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車補”寒了基層辦事人員的心

從2014年07月1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到現在的2018年11月,中央和地方機關單位公車改革工作已步入尾聲。但公車改革爆漏出的問題卻也為數不少,特別是在最需要外出的基層單位,縣、鎮層面。

莫讓“車補”寒了基層辦事人員的心

先看一下各省市出臺的補貼標準:

山東省:廳局級正職1690元、廳局級副職1560元,縣處級正職1040元、縣處級副職960元,鄉科級正職650元、鄉科級副職600元,科員辦事員和機關工勤編制人員500元。

湖北省廳局級1690元;縣處級1040元;鄉科級650元;科員及以下450元。

安徽省公車改革補貼正廳級1690元;副廳級1600元;正處級1000元;副處級900元;科級及以下550元。

貴州省作為邊遠地區,此次車補上限為中央和國家機關補貼標準的150%:廳級每人每月1950元,處級每人每月1200元,科級每人每月750元,科員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廣東省:正廳級1690元、副廳級1500元、正處級1000元、副處級800元、正科級600元、副科級450元、科員300元、科員以下250元。

廣西省標準上限為:廳級1950元/月,處級1200元/月,科級750元/月,科員及以下650元/月。

莫讓“車補”寒了基層辦事人員的心

從以上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公車改革中越是職務等級越高,車補數額越高,到了需要在一線幹活的基層,車補數額最低,甚至一些在基層工作的人員沒有任何車輛補助。公車改革的問題恰恰出在這裡。

眾所周知,工作計劃的形成來源於上層,中層對任務進行擴充和下達,而真正需要將任務落實的恰恰是最基層,最基層的辦事人員。公車改革後,各單位僅存很少的公車,基層辦事人員要想做事,必須得私車公用。

基層辦事人員的組分比較複雜。有少部分正式的公務員,他們享受最低等級(科員)車輛補助;有很小部分從部隊下來的工勤編,他們也享受最低等級的車輛補助;有極個別近幾年三支一扶的新畢業的學生,車輛補助與他們沒有關係;更有大量的借調使用的事業編人員,車補更是與他們毫不相干;甚至還有部分勞務派遣人員,車補對他們來說更是浮雲。車補無形中將同在機關單位工作的人員劃分出各個等級!

基層單位,年輕人是幹事的主力,卻也是單位中經濟最不穩定的群體

。如何調動年輕人的幹勁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基層單位的領導職務有限,單靠領導的吆喝只會讓年輕人產生惰性,而車補的差距是傷了部分年輕人的進取心。

莫讓“車補”寒了基層辦事人員的心

舉個例子,下村走訪,一個簡單的小事卻因為來回30公里的車程成為一個難題,事情自然需要單位的年輕人去辦,而讓誰去卻成為難題。享受車補的年輕公務員並沒車,讓沒有車補的事業編私車公用開車去自然是一臉怨言,並且也不是長久之計。

公車改革的初衷在於杜絕公車私用,初衷是好的,但在基層出現的問題卻不容忽視。當下基層公車改革完成,但公務車費報銷體制機制並沒有章程可循,基層辦事人員私車公用成為“楊白勞”的現象屢見不鮮,值得我們深思!

不要讓“車補”寒了基層辦事人員的心,他們才是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的群體!

莫讓“車補”寒了基層辦事人員的心

圖片來與網絡,若有不便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