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武藝如此之高,長短兵器在手,難怪能打贏呂布

曹操懂武藝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三國演義》裡的對曹操的兩段描寫。

《三國演義》第六回這樣寫道: .... 曹操慌忙策馬,奪路奔逃,正遇徐榮,轉身便走。榮搭上箭,射中操肩膊。操帶箭逃命,過山坡。兩個軍士伏於草中,見操馬來,二槍齊發,操馬中槍面倒。操翻身落馬,被二卒擒住。只見一將飛馬而來,揮刀砍死兩個步軍,下馬救起曹操。操視之,乃曹洪也。”這裡講曹操與董卓戰於滎陽,中了埋伏,身為統師的曹操差點被兩個無名小率所擒。

曹操武藝如此之高,長短兵器在手,難怪能打贏呂布

《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寫曹操大敗於西涼軍,割髯棄袍後仍被馬超追趕,“曹操正走之間,背後一騎趕來,回操視之,正是馬超,操大驚…這裡講的是曹操不敢抵抗猛將馬超,不懂武藝或武藝平平的“奸”雄!

曹操真的是一個武藝平平的奸雄嗎?再看一下《三國演義》第二十回寫曹操與漢獻帝許田打獵,漢獻帝射鹿連射三箭都不中,而曹操向天子討要金弓與箭,拉滿射中鹿背。這樣看來曹操的射術非常厲害。如果認為這是小說,不可盡信,那又來看看史書是怎樣說的吧。據《三國志》載:“太祖(注:指曹操)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擒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看,如果曹操沒有武藝怎能多次射中飛鳥又躬擒猛獸呢?

曹操武藝如此之高,長短兵器在手,難怪能打贏呂布

此外,曹操亦曾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頒佈《讓縣自明本志令》,內中寫道: “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狩獵。”這是他的自白,亦可見他很喜愛打獵。沒有武藝又怎能去打獵呢?

曹操不但有武藝,而且膽識亦過人,他曾經準備行刺“十常侍”之一的張讓。史見《三國志》中所引孫盛的《異同雜語》:“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載於庭,蹦垣而出。材力絕人,莫之能害。”這裡所寫的曹操決不是草包!

順便提一提的是,上述曹操刺殺張讓的事,在《三國演義》中變成了曹操獻刀刺董卓,而真正刺殺董卓的卻是越騎校尉伍孚。這真是貨真價實的“伍冠曹戴”!

那曹操用什麼武器呢?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弓和手戟外,他主要用的是

曹操武藝如此之高,長短兵器在手,難怪能打贏呂布

長兵器“槊”。據史書《南齊書·垣榮祖傳》載:“榮祖曰‘昔曹操、曹不上馬橫槊,下馬談論,此於天下可不負飲食矣。...”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前赤壁賦》裡也這樣寫道:....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這兩段引文都說明了後世對曹操武技的推崇,也間接說明了曹操所用的武器是槊。關於曹操橫槊賦詩一事,在《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淋滿盡至的描寫。

曹操用的短兵器是劍。《三國演義》第四回寫曹操殺他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用的就是劍。其實在歷史上究竟誰是誰非,這段歷史公案一時也難了斷,但所幸者寫曹操殺呂用的均是劍!

曹操武藝如此之高,長短兵器在手,難怪能打贏呂布

此外,《三國志》曾記載過一段史實:漢·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曹操與夏侯惇等往揚州募兵,刺史陳溫、丹陽太守周昕給他們四千兵卒,但那些兵士跟曹操回到龍亢後發動叛亂,晚上放火燒曹的營帳,當時曹操“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餘人”。可見,曹操是用劍殺了幾十人,才得以平息這次三千多人的叛變。

現在,我們可以下結論了:曹操既能文又能武。文能吟詩作賦,武則橫槊揮劍射箭舞載,決非一介白臉奸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