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的生命学之“掌握呼吸,掌握命运”

一、炁与息

古人曰:“道在天地间,领悟在一息。”

“息”者呼吸之息也,是宇宙元始祖气(炁)的重要机能,是各级生命体的存在形式。

所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生命如此,人也如此,那么是否宇宙也如此?现代宇宙学认为,诞生于距今约120—150亿年前的当今宇宙,其实一直都在膨胀。但有膨胀也就必然会有收缩!那么大宇宙的膨胀、收缩,这一胀一缩是否也是宇宙之息呢?

“息”者,上“自”下“心”——自心为息,有心则有息,心动则息动;无心则无息,心静则息定。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呼一吸故为息,不呼不吸亦为息。

又曰:“凡人之息以喉,仙人之息以脐,真人之息以踵。”

谚曰:“人活一口气”,这里的“气”应是指先天之元气(炁)!那么人每呼吸一次,便会消耗一份来至先天的元阳真气(炁)。那么凡人的一呼一吸,亦即一生一灭;如此通过修炼、返还至先天境界就可以不呼不吸,如此则可不生不灭!正是“大道至简”也!

古人曰:“人禀天地之炁数有限,则应宜于保养,炁存数即存,炁尽数即尽。”故培元固气(炁)为佛道两家修行的重要法则。

1、呼吸快慢与寿命

现代生命科学测定,呼吸频率快的生物,元气(炁)消耗得也越快,因之寿命也越短。反之亦然,呼吸频率越慢的生物,寿命就越长。事实正是如此:

狗每分钟呼吸30余次,其寿命就很短;

人每分钟呼吸约17、18次,寿命约在100年左右;

蛇每分钟呼吸2次,其寿命可达700、800岁;

乌龟每分钟呼吸5次,它们的寿命可达300岁以上,玳瑁可达1500岁。

至于寿高千岁之树,它们根本就不用口鼻呼吸,主要依靠“体呼吸”来维持生命,因此不要小看植物!要知道,我们人类众生凡夫只知用口鼻呼吸此华山一径。其实东方佛、道两家的修行者们早已知道了这个生命奥秘!

由此可见,呼吸之道分为:后天生命一呼一吸之“凡息”;与先天性命不呼不吸之“真息”(真息无息)。

而“脐息”、“胎息”则为从后天生命的一呼一吸、一生一灭之“凡息”,过度到先天性命的不呼不吸、不生不灭之“真息”之重要桥梁。如无此桥梁,修行者即使精通天下所有大法、秘法,神通如何广大也没用。没有“脐息”、“胎息”这个基础,必难返先天无极、圆明之道而跻身天仙、金佛果位!最终还是会被业力牵引而去参与六道轮回。

如此一来,佛祖教外别传的长久住世之法,老子教内真传的长生久视之道,两者其实至简至易、异曲同工,简易得只两个字而已:呼吸!

故古人曰:“不根于虚静者定系左道,不归于简易者必是旁门!”伍冲虚真人更明确指:“达观往昔千千圣,呼吸分明了却仙。”

2、佛家修息之例,佛弟子曾请求佛祖传援修身之法,佛祖当下便说:“我们应该在生命存在的根本形式上寻找修身之法。那么你们说说,生命存在的根本形式表现在哪呢?”有弟子说:“生命存在的根本形式是呼吸,有呼吸便表示有生命!”佛祖说:“对啊!那么修身就应该从呼吸上修!如果一口气呼出去却不再进来,此生便是终结了!”佛祖当即传授了观出入息的安般守意法门。后又再传援了在此基础上加修的“白骨观”,一直修到白骨流光,就上了一个台阶了。当然,除了这两个基本的修身法门之外,佛祖还传援了更高层次修证长生不死的命功“教外别传”,但只传给了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后来又传了阿难、宾头卢等。佛家这一性命双修的“教外别传”大法,在达摩老祖150岁时传入了中国,其著作《了道歌》说:“三家法一般,莫作两样看。性命要双修,乾坤不朽烂。”

3、道家修息之例,中派大师李道纯有诗为证:“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功夫,为佛为仙不劳力!”

炁的生命学之“掌握呼吸,掌握命运”

二、生命过三关

新生命体受孕成胎之初,道家代表的是“天命元神”、佛家代表的是“阿赖耶识”,有俗称为”灵魂”者,挟其相应的生命能量“先天一炁”,以“圆陀陀、光灼灼之先天一点灵光”的形式,进入于父精母血交媾而成的坯胎之中,成为新生命体的“生化之理、不息之机”。此时若无“天命元神”或“阿赖耶识”之“灵魂”入体,则十月怀胎生出的也必是一个死胎无疑也!

父精母血交媾而成的新生命体,是后天生命之基,为先天性命寄居之体,故此有生有灭,那么它“既然是吾人顺化人道生儿育女之具,也必然是修真证道逆反先天道源之器”。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双重功能,故此真人张三丰说:“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坚持性命双修、佛道共参的伍冲虚真人说过,人这个生命体顺行人道之序要历经“三关”之变:

第一关,受孕成胎,先天性命带着“灵魂”的“轮回种子”入胎,以了历劫之因,完成命定的“果报”。胎儿形成之后,从无息到渐有“胎息”。胎息一启动,立判性命!即圆满的先天性命分离——性与命分离:性潜于顶(上丹田泥丸内院);命归于脐(下丹田炁穴玄关)。这对从先天而来的“神仙夫妇”,阴的性灵与阳的命炁从此就分离了,也不再互通消息,直至下丹田坎卦中的先天命炁耗尽,人老物化,先天性命最后不得不离体而去而呜呼哀哉,复归性海无极。最为可惜的是,这个先天性命带来的智慧和能量即“先天之炁”,竟然没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造成了人体生命潜能的最大浪费!

第二关,胎息一启动,新生命体即进入后天生化顺序,直到十月胎圆而呱呱坠地,“脐带剪断,地覆天翻”,

第三关,闯过了第二关,胎息遂化为后天口鼻呼吸,以汲取五谷精微而生长发育。此时:

下丹田元气(炁)藏于炁穴,而成为后天生命的呼吸之根,名曰窍中之窍;

上丹田第八阿赖耶识、元神,则隐于上丹田泥丸内院,叫做天中之天;

第七末那识、识神则存于中丹田绛宫黄庭,称为心中之心。

由此可见,先天性命落入后天色身后一分为三、各司其职,在生命这大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动人的生命活剧,既当演员,又充观众,直至最后曲终人散、各奔东西。

通过后天呼吸,生命体滋养培育至男16岁、女14岁,则天癸至。即后天色身补养至神、气、精之三全状态,人的生理机能尤其是性机能的成熟,人就能够担当顺行人道的神圣职责,从此生子育女而生生不息。

张三丰说:“顺行之时亦即逆行之时”、“捉住元初那点真,万古千秋身不朽。”道家的金丹之道正是逆修之道,此时若将欲顺行人道而外游的“元初精气”,依诀收归根窍,培育温养,并进一步“还精补脑”,令下丹田元炁(夫)与上丹田元神(妻)在后天色身中重新团聚,复还其来时的本来面目,结而成丹,育而成胎即“道胎”,就能成就法身而重返先天。

而要令这一对分别己久的“神仙夫妻”团圆而重铸性命、再造乾坤,也必须要有“媒婆”的牵线才行!

而这个“媒婆”是现成的,正是自身的“胎息”也!故古人曰:“中宫胎息号黄婆(媒婆)”;“胎息无息,无息则三家相见”——“三家相见结婴儿”,就能育就“道胎”。

三家者:黄婆(媒婆)胎息为一家;上丹田元神为一家;下丹田元炁又一家。

炁的生命学之“掌握呼吸,掌握命运”

三 、宁心与调息

佛、道二家修炼法门有两大基本模式:调心止念、调息宁心。

不同之处是,佛家一般不主张守窍,只关注出入之息,数息、随息,至息止而观慧,见性而明心。至于色身这个“臭皮囊”不必太过于关心,认为“心无病则身无病”。

但是,修持长久住世的“教外别传”则不止于此,与道家下手功夫可谓大同小异。

道家特别强调凝神守窍,以开发关藏在下丹田玄关里面的先天元炁,对色身进行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造,使之达百病难侵的金刚不坏之体,为尔后的“三年乳哺”、“九年面壁”打下牢固之基!

心不守窍,心息不依,神气不注,玄关不开,生命体的健康层次则难以向上升华。

1、调息不如调心,“守住本心胜过一切法门。”对于心性容易宁静的利根之人,可参考此模式。如《参禅日记》中的金满慈老太太,第一天上座放松入静,便心如止水、一念不生,甚至想生一点杂念起来都不可能!

2、以调息而宁心,但大多数人、尤其是中下根器之人,入静止念则比较困难,杂念反而越止越烦;特别是静修过程中不期而冒出来的“游思杂念”,可谓防不胜防。古人云“家贼难防”,则宜采用调息宁心模式,以息止念而循序渐进,方可有望制服“家贼”。

炁的生命学之“掌握呼吸,掌握命运”

四、降龙与伏虎

南怀瑾说:人的呼吸平均18次/分钟,24小时共25920次。脉搏72次/分钟,为呼吸次数的4倍。有趣的是,太阳系统的运转,也是25920年为一个周期。

人的思虑与气息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是念头先动,气再跟着动。只要念头清净了,呼吸也就放慢了。识神受后天心中阴气时时流转的影响,一刻也不能停留,因此我们的思想停不下来。即使睡觉也梦幻不断。

心动气则动,气动心也动、念也动。因此要把气降住,才能做到念不动。

人的思虑随气息而生,气息的作用就是以念头表现出来。《周易参同契》经典名言:“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心与息乃同类也!故依息而制心,比较容易收敛。心息相依,心气合一,泊然大定,定而生慧。

心念跟气是离不开的。可是心念跟气息又有两个分途。只有当你心念专一的时候,那个呼吸就是停止的!所以调服心念叫“降龙”,收敛气息名“伏虎”,龙降虎伏,妄念不生。

凡人之息以喉:打坐时,先注意自己的呼吸,呼吸粗大就是“风”,这样的呼吸只能到达肺部,是为“喘”也;

仙人之息以脐:入肺部再深一点,才叫“气”,到达丹田、肚脐那里,那个还只叫“炁”,此时接通了元始祖炁;

真人之息以踵:再进一步,好像停留了,不呼不吸了,那个才叫“息”,真息无息,也叫“先天一炁”,它是圆满无缺的,无须呼吸。

伍冲虚真人说:一呼一吸故为息,不呼不吸亦为息,先天一炁之真息。真息无息,无出无入,不生不灭、圆满自在!

我们这个气,鼻子呼吸是很粗的;进一步是心肺部分的呼吸;再进一步,普通所谓丹田呼吸。胎息,都在肚脐或以下,再进一步,息到达足根,叫真人呼吸,整个的停掉而气住,不需要呼吸了,脉也极少跳动了,息停脉住,杂念则不消而自消。

“先天一炁”就是不呼不吸之息,这时候我们的后天呼吸宁静了,身、心、性命都空了,没有感觉了,此时就会发生“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要自己完全空虚到极点,“至虚极、守静笃”才能发生,并不是说“先天一炁”从虚空中给你掉进来。

我们下丹田的“坎”卦中有至阳之气(炁),即坎卦中间的阳爻之炁——水中之金炁,先把这个炁控制住,呼吸之气不动了,上丹田“离”卦中爻的思虑之心也就凝定了。所以过来人云:坎离一交,杂念自消。

“息不止则念不止,息若定则念即定。”故陆潜虚云 :“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这就是调息止念的辩证法。

黄元吉真人也再三告诫:“苟不求养气而徒曰养心,无惑乎终身不得其心之宁者,多矣!”我们还是要充分应用“养气培元”这股绳索,迟早拴住、制服“心猿意马”而气定神闲,使水源清净而源清精真。

神与气也是同类。神动则气随,气伏则神定。如果我们的思虑之神,老是外驰于花花世界,追逐声色利禄,气亦外泄而去,久之则气虚体槁,寝食难安。故而虚靖天师告之曰:“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赤子自然结灵胎。”

炁的生命学之“掌握呼吸,掌握命运”

总而言之,有效无效,神光内照,日久功深,水到渠成!

当然,像金满慈夫人那样的利根之人,从任何一个法门入手都能很快上路,中、下根人则要难一些。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循调息宁心模式而进,较为稳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