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南陽位於河南西南部,經濟發展雖不如省會鄭州,但在河南境內也算是能排上名字的地級市。據數據統計,2018年,鄭州GDP為10143.32億元,排名第一;洛陽GDP為4640.78億元,排名第二;南陽GDP為3566.77億元,排名第三。

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在河南17個地級市中,南陽能排到第三,足以證明南陽的實力有多雄厚。然而,打臉的是,南陽市卻有不少貧困縣,除鄧州、新野、西峽、唐河4縣外,剩下的7縣全為貧困縣。

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不過,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河南省扶貧開發辦近日發通知稱,鎮平、內鄉、方城將被取消貧困縣稱號,而南召、桐柏、社旗、淅川將於2019年底摘掉貧困帽子。做不了百強縣,貧困縣稱號也將不保,不知道當地政府是該開心,還是該慌張呢?

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在南陽的這幾個貧困縣中,有人說淅川是不該貧困的縣,因為淅川要歷史有歷史,要資源有資源,經濟發展卻不如意,2017年末,淅川縣政府還有29.77億的債務餘額,實在令人費解。

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眾所周知,淅川歷史底蘊深厚,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據史料記載,楚國最早的國都,因位於丹水之北,被稱為丹陽,就位於現在河南省淅川縣境內。從淅川縣出土的楚國令尹子庚墓及周邊的淅川楚墓所挖掘出的大量文物,就可以得出"河南淅川即為楚國的丹陽"的結論。

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在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淅川依山傍水,還擁有眾多旅遊資源,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香嚴寺、荊紫關古鎮、丹江大觀苑、八仙洞、坐禪谷、神仙洞景區、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都是淅川拿得出手的旅遊景區。

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可惜的是,楚文化、豐富的旅遊資源對淅川的發展似乎並沒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貧困依舊存在。有淅川當地人給南陽君發私信稱,淅川浪費了好的旅遊資源……

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那麼,淅川縣貧窮的原因是什麼呢?

對此,一些人認為是地理位置造就的,淅川地處豫、 鄂、 陝交界地,一腳踏三省,也沒踏出個好命來。在南陽,淅川屬於邊緣城市。而淅川縣山、水資源多,交通上很不便利,也就是最近這幾年才開始廣修路。今年3月,澠(池)淅(川)高速西峽至淅川段正式開工,這意味著淅川縣未來會更加便利。

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淅川人認為,南水北調是造成淅川貧窮的一個原因。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也是工程主要淹沒區和移民安置區。淅川移民搬遷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先後兩次大遷移,動遷人數達40萬,是中國水利移民第一縣。

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而為了保證乾淨、衛生的水源,在移民之外,所有與水有關的養殖、醫藥、化工廠全部關閉,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經濟的發展。

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有數據顯示,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後,淅川新增淹沒面積144平方公里,佔庫區總淹沒面積的47.6%,淹沒耕園地13.1萬畝,佔庫區總淹沒耕地的51.1%,庫周肥沃良田幾乎淹沒殆盡;涉淹集鎮3個,公路548.7公里,關停並轉遷企業130餘家,各項淹沒實物靜態損失達90餘億元,主要淹沒指標居庫區兩省六縣市之首,相當於湖北省庫區五縣市總和。

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南陽淅川還會是貧困縣嗎?

可見,淅川為南水北調工程做出的犧牲太大了,20多年都沒有翻過來身。如果沒有南水北調,淅川會不會成為南陽的經濟強縣?或許吧。

如今,淅川正在想辦法打出旅遊這張王牌,大力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祝願淅川縣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