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海神妈祖

道教人物:海神妈祖

道教人物:海神妈祖

在诸多的神灵、仙真中,最为东南沿海尤其是台湾、香港、福建、澳门人顶礼膜拜的要数天妃娘娘妈祖了。据说澳门的地名(英文Macao、葡文Macau)就是当时的葡萄牙入侵者因岛上有妈祖庙而命名的。在台湾妈祖庙达五六百座,香火鼎盛,足令其他神仙自叹不如。近年来,两岸海禁日开,在湄州的妈祖庙里经常可见台湾香客飘洋过海,前来祭奉,虔敬之至。

道教人物:海神妈祖

据传妈祖实有其人,原名林默,关于她的身世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她出生于福建莆田的一个叫湄州的小岛上。她的降生和生平跟别的神仙一样,经过民间的加工,一开始就充满了神奇色彩。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妈祖的母亲陈氏,曾梦见南海观世音送她一盆花,她把它吞了下去,醒来就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妈祖在娘胎里多呆了四个月,怀胎十四个月才分娩,妈祖出生之时,异香飘逸,经过十多天还余香仍存。

这位林姑娘小时候就聪明异常,刚周岁时,在襁褓中看见神像就叉手欲拜。五岁就能诵读《观音经》,十一岁就能“婆娑按节乐神”。林姑娘长大后“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民以病告则愈”,颇似现今的巫婆。除了通灵和治病之外,还能乘着一张席子渡海,乘白云游历于各岛之间,人们就把她称作神女。

道教人物:海神妈祖

妈祖的四位兄弟在各岛之间做一些小本生意。突然有一天,妈祖在家里若有所失,闭着眼睛睡了很长时间,父母都以为她得了急病,就大声呼唤她,妈祖被唤醒时怨恨地对父母说:“你们为什么不让我保护我兄弟的平安呢?”父母不知其中变故,也不好细问。

过了三天,兄弟们归来哭诉三日前在海上遇到飓风,巨浪滔天,船被风吹散了,他们大哥的船不幸被海水吞没了。他们还说:在海风大作时,看见一位女子牵着五条船的桅索而行,在海中如履平地。这时妈祖的父母才知道那天妈祖之所以反常,是因为她的元神出窍去救各位兄弟去了。只是因为他们大声呼唤使妈祖元神归体而来不及救她的兄弟们,因此悔恨不已。

妈祖到了及笄之年,发誓不嫁,父母也不好强求。过了几年,妈祖就仙去了,尸解时,芬香四溢。不久人们便经常在海上见到一红衣女仙救危解难。宋朝时路允迪等出使高丽取道湄州时,正好台风登陆。官船摇摇欲沉急得路允迪等连声祷告,忽然间彩霞飞舞,只见霞光中有一女子奋力撑舵,才获平安,于是回朝奏禀皇上,皇上就诏封妈祖为灵惠夫人,并在湄州立庙祭祀。

元明时,据说妈祖每每在海上显灵,不但保佑商船渔民,而且还帮助扫除当时猖獗一时的海盗倭寇。由于妈祖屡屡救民于水火,朝廷颁加封号,计达四十余种,级别也渐次提高,由夫人、妃、天妃、圣后至天后。祭祀仪式也由民间逐渐升级为官方,作为海神列入国家祭典。

妈祖除了在海上护佑渔民,还具有“送子娘娘”和抗御水旱病疫的神力,据说妈祖同乡有位妇人结婚十年还没有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妇俩急得团团转,多方求告,都无效果,最后求祷于妈祖,不久就生下一男孩。凡是不育的妇女,只要求祷妈祖,没有不灵验的。

《莆田县志》载:宋初某年莆田发生了瘟疫,妈祖雅恤民意,在白湖显灵,人们在距湖不远的地方,掘出一坑,泉水喷涌,人们一喝疫病立除,瘟疫很快就被控制住了。 但是,总的来说,妈祖主要还是作为海神被人供奉,因此,沿海地区的渔民信奉极为虔诚。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在明代就已经很盛。

《陔余丛考》说:“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沿海地区对妈祖极端崇拜的最重要原因,我想还在于古代的气象科学和航海水平较低,出海航行的风险很大,因此特别希望有神灵的保佑。

我国在元朝时特别注重海运,因此妈祖的神迹在元代尤为显赫。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就带着妈祖神像作为吉祥物,每逢狂风陡起,就祈祷妈祖,并以此来安慰恐慌的船员。随着历代皇帝的不断加封和航海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沿海,国内各港口都建有妈祖庙或天妃宫,而且影响远播东南亚,至今仍广为人虔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