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互联网思考——如何玩转流量(3)

创业是做对了100件事,做错1件便可能是前功尽弃。周航,这个创业者里爱思考的典型代表,曾在2010年创办易到,首创了国内互联网专车行业模式,却在2015年签下了并购同意书。他用经验与教训写下了《重新理解创业》。创业,从来都不简单。

如果你是创业者,或者和我一样是个互联网思考者。那么接下来这段时间的连载,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摘录和再编辑,希望能够激发你的思考。

【连载】互联网思考——如何玩转流量(3)

关于流量

中国互联网进程中,流量经历了5+1种形态

1、门户时代——展示广告

2、PC时代——搜索(流量分发中心)

3、移动时代——应用市场(App分发)

4、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流(朋友圈/微博/广点通)

5、智能时代——feed流(今日头条)

6、电商——生态流量(从商品到支付再到物流,形成电商生态)

流量永远稀缺,并且越来越贵

无论任何阶段,流量永远是稀缺的,并且掌握在少数巨头手里。因为稀缺,所以越来越贵。

通过营销等手段以低成本获取流量,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流量要尽早买。

产品决定流量,具体体现在:

1、产品特征决定流量的价值

流量价值=DAU*时长*交易系数

其中DAU是日活跃用户数量,时长代表占用用户时间,交易系数代表是否直接产生交易。所以,微信、淘宝、今日头条的流量价值高。工具型产品(墨迹天气、美图、查违章的应用)的流量价值低。

2、产品需求强弱决定购买流量的成本

投放广告的产品如果是强需求,那么转化率就高,相应意味着购买流量的成本就低。这类产品有社交(微信)、内容资讯(今日头条)、生活服务(美团、滴滴)。因此,只有大众、高频、低价的产品通过购买流量的方式拉新客,才能有高的转化率,才划算。

但即使是低频、高价的宜家,也可以通过增加家居、餐饮这种高频、低价的产品作为策略,拉来流量转化销售。

3、产品核心功能决定流量的二次分发

对于有一定流量的产品,在进行广告投放增加入口等企图利用现有流量转化促成其他生意时,一定不能损害原有产品的核心价值。比如,不要在打车软件开屏放广告,用户会第一时间关掉并且还会体验不好。不能在微信投过多的广告,因为它用你是为了社交。但是相比之下,今日头条可以放广告,因为广告本身也是一种内容分发。

后流量时代的运营策略

后流量时代就是指App仍然是主流,但是人们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开始探索轻应用、小程序等形式。

1、产品即流量。好产品是有「静销力」的。

2、从流量到品牌。从追求流量到打造品牌的与众不同,追求内容和文化气质。如猫王收音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从线上重回线下。通过线上化获取数据解决服务密度和及时性问题,通过线下增强体验性价值。

| | 未完待续……

我是「星光小刺猬」,一个非常拧巴的90后双子座互联网思考者,旅行博主。奔三路上忽然醒悟,工作不过是让我们和世界保持同步的手段,却不是生活的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