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夫婦,準備把房子賣了去周遊世界,賣房錢用完後拿退休金住養老院。值得嗎?

司馬大師說


我們接受的都是傳統文化的教育,生兒育女,扶老攜幼,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福利分房沒有我們的份。我們的父母沒有給我們買房買車,現在他們都已是耄耋之年,我們還要贍養父母。我們要給兒女買房買車,要給自己買房買車,我已經當了整整20年的房奴,現在快60歲了,我還欠著6年的房貸,2年的車貸,雖然每月也有6千多的退休金,但只能偶爾外出旅遊,更沒有想過賣房子去旅遊的。沒有了房子,就沒有了家,沒有家就沒有幸福感。即使我有2套房子,我也沒想過賣一套的想法,留給兒孫才是正道!


綠秋葉1


我也是花甲之年,我也有退休金,我的孩子們也都功成名就,我也想不帶孫輩去周遊世界,也想過一個無憂無慮瀟瀟灑灑的晚年,而且我還有很多年輕時的理想夢想沒有實現,也想趁著現在還沒老好,再努力一下,讓自己沒有遺憾!

可是,當我看到孫輩那有著我印記,天真爛漫的臉龐,想到子女們忙工作忙家庭那辛苦的模樣,就沒辦法不憂不慮,也沒辦法瀟灑,越帶小孩越有感情,把周遊世界又變成了理想和夢想。

說到房子和存款,那是我給自己留得後路,也是我自己養老的保障,永遠都不能動用。

如果老人不幫子女帶孫輩,花光自己的積蓄,賣掉僅有的住房,退休金只能維持住養老院,我不相信,這些老人還有什麼幸福而言?子女還會怎樣去愛他們?

我認為這些老人就是自私,在囯內,生個病(不算特大病),就要花掉十八線城裡的一套房子錢,自己沒有積蓄(這和從來沒有是兩碼事)兒女還會很關心很熱情的拿錢給你治那未知數的病嗎?

在有生之年愛孩子愛孫輩,就是愛自己,當你病床前時刻圍繞著兒孫,當你離開這個世界還會被孫輩記住: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愛我,這就足夠了!

我是中國的傳統奶奶,我的財產就留給我的孫兒們,決不會為自己的自私敗光家產,然後成為兒孫的負擔!


曉曉82527935


可不行,可以旅遊、散心。但是,必須留夠養老錢,不然去養老院也遭罪,這是所有老人無法逃避的問題。我父母臨過世前大約八年左右開始得了心腦血管病,自己不能管理工資存款,靠兒女搶救。爸媽把錢交給最信任的女兒、就把家中財政大權教給我,讓我管家,如果沒有我盡心盡力為他們理財,求醫問藥,反覆住院,一切無法想象,氣也沒辦法,因此無奈啊!還是在子女和養老之間、留有餘地,萬一糊塗了,自己管不了錢可咋辦?這是我爸家真實經歷。


平板電腦百靈鳥


我覺得挺值得的,心裡還挺羨慕他們的,難得老兩口步調一致,還能有所行動,我曾一度想把房子賣了,買個房車我們拉著老媽走到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無奈理想很豐滿現實也很骨感,有太多的牽絆在其中。其實退休後,有條件的夫婦就應該按自己的想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點兒一點也不為過,可如果按老媽的想法覺得年老了就得有個老窩,這樣才能過得踏實,心裡才有所依,否則就覺得老是漂著的。所以每個年代每個處境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想法,都很正常,我現在也變得比較務實了,只要自己覺得退休後日子過得充實,有樂趣有喜歡忙的事,自在舒心,那就是最好的退休生活了。


書口木子


我是五十多歲的人,經濟條件中產偏上。曾經也是被煽動、盲目地認為,人一輩子不容易,現在有條件了,應該獎賞自己,近幾年越來越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的本質,就是一碗飯一張床,其它的都是額外的,人不應該有太多的慾望,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永遠不會徹底滿足。滿世界去旅遊,是尋求快樂生活的一個手段、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我現在每天早晨在公園走3公里,白天做一套自己編制的體操(至少一小時),晚上再到公園走3到5公里,看看喜歡的歷史書籍,結合參觀博物館。每年在國內去兩三個地方看看山水和歷史古蹟,感覺良好,一年下來並不花多少錢。平時我的生活比較簡樸(但注重營養均衡),不是吝嗇,而是不喜歡所謂的奢華生活。按照中國人的傳統,適度幫助下一代,偶爾參加一下社會上的慈善活動。感覺生活很充實。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我們不去評論,自己感覺快樂就好,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對下一代負責。


xujianpingping


私信邀請,那真的回答一下了,首先需要賣房周遊世界的肯定不是特別富裕的人,屬於中產階級,又可以分為三類人,一種是無兒無女,一種是二女不孝,一種是普通人家,第一種,這個辦法可取,無兒無女沒有牽掛,當然還有一個前提,就是你這套房子賣了是不是夠你去旅遊?是不是夠你住養老院。是不是夠你去世了,你的老伴還有錢繼續活下去。第二種也是可取的,當然難點和第一類相同,畢竟老了,要為剩下的時間做出考慮,第三種,如果二女經濟還可以也是可行的,畢竟你玩夠了,還有兒女給你養老送終。總得來說,這種方式不可取,房子就是你的家,你的窩,你自己的天地,如果連個窩都沒了,那就是孤魂野鬼,總會覺得空落落的,下下棋,喝喝茶,逛逛街,遛遛狗,喝喝小酒,打打小牌,沒事回憶下青春,感嘆下時不待人,時而登高望遠,時而搖扇乘涼,旅遊不是唯一消遣方式,難得的是樂在其中。


樹上的雷電


我國風行旅遊,也不過是十幾年到二十年的事。上世紀90年代以前,旅遊一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到現在,旅遊對很多人來說,也是精打細算之後的適當旅遊。並不象媒體宣傳的那樣熱鬧,彷彿全民都在旅遊。


世界這麼大,誰都想去看看不假,但是,一想到住宿費、車費、景點門票、吃喝拉撒費用,好多人只好放棄了。不得不承認,小打小鬧的旅遊,人們承擔的起。但大規模的周遊世界性的旅遊,在目前的薪資水平下,很多人是承擔不起的。

象這對退休夫婦,為了籌集周遊世界的費用,競然要賣房,從普通人角度看,非常不可取。


因為,旅遊實在是生活的奢侈品,而不是生活的必須品。人旅遊是因為有錢,才享受旅遊的快樂的。沒錢,賣房去旅遊,這象人罵人說的:“狗吃青草,學羊。”“豬鼻子上插兩根蔥,裝象。”這樣,掏血本旅遊,旅遊的過程會快樂嗎?旅遊的過程能怡然自樂?

賣一套房,若是在一二線城市,還能賣不少錢,夠到國外去旅遊一年半載。若在三四線城市,房子賣個幾十萬,也不過夠旅遊三兩個月。三兩個月後,旅遊回來,住哪?住到養老院裡,晚年生活就幸福了?如果,住到養老院裡不自在不快樂,那怎麼辦?想住回去,房沒了,想和兒女住,女婿、兒媳能答應?勉強答應了,住在一起能幸福?這不是給後代兒女添亂嗎?

不要以為,自己有退休金,無房無存款就可以。病了,有國家看病。住,有養老院。實際上,人生有很多意外事件,單靠每個人月的退休金是無法保障的。


再其次,真的是給兒女房不留,一分錢不留,自己到死時,吃光花盡。這不符合中國人的做人傳統,兒女沒有繼承到父母財產,若兒女工資微薄,你讓兒女拿什麼孝順你們老兩口呢?再用“孝”這個道德綁架?

把房賣了,錢都花光了,然後老人百年了,兒女們只能聽天由命,我覺得這樣的父母太自私。


瓜熟而代


賣房周遊世界,我認為是值得。

辛苦了大半輩子。世界那麼大,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能在花甲之年,豐富生活。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值得提倡。

好多人說,家是溫馨的港灣,房子賣了,家沒了。我認為,一家人相輔相成,哪裡多是家。租房,睡橋洞,也辛福。房子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是一堆水泥磚塊,餓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當被子,辛福快樂才是自己的。

個人觀點,關注您




小城青田


退休夫婦,準備把房子賣了去周遊世界,賣房錢用完後拿退休金住養老院。我覺得這是老夫婦的事兒,與別人無關。


在前幾天的回答中我提到過一個人,就是文學家、翻譯家楊絳先生,她的話很有道理: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後來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是的與他人毫無關係。退休夫婦,在沒有違法和損壞他人利益的情況下,怎麼活是他們的自由。

在退休後,趁著身體還好,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實現周遊世界的理想,真的令人敬佩和羨慕。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在有限的人生,活出無限的精彩,真的要為這對老夫妻點贊!

人生一定要有詩和遠方,到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上高原,去湖泊,走出國門,周遊世界,聽著都令人嚮往。但只有理想是不行的,重要的要有實現理想的勇氣。通過自己努力,把創造出來的財富,用來實現理想,是很幸福的事兒

祝福這對老夫妻旅途愉快!一路平安!


快樂的拉磨驢子


你己退休了,有一奎房想賣了,旅遊世界,用完了,再用退休金進養老院,你問值嗎?我個人認為值,我沒文化,只看你想法分說一說,第一,你有這想法,證明兒女們是成功人士,不與你爭家產,即然是成功人士,你把房產留給他們有用嗎?兒女們有能力掙啊,要是兒女們沒能力,你也就沒這種想法,第二,至於說你把賣房子的錢用完了,我認為也值,你辛苦了多半輩子,為兒為女也貢獻了前半生,難得現在,你兩老都,身體狀況,精神狀況,有這麼好,世界這麼大,外面未知的東西只能在電視裡才能見到,要知道,象你們這種情況,`一輩子只有一次性機會,寸,現在有那麼好的精力,出門親眼見識見識各地方的奇異風俗,享受享受異國風景,也不枉來世間走一走,是每個老年人追求的目標和理想,錢用完了,不要自責愧對兒女,聰明的兒女們,他們懂得多,學得多,知識廣,這麼好的社會他們也會以你為榜樣今後過好自已的人生,至於兒女們對你的看法,孝心多與少,就順從自然吧,第三,你說拿著退休金進養老院,我想應該爭取兒女的意見,看最後身體情況,和精神狀況,再下結論為最好,這是我個人的想法,值。因為我有你們同樣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