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 需重点关注两大变化

时报时评

周子勋

春生万物长,雨落逢初夏。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参会代表除了来自涵盖全球五大洲各个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外宾,还有不少企业嘉宾参与,包括世界500强企业90家、中国500强企业78家、央企100余家、民企200余家。

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六年时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明显成效,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早期成果开始显现,参与各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年均增长5.2%;中国同沿线国家共建的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了近30万个就业岗位。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区域和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升级版”。通过“一带一路”可以促进贸易多元化,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源,可以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格局。

展望未来,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时需要重点关注两大变化。

第一,“一带一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要更加注重与当地需求相匹配,特别是要能为当地带来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拉动当地就业。更为重要的信号是,随着近日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说明“一带一路”开始面向发达国家开放。从欧亚大陆范围来看,“一带一路”很重要的链接对象就是欧盟。目前,欧洲已有卢森堡、波兰、希腊、匈牙利和葡萄牙等多国加入“一带一路”合作。要指出的是,欧洲已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政策沟通委员会”,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沟通窗口,透过这一平台不仅可以汇集双方的需求,还可以就“一带一路”政策上关切的问题进行深度沟通。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和欧盟的合作将进一步升级。以金融合作为例,未来中欧可能在电子商务金融通路、沿海自贸区大宗商品基准定价金融创新等方面展开合作。

第二,“第三方市场合作”将成为今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指中国与相关合作国家在第三国进行的合作。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这样的机制创新,可以将中国在中高端制造产业的优势同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与高端技术相结合,为双方在第三方市场开展产业投资等国际合作提供融资支持,为第三方提供高水平、高性价比、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避免招投标过程中的恶性竞争,真正实现“三方共赢”。目前,中国已与英国、荷兰、新加坡、德国等近20个发达国家签署联合声明或谅解备忘录,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大力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下一个阶段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方向。此前国家发改委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署的备忘录也表明,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在多元化,可以建立不同层面的合作,这对今后“一带一路”合作模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