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教师到“教学能手”,不简单却又没那么难

因为第一学历不是全日制本科,当年四处辗转的自己未能如愿进入起码的专科段大学,也就顺势搁浅了自己喜欢依旧的学术研究之路。

因缘际会,在“编制和职称”优惠政策面前,一向以清高自持的自己还是不能免俗地顺势签了一所高中。不曾想,有些不意想的东西,反而像野草易生根、池塘着细柳般疯狂成长起来。

刚毕业的第三年,一口气讲了优质课、骨干课、同课异构课;甚至还妄想着一举拿下能手类的课型,奈何终究在资质面前,年限成了起码的拦路虎。

所以,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不要痴想着毕业三四年就想完成教学生涯中的快速“打怪升级”。要不然,怎么会有“姜还是老的辣”的扎堆现象呢?

从年轻教师到“教学能手”,不简单却又没那么难

但话又说回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有干劲儿的老师迟早会被平庸繁琐的生活所吞没。

教师职业,其实很难获得成就感、认同感。不消说工资年年涨个百十块、几百块的珍贵,那些真正能带给你精神愉悦的层面,是上进的学生和自身专业素质的进阶。尤其当你面对政风大于学风、搞斗争甚于搞教学、管老师甚于管笼鸟的集体时,你想寻求自身的职业价值和存在意义,简直是被大众嘲笑的迂夫子。

所以,第一点,能不能守住自己那份不甘心和上进心,很重要。

其实,参加不参加讲课活动,不只是为了日后晋职称能不能加上两三分的问题。因为真正能逐金而富的人,很少是单纯靠教学发展的。诚然,身边也会有许多常常保持有经验且谦虚的人,劝你别傻傻乎地去折腾。人人觉得的“吃力不讨好”,甚至行业内的评分潜规则,据说也是有的。有的人容易轻信,有些人正需要理由劝慰自己,于是顺水推舟的,就把自己教学生涯中最有激情最有冲劲的时光给妥妥荒废了。

从年轻教师到“教学能手”,不简单却又没那么难

第二点,好课都是打磨出来的,没有谁能一遍过。

教师行业里流行一句话,“课堂是总有一些遗憾的艺术”。即无论看上去多么完美的教学设计、教师语言、课堂生成,你总会在不自觉的反思中发现纰漏。而恰是这些被意识到的纰漏在一遍一遍地试讲中,被修补。于是你当初的课件、教学设计,一次次又一次地被改得面目全非,可是你心里对文稿、设计、思路、预设、生成越来越谙熟于心。直到最后一遍,那些轻吐莲花般的精彩与自如,才会让人看上去那么自然熨帖。

第三点,能给你提意见的,都是自己人。

脸皮薄的人,心胸狭隘的人,负能量的人,会在讲真话的连环炮打击下崩溃的。但事实上,大多人都这样,其实我也未能幸免。可是不经历过丢人现眼的懵懂无知,你不会明白比丢人现眼更可怕的是自己的短视和无知。你若不能接受打击,听不进去哪怕是委婉的批评,那么环绕在你耳边的评语永远是程式化的客套与敷衍。反之,你坦然接受意见,接受那些甚至是直接到毫不留情面的批评、挑刺时,那么无论多难听,你都会有发自内心的欣喜:哦,原来,思路可以这样啊,原来教学设计可以这般流畅清晰,原来高大上的课型原来可以这样哦。这些意见让你瞬间开悟,也顺势明白自己可以如何如何调整自我状态、前进方向,甚至达到何种层次。所以,毫不隐讳地给你提意见的,绝对是为你好的自己人。他们教你如何节约课堂时间,引导你如何拔高课型,启发你如何全面优化课堂。其实,他们也是因你的真诚和虚心而放下戒备、收起私心,同样他们也会打心底视你为志同道合者。

从年轻教师到“教学能手”,不简单却又没那么难

第四点,学习你的前辈式的榜样,揣摩、模仿、内化、创新,一样都不能少。

能走到“教学能手”地步的前辈,必定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其过人之处,自不待言。但是其风格、人品、理想,却完全迥异。在优秀者云集抑或是优秀者寥若晨星的单位里寻找榜样,非得一番折腾,你才能确定属于自己的事业型榜样。而后就是不断去听其课、问其道;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明确对方的教学技巧、教学思路技高一筹的点在哪里,然后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努力去模仿、修改、融入。在自身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时,自己也可以试着在其基础上添加个人的创新之处,从而内化成自己的风格类型。就像牛顿大师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能看得更远。

总而言之,在教学技能上不断摸索前进,固然是教师的本分所在。但一位优秀教师的成就,不仅是自身在教学业务能力上的自我锐进,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制度和运气,以及那些设计课题、论文、综合荣誉等必不可少的硬件储备。教学之路不易走,吾辈且行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