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紅利消失殆盡,新能源或成自主車企向上第一抓手丨EV進化論

车市红利消失殆尽,新能源或成自主车企向上第一抓手丨EV进化论

【編者按】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燃油車企借增值稅下調實行降價。在燃油車統治市場百餘年後,新能源汽車產業厚積薄發的時刻何時到來?

6月14日,在億歐公司於上海虹橋世貿展館舉辦“2019全球新經濟年會”上,億歐汽車將承辦作為本屆年會重要組成部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峰會。在本屆峰會上,我們將與來自主流整車廠、核心三電系統供應商、頭部充換電服務企業等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的頂級大咖共討“後補貼時代下,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與創新機遇”。

嘉賓及議程:https://www.iyiou.com/a/xnyqc_shanghai_2019/

2019年4月16日~4月25日,2019(第十八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正在上海國家會議中心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本屆上海車展,不少中國汽車品牌帶來了旗下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其中吉利的緊湊級純電動轎車幾何A已經公佈了其15萬-19萬元的售價,而長安汽車業帶來了旗下緊湊級轎車逸動XT的純電動版車型逸動ET,預計售價與逸動EV的12.99萬-13.99萬元的價格區間相似。

億歐汽車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上述純電動車型的定價似乎選擇了較同級別合資品牌燃油車略高的位置上。

比如,與幾何A同級別的緊湊級轎車標杆車型大眾速騰,價格區間為12.88萬-19.19萬元;與逸動ET處於同級別的大眾高爾夫價格為11.92萬-18.29萬元。

實際上,這兩款車型的情況並不是個例,不少自主品牌都在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方面採取了類似的策略。

億歐汽車查找了我國主流自主品牌旗下近期推出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定價,並查找了與其尺寸接近的合資品牌主流燃油車的價格區間,發現幾乎所有自主品牌旗下新能源汽車的定價均較同級別燃油車略高。

车市红利消失殆尽,新能源或成自主车企向上第一抓手丨EV进化论

企業的品牌高度與企業的盈利能力是相得益彰的關係,特別是在處於消費升級中的汽車市場。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經直言:“長城汽車不走高端很快就會死,自主品牌必須向上突破。”所以,自主品牌佈局高端化正在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億歐汽車認為,對於一眾自主車企來說,品牌高端化正在成為企業發展的路徑,多家企業都已經針對市場推出了新的產品定位的產品。相對於合資品牌車企在燃油車市場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自主品牌要想翻身,新能源汽車市場無疑是重要的發展契機。

可以說,對於已在消費者心中打下“低質低價”烙印的自主品牌來說,除了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品牌外,只能靠新能源汽車來實現品牌向上。中國品牌將新能源車型的價格定在級別合資品牌燃油車或略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企業的品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自主品牌升級源自於消費者對於電動汽車的價值認可。他表示,在我國消費者內心層面,新能源汽車的檔次本身就高於燃油車,所以消費者願意付出比燃油車更高的價格。

有人認為,新能源汽車價格高是電池等零部件成本高造成的。當然,億歐汽車並不否認新能源汽車的成本目前仍較燃油車高出不少。但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我國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退坡超過50%,但多數車企仍然表示旗下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價格將不做調整或僅稍有上調,可見當下新能源汽車成本已較此前有大幅回落。

從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價格走高的現象來說,成本是一方面,品牌也是一方面。東風日產旗下純電動緊湊級轎車軒逸·純電的價格區間為15.9萬~16.6萬元,甚至低於同級別的比亞迪秦Pro EV,足以見得純電動汽車的售價並非僅由成本決定。

在新能源汽車異常火爆的今天,結合向高端化邁進的品牌戰略,憑藉新能源車型走向高端市場彷彿成為自主品牌向上的重要路徑。不只有出身傳統車企的老牌車企加碼佈局,沒有歷史包袱的新造車勢力也在向高端車市場邁進。

2019年,特斯拉將在華迎來國產,捷豹I-Pace、奧迪e-tron、奔馳EQC等傳統跨國車企巨頭的純電動汽車將在今明兩年集中進入中國市場。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自主品牌在這一領域將遇到的挑戰也將越來越多。對自主品牌來說,應該意識到作為一家弱勢品牌,在高端市場缺乏基礎,所以必須處理好各項產品之間的差異性,實現互補協同發展。在技術層面,企業也應該通過不斷加強自主品牌的技術研發,形成系統化開發,從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升產品質量,真正走向高端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