和秘鲁独立后的百年间,谁也没有找到这座古城,人们甚至怀疑她的存在。直到1911年7月24日,宾加曼教授才历尽艰辛,在乌鲁列巴河谷,找到了这座栖息在两座峰峦间的马鞍形山脊上的神奇古城。人们不知道她的原始名称,便用邻近的一座山峰来命名。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乌鲁列巴河古,曾经只有一条充满荆棘的小路通往马丘比丘。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因旅游而兴旺的小镇,也是游客下火车,换乘汽车的中转站。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专为旅游服务的窄轨火车,行驶时晃动很厉害。

马丘比丘,“古老的山巅”,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清冷地栖息在乌鲁列巴河谷的山峰间。城内约有二百余座建筑物,除了供人居住的屋舍是以茅草为顶,开有梯形屋门外,最引人注目是城中的神庙,其花岗岩墙壁磨制光滑,对缝严整。这些石头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却也如库斯科城的建筑一样,没有用任何粘结剂。印加人像玩拼图般将其巧妙地连接起来,石缝间隙同样无法插入锋利的刀片。印加人还在山坡上开垦了大量梯田, 并在每一层都开凿了引水渠以确保收获。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这里是拍摄马丘比丘标准像的最佳位置。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真担心有点地震,马丘比丘会滑落到山谷里。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马丘比丘只有自然侵蚀的痕迹,未遭人为的破坏。

因为发现的晚,马丘比丘只有自然侵蚀的痕迹,未遭人为的破坏。研究认为,马丘比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更不是印加人的避难所,她应该是印加人的宗教殿堂。城内的广场上建有巨大的日冕,印加人以此来测定时间。而太阳神庙和“拴日石”,则表明了印加人对他们心中最神圣的太阳神的崇拜。甚至还有人认为,她应该是一处侍奉太阳的圣女们居住的圣地。印加人将美貌而虔诚的少女集中在这里从事祭拜太阳神的活动,不但要保持终身贞洁,甚至还会将自身作为牺牲祭品供奉太阳神。佐证是,在一座地下墓室里,出土了173具木乃伊,其中有150人是女子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栓日石。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局部照。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局部照。

马丘比丘之谜在于,印加人已经在此建造了如此美妙的空中城市,又为什么要离开这方赖以生存的家园?难道他们也像现代人喜新厌旧,在一个地方住腻了,要换一个地方住?这到底是因为印加人占卜了上苍的意愿而离去?还是他们内部的纷争所导致?直到今天,这仍是一道无解的谜题。所有古老的文明都拥有自己的城市,这些城市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兴盛,也随着文明的没落而衰亡,马丘比丘如是也。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呵呵,有点像中国式旅游。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马丘比丘人的住所和梯田。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神庙遗址。

西班牙人欠南美洲一个谢罪

印加文明的覆灭,与西班牙人的入侵有着直接关系。从十五世纪始,贪婪和欲望驱使大批中下层西班牙人背井离乡,成为征服者。他们凭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强大的火器,到处劫掠黄金宝藏,残忍地屠杀殖民地的居民,这其中就包括了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和秘鲁的印加文明。西洋人的劫掠,满足了他们自己欲望,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永久的痛苦和大量土著文明的消失,西方世界的繁荣是建立在殖民地的苦难和尸骨之上的。西班牙人,扩大地说,应该是整个西方世界欠南美,欠亚非拉人民一个道歉,一个谢罪。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天气恶劣,或遇意外(如山民拦截火车),游客只能认倒霉。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别忘了给自己也拍一张留作纪念。

反躬自省,一个疆域面积三倍于西班牙,且拥有数万军队的印加帝国,却让不到二百人的“一小撮”全面碾压,不能不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十五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明代有郑和下西洋。下半叶的西方大航海,造就了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全球化进程。而那时的南美却还处于青铜时代,甚至连像样的文字都没有。虽然印加人在个别领域(如石料开采和建筑)有着高超的技术水平,但西班牙人的枪炮刀剑和金属铠甲,让那些连大型牲畜都不会驯养的印加人无法抵抗。“强者为王”是人类数千年不变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灭族。当我离开库斯科,离开马丘比丘时,真的很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庆幸我的祖国已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继续携手奋斗,在今天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中,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沿途所见。

印加文明何处寻 安第斯山探秘津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秘鲁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如歌如嫂 发布:2019.04.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