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呼吸”的道路 可蓄水的绿地 海绵城市:一个国家命题正在庄河探索

能“呼吸”的道路 可蓄水的绿地 海绵城市:一个国家命题正在庄河探索

能“呼吸”的道路 可蓄水的绿地 海绵城市:一个国家命题正在庄河探索

将军湖湿地片区整体效果图

城市应该建成什么样子?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城市飞速发展,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区块式的城区格局,让人们体验着现代都市的便捷和时尚。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而生:城市内涝、水系污染、城市热岛……2014年12月31日,我国正式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一场有关城市发展的国家思考拉开序幕。

2016年4月,庄河入围全国第二批海绵海城试点城市,不但成为辽宁唯一入围城市,也是东北地区唯一入围的县级城市,全国仅有的两个县级试点。

能“呼吸”的道路 可蓄水的绿地 海绵城市:一个国家命题正在庄河探索

将军湖循环湿地

三年试点、国家命题,庄河被委以重任。

国家试点项目如何落户黄海之滨的小城,庄河的入围有着哪些特殊意义,又承担着哪些探索职责。思考这些问题,或许将为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探索:国家试点落户庄河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从学术讨论到正式在大众面前亮相,“海绵城市”概念的面世带有浓重的国家色彩,城市应该建成什么样,“海绵城市”是我国在城市建设理念上的深层思考,是一次城市建设理念的革命。

何为海绵城市,从概念上而言,海绵城市即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015年,我国开展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共有16座城市入围,2016年,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共14座城市入围。海绵城市试点连续两年迅速在全国展开,同时又标准严苛,仅30座城市入围。从中不难看出,海绵城市建设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庄河跻身其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海绵城市试点工作竞争极为激烈。在申报材料中,记者看到,申报试点项目共分六大类54 个示范项目,包括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类25 个、海绵型道路与广场类13 个、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类1 个、海绵型公园和绿地类5 个、管网建设类5 个、能力建设类5 个。其中还包括工作机制、专项规划、区域条件、治理成效、前期工作、工作机制等内容。整个材料共计31页,仅案例介绍就多达14个。

庄河市海绵办介绍说,在申报过程中,共有17座城市进入竞争性评审,其中不乏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最终14座城市入围。在综合评定中,庄河位列第5位,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入围县级试点之一,同时,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县级试点,是辽宁省唯一入围城市。

战略:海绵重构城市系统

“生态立市”是庄河市始终秉承的发展理念,“大连后花园”、“这里的空气有点甜”,庄河优质的生态环境最为人津津乐道,这与庄河城市发展理念息息相关。近年来,庄河先后获批“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大连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先行区”、“北黄海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城市”等试点示范区建设,“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庄河的城市发展始终。

海绵城市建设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更触及到了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现代化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在我们享受着现代都市带来便利的同时,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将是塑造我国未来城市形态的关键所在。

庄河海绵办认为,海绵城市的理念其实贯穿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海绵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载体是市政设施,但却是对城市综合系统的一次重构,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城市系统重新梳理的过程。

海绵城市建设之于庄河就像是一根引领发展的指挥棒。

牵一发而动全身,庄河没有单纯地将海绵城市建设视为一个项目建设,而是将其定位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借“海绵”之力引领全方位的创新变革:机制体制创新、投融资体系创新、城市总体规划修缮、工程建设制度创新……转变思维,深化改革,大胆实践,从技术创新到体系建设,庄河着力推动城市发展升级转型。

庄河首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海绵办,包括综合组、资金组、技术组、工程组及宣传组等5个职能小组,实行由分管副市长任海绵办主任统筹协调的工作方法。从组织架构上,将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与此同时,印发了《庄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试行)》,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纳入到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实现了从组织架构到具体实施的全面贯通。

此外,庄河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并编制《大连市庄河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形成一套完善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及系统顶层设计框架。将海绵城市理念系统贯穿各层级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强制性内容。在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上,颠覆原有城市规划理念,统领城市未来建设。

在项目审批环节,庄河实施多部门集中审议,一次会议完成35个事项审批;提出“小政府、大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全新管理机制;建立本级政府考核机制,实行每月进行一次总调度,分管副市长每周进行一次调度,海绵办每两天上报的工作协调和调度机制……诸如此类的创新之举必将为庄河的城市发展积攒力量。

能“呼吸”的道路 可蓄水的绿地 海绵城市:一个国家命题正在庄河探索

建设:先试先行开拓新路

按照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庄河市海绵城市建设重点解决滨海平原与丘陵地区“洪、涝、潮”三重压力导致的洪涝问题、水生态保护及修复、土地盐碱化治理三大问题。

从临港产业园生活配套区、大学园区域,到昌盛片区、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21.8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犹如一张白纸,从一砖一瓦的设计,到一草一木的培育,乃至一整套系统的运转,庄河将五大试点片区绘制成一幅生态之城的美景。

国家试点,即具有开拓性的尝试。没有先行经验,没有复制样本。海绵城市建设从开始就是创新。

庄河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上进行突破尝试,逐步推行“以水定城、绿色排水”的雨水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形成“灰绿并重”、“绿色优先、灰色为辅”、“纯绿色”适用不同城市雨水基础设施发展阶段的建设模式,实现从雨水传统的“灰色快排”模式向“绿色慢排”模式的平稳转变。

具体到不同片区,庄河试点区基于现状问题及系统建设方案,共梳理示范项目143个,其中,工程项目122个,能力建设项目21个。

日前,记者从走访五大片区建设现场,许多新的理念和设计都让人耳目一新。在将军湖片区,一种外观与普通方砖相仿的方砖采用蜂窝式结构,可以瞬间排水,同时,在方砖下铺设排水管线,渗透下来的积水可汇集到排水管线中。同时道路两侧的绿地也采用了新的布局,不但低于地面同时起到排水渠的作用,而排出的积水还要通过碎石等自然过滤的技术,实现净化才排入河道。

在九成在智慧城片区中,每个建筑都被一圈绿化带环绕,常见的楼体排水管直接与绿化带相连,雨水流淌下来先灌溉绿化带,然后经过绿化带的排水口再排向水渠。而在园区外的道路上,整条马路旁是十余米宽的草地,草坪都低于路基形成天然的“排水渠”。

意义:打造北方海绵样本

庄河、小寺河、鲍码河,蜿蜒流长从庄河城区流淌而过最终汇入黄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造就了庄河优质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种种问题。

庄河地区降雨以高压型、气旋和冷涡型暴雨居多,由于山区向平原过滤地势导致上游来水快、下游排水慢,导致“洪、涝、潮”同时发生,加剧洪涝风险。

此外,地下水过量开采、河道水位低于海平面导致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三河入海口湿地区域受河流上游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发展区域经济、实现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关系到整个大连市、辽东半岛地区生态安全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迫在眉睫,意义深远。

庄河是我省唯一入围的试点城市、东北唯一入围的县级试点、全国仅有的两个县级试点。庄河的先试先行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这不仅是一座城的受益,更可能成为惠及北方地区的城市发展模式。

对于庄河而言,本次试点工作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政策资金扶持,3年奖补资金12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市政建设发展,城市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同时,在试点期间,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设计团队为庄河城市规划操刀,一大批优秀人才将涌入庄河投入海绵城市建设,不但为庄河未来发展提供智库和人才保障,更极大地提升了庄河的城市知名度,为庄河的下一步发展注入活力。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庄河先试先行,通过不断试验,进行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在技术上,庄河市试验了不同结构的铺装材料、不同植物和不同融雪剂的测试,可为东北地区其他寒冷、沿海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基于基础数据监测平台、智慧管控平台建设,结合庄河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数据海绵,集成所有海绵城市本底数据、实施效果、试验数据,深度挖掘海绵价值数据,提炼出可复制推广的适宜性技术与建设经验。

海绵城市建设还为庄河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深化改革的巨大空间,在过去两年中,庄河市初步实现了在体制机制建设上的创新,在行政审批、投融资等方面探索出新的方式。

这些宝贵的尝试将凝聚而成“庄河经验”,为中国北方海绵城市建设树立新样本,成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新模式。


稿源:半岛晨报、海力网首席记者王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