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华县高塘中学

我的母校高塘中学

作者 刘亚琴

嚷嚷了一阵子的高塘中学要撤并传闻,让人很是揪心。

当这个塬区历史悠久的最高学府,我们塬上一代一代的学子们心中的圣地,他们放飞梦想的地方,他们留下多少青春印迹的地方,即将要消失时,相信很多人也会和我一样,心中是多么怅然,多么不舍。那些遥远的往事,便如潮水般滚滚涌来……

我的母校——华县高塘中学

我曾于一九八五年至八八年就读于高塘中学。初入学的日子,人地两生,我一时难以适应,时常站在宿舍窗前,望着寺城子村的高崖暗自神伤。很快的一切进入正轨,排了座位,仍然沿袭着初中的老传统,一男一女坐一个桌子,只是中间没有"三八线"而已,班主任魏凤男老师很严厉,同学们都有点怕他,在他的严格管理之下,我们一个个都是刻苦学习的好学生。(真用功没有只有天知道)。

慢慢地,同学间也熟识起来,我也渐渐融入到这个集体中了。只是我坐前排,和坐后面的同学鲜有交集。男生有人住教室里,白天被子就叠起来摞在最后边靠墙的桌子上,教室的最后面是男生们的聚集地,也是班里最活跃最热闹的地方,课间饭间闲谝声不绝于耳,伴着时断时续的口琴声,给我们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乐趣。那时候流行吹口琴,好像男生中有好多口琴,或许是合伙借用吧,吃过中午饭,教室里就有口琴声传来,吹着流行歌,美中不足有的音准差了点,这些免费的“音乐会"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虽然我坐前排,和后排的同学还很生疏。于是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一次我上街回来,路上迎面走来一位高高瘦瘦的男生,就在和我快要擦肩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一句:"你这是上街去了?"我愣了,左瞅右看,再回过身仔细地搜寻了一遍,没人么!噢,敢情他这是问我呢,我顿悟过来,脸上一阵发烧,路上能打招呼,肯定是自已班同学了,我竟然不认识,这事弄的多尴尬,我很窘,只有吱唔着落荒而逃,唉唉,多不好意思。

我的母校——华县高塘中学

高一时的元旦演出给我印象很深,才华横溢的魏老师写了一个眉户短剧,剧名儿是什么忘了,由我班三名同学参演,在魏老师精心指导下,那次演出大获成功,饰演“玲玲娃"的郭引云同学,扮演其母田迎春的何淑芳同学因为此剧全校闻名。我当然知道,在排练期间,郭引云被要求严格的魏老师不知骂哭了多少次,任何小小的成功都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的。

高一换过好几个同桌,其中一个留着小胡子,说话粗声粗气,让人看着不大顺眼,待我也不大友好,于是我们连看对方一眼都懒得抬眼皮。难能可贵的是,就是这样的两个人,考试时候的配合却出奇的默契,他特长理科,考数理化答完卷之后就自觉地放在中间,我也心领神会,也不客气地照抄,看我抄完了,他压低声问一句:"完了么,我交卷呀!"我示意。我文科好一些,考试时也是投桃报李,复制一下,只是角色做个调换。轮到考英语都傻眼了,两人都不会,但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偷偷地让后面的同学把答案写纸上揉成纸蛋蛋,隔空轮过来,然后我和他交替照抄,然后交卷,考试结果成绩都还行,这叫成全别人也是在成全自已,没人看到弊。

高二时我进了文科班。情窦初开的花季,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些事想拦也拦不住。火眼金睛洞悉一切的老师排座位时别出心裁,让两男或两女坐一桌,插空坐,像农村妇女纳鞋底赶门的办法,然而异性相吸的物理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于是大着胆子私自换座位,干脆直接,后边就有人效仿,互生好感的两人就坐一块了。无奈我实在即不美丽也不动人,普通到扔人堆里都找不见,于是也没男生想和我坐,等到有一天,同桌羞涩地充满歉意解释她要和xx坐一桌了,我则笑言:"重色轻友的家伙!"嘴上挽留实则心里乐开了花,这样,她和男同学坐去了,换给我的同桌不也是男同学吗?从开始的三三两两,到后来几乎都是男女同坐一桌,初偿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好处,妙不可言!大有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势头。呵呵,打住,别想歪,没有后面那句了。其实同桌的男女生未必都是早恋,原因么,你懂的!

校园爱情经不住现实的磨砺,毕业后大多都各奔东西,只有极少数人修成正果,为他们祝福!

学生们来自塬区五个乡镇,着装及生活习俗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阳,圣山,大明金惠下片的学生相对穿着时尚,上学骑自行车,在学校灶上吃饭的多,混的好的"学生领袖"多,沿山的学生提馍蓝馍布袋的多,穿着土气,一般的人我从外在上能辩别出他家是那儿的,可是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位同学,看那样儿我想当然地以为他是金惠的,于是在大家猜测中我说他是金惠的,许多人都信了,我越发看他更像金惠的,过了很久,有人知道了,和我说他那里是金惠的,人家是圣山的,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到了县级部门,再见到他时我不敢认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为自已的浅薄羞愧不已,但还是自我安慰:这是普遍性里的特殊性么。

要毕业了,同学们都依依不舍,照毕业照,去隔壁的渭华起义纪念馆,(那时也叫红院)照个黑白照片,送给同学作留念,每人又买个塑料皮的笔记本,班里每人都用生花妙笔抒写留言,同学情让我们珍惜这三年相处的时光是多么宝贵,入学时的落寞,毕业时的留恋,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想装在心里带走。

我的母校——华县高塘中学

三十年沧海桑田,同学情谊温润了岁月,沉淀了绵绵的情愫。每次路过高塘中学,我都忍不住多看几眼,母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木架房全部拆了变成了楼房,我依然追寻当年的足迹,把青春与梦想盛放在记忆中明媚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