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有些人,只看一眼,便是一生的牽念……"11月1日,來自四川汶川的朱熙激動地在朋友圈寫道。剛剛,她與自己唸叨了9年的小溪姐姐取得了聯繫,兩人都特別激動,在電話裡熱聊了好一陣,思緒又被拉回到緣分開始的那一天。

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週年,也是地震倖存者朱熙的生日。在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的主動資助下,她和桑坪中學的孩子們已經在廣東五邑碧桂園學校異地復課近一年。想起那些遇難者和麵目全非的家鄉,她時時感到孤獨無依、心力交瘁,只覺得生日該有的歡樂已經與自己無關。

常來探望學生的志願者小溪卻一直把這事放在心上。"朱熙,生日快樂!"那天她熱情地把朱熙拉到一旁,並送上一隻提前準備的小粉熊,真誠地希望這個令人心疼的姑娘能堅強地好好生活下去。那一刻,朱熙一直記得。

正是在碧桂園學校老師、志願者們的貼心陪伴下,朱熙逐漸走出了地震帶來的心理陰影。但結束異地復課回到汶川后,朱熙卻與小溪姐姐斷了聯繫。9年來,朱熙時常夢想著回到當初復課的學校,找尋那些幫助自己的好心人,這也是原桑坪中學1500餘名復課師生的共同掛念。

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朱熙和當年異地復課師生一行9人踏上感恩之旅,前往廣東重訪當年碧桂園異地復課點,再見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廣東親人,一解近10年來的思念之情。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原桑坪中學復課師生回到碧桂園

"第二次見楊伯伯,千言萬語湧上心頭"

回訪廣東之前,張夢斯知道楊伯伯是個大忙人,但內心又特別渴望能再次見面——這位老人在汶川地震時捐贈5000萬元,又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安排下,出資5500萬元將桑坪中學師生接到廣東碧桂園學校異地復課。

"我想即便只有50%的機會,我也要過來看看他老人家。"張夢斯現在是四川省人民醫院一名護士,為了能夠成行,她特意提前與同事調換了一週多夜班。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異地復課開學典禮(資料圖)

張夢斯回憶說,第一次見楊伯伯是在2008年9月,復課的開學典禮上,"沒想到他看起來特別樸素和低調,對我們也特別和藹親切。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他說'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18歲之前沒穿過新鞋子''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一顆奮鬥的心'……"

這次見面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年13歲的王光強回憶說,那次聽楊國強的一席話,心裡就暗想:"雖然經歷了地震,但我至少比楊伯伯要好一點,每年過年都有媽媽做的新鞋子穿,我以後是不是也可以像他一樣成功呢?"他那時就立下一個心願: 一定要通過奮鬥走出大山。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王光強向敬愛的楊伯伯表達感激

"那時候只知道楊伯伯幫了我們,心裡很感激。"現在已在汶川從事扶貧移民工作的陳第利說,長大後才知道,這樣一場1500多人的跨省異地復課,需要耗費那麼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發自內心地感恩楊伯伯的善心善舉,也很希望有個機會當面對他說一聲謝謝。

聽聞這次有機會見到楊伯伯,王雪燕、張夢寅提前半個月就開始為楊伯伯準備禮物。"10年前來的時候,我媽繡了一雙厚厚的鞋墊,讓我送給幫助我們的好心人,但一直沒機會給楊伯伯。這次我就想,要親手給他繡一雙羌繡的鞋墊。"王雪燕說。

10月31日,飛往廣東的飛機啟程。"激動得好幾晚沒睡好!"陳第利說,"本來一直擔心見不到楊伯伯,那天在碧桂園總部,突然聽人說楊伯伯來了,一回頭,他竟然就在身後,我一下子就呆住了,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卻說不出口……"那一刻,師生們眼中都噙滿淚花。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復課師生參觀廣東科技館(資料圖)

"記得十年前你們來的時候黑黑的,瘦瘦的,小小的,現在都長大了啊!"楊國強特別高興,還拿出當年與復課學生的合影比對,這張照片也一直掛在他的辦公室。"真的很開心見到你們,你們就像我的孩子,看著你們健康長大、懂得感恩,我也很滿足。"

"一磚一瓦,鐫刻著我絕處逢生的青春年華"

帶著激動與期待,師生們回訪了當年復課的第一站——碧桂園實驗學校(國良職業培訓學校原址)、集中復課點五邑碧桂園中英文學校。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回訪師生來到復課第一站

看到學校熟悉的教學樓,陳第利的眼淚唰地一下就流了下來,往事湧上心頭。"那時候餘震不斷,家裡房子塌了,我妹妹也在地震中沒了,爸媽想著送我出來至少還能活命,來廣東的時候我還想著可能也是跟爸媽的最後一次見面了……"

經過三天三夜的山路跋涉和30多個小時的火車,陳第利和第一批500多名師生到了廣東。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回訪學生王雪燕回到當年住過的宿舍

"剛來的時候都不會笑,耳朵裡還嗡嗡作響,好像還處於地震之中。"陳第利站在當時的宿舍前回憶說,"還好有很多碧桂園的志願者前前後後幫助自己。宿舍很整潔,學校為我們每個人準備了牙膏、牙刷、水盆、收納箱、校服,還有指甲鉗,生活用品都全了。"

"碧桂園的叔叔阿姨特別細心。"據王光強回憶,有一天室友唸叨說牙膏用完了,結果晚上回宿舍,桌子上就有了一支新的牙膏。"有些同學水土不服,長痱子、長溼疹,校醫室的哥哥姐姐都會很耐心地給我們配藥。"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回訪學生代表回到曾經的宿舍樓

當時念初三的陳代麗說,到廣東異地復課是她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做課間操、第一次進圖書館…… "第一次穿校服的時候我把褲子穿反了,每次做完課間操竟然還有酸奶、水果、麵包等營養餐……那是我第一次喝酸奶,草莓味的很好喝,喝完我還把酸奶盒子撕開舔得很乾淨……"

儘管很多都是新鮮的,但陳代麗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剛開始都鬱鬱寡歡。地震時,就在房子將要垮塌瞬間,學校守門的一位老大爺用力把陳代麗推了出去,而老大爺卻未能倖免,這成為陳代麗心頭揮之不去的痛。

據時任校監梁熾娟回憶,為了撫平地震災害在他們內心留下的創傷,學校特意為每個孩子都安排了心理輔導,很多大學生志願者也經常過來陪伴他們。

同時,學校在每層樓都加裝了公用電話,並定期給孩子們發IC卡,讓他們通過交流逐步化解心理陰影。"經常下課就跑去排隊打電話,聽到家人聲音就忍不住哭了,但擦擦眼淚還是告訴家人自己過得很好,吃得好、住得好,還長胖了……"陳第利說。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回訪學生與當年的地球儀合影留念

教學樓後面有個巨大的地球儀,那是孩子們曾經最喜歡聚集的地方,想家的時候就過來轉一下,找到"家"的位置。"我後來閉著眼睛都能一下子找到四川在哪兒,"說著,王光強又轉動了一下地球儀。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復課學生第一次在珠海看到大海(資料圖)

那時學校還組織了很多課外活動,幫助這些孩子開拓眼界,包括帶孩子們去珠海圓"大海夢"、參觀廣東科技館等等。幾位學生都說,碧桂園學校安排這麼細心周到,感覺跟親生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沒什麼兩樣。

"在科技館我第一次感受到4D的星空場景,好像爆炸的星球真的要撞到我。"陳代麗說,最難忘的是在珠海第一次見到大海,"我還撿了很多貝殼,後來做成了手串,直到現在還保留著"。在她看來,這手串承載著最珍貴的記憶。

"一年復課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學會感恩"

行走在熟悉的校園,回訪師生們滔滔不絕地講述著當年的故事,尋找曾經走過的足跡——樓下的芒果樹還在,教室的牆面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世界地圖瓷磚上的顏色有些褪色了……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回訪學生回到曾經上課的教室

10年過去,許多改變在這裡發生,但不變的是復課師生們心底的感恩之情,這種感情隨著時間流逝,反而更加濃烈深厚。

"我出生在汶川,卻成長在碧桂園。"陳代麗深情回憶說,復課一年的經歷讓她改變很多,"學到最多的就是感恩,原來我以為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理所應當該對你好,但是來到這裡,受到楊伯伯以及許多好心人不求回報的幫助,讓我知道世上還是好人多,每每想起都特別感動。"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陳代麗與復課時的宿舍老師擁抱

如今業餘時間,陳代麗通過銷售家鄉的農副產品,儘自己的能力幫助父老鄉親增加收入。碰上客人購買車釐子,她總是幫助挑選又大又紅的。"這種水果我們當地叫做'恩桃',這是一份感恩果,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將大愛傳遞下去努力回報社會,這是我從碧桂園學到的!"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回訪師生代表回到當年上課教學樓

通過讀書走出大山的王光強割捨不下對大山的情感,大學畢業時看到家鄉水果滯銷,他主動放棄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返鄉通過電商平臺創業,幫助大山裡的家鄉人民銷售農產品,帶動更多人致富。如今,他已是四川阿壩州一家知名電商企業的負責人。

十年結緣,汶川的孩子們回來訪親動情落淚了

九寨溝地震後,朱瑤瑤(右二)參與災後救援(資料圖)

當年初二的朱瑤瑤、李玲等人則在心裡埋下參軍報國的種子,畢業後進入軍營,用忠誠熱血和奉獻回報社會大愛。退伍之後,朱瑤瑤回到四川九寨溝縣從事扶貧工作,2017年九寨溝地震發生時,她第一時間趕赴一線參與災後援救。

"未來,我會把我們復課的經歷告訴我的孩子,讓他知道,地震後我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其中就有一位和藹可親的楊爺爺,人的一輩子要懂得心懷感恩、幫助別人。"王雪燕說。

此次重訪,陳代麗專門寫了一首詩,表達復課師生們的心聲與情意——:

我曾以為

世界永遠不會好了

天崩地裂 天昏地暗

陽光再也透不過濃重的塵埃

走在碧桂園的校園中

吹著南國溫軟的風

陽光如金子般灑落一地

霎時間

刺破了我心中

深重的陰霾

我終於抬頭

重新看到

光的存在

老師的眼中

寫滿了慈悲、鼓舞、堅信

那目光猶如一道清泉

從我心間

穿行而過

洗淨了我心中的恐懼與頹喪

苦難短暫地沒收了我的歡愉

卻賜予我

溫情與感動

它們同時化作我生命的養料

讓我懂得

生命有悲苦

也有

平和絢爛

在碧桂園中

我的心終於變得寧靜

重新在知識的秘境中

尋求生命的奧義

愛讓我

再次發出了

銀鈴般的歡笑

我終於

如鳳凰般

涅槃重生

在我踏上歸程的那一刻

我深深相信

碧桂園

從此是我永恆的鄉愁

我同樣深信

無論身在何處

我的目光

總能跨越千山萬水

投射於此地

一草一木

一磚一瓦

永遠記錄著我

如花的笑靨

還鐫刻著我

絕處逢生的青春年華

十年情依舊,然而匆匆回訪,終有一別。惟願你們心存善念,勇敢前行,未來光明一路,美好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