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钢琴家陈若玗:爵士就像人生,野蛮而美丽

爵士钢琴家陈若玗:爵士就像人生,野蛮而美丽

「直觉觉得你的内在有一股 fire 跟 drive。」一位备受美国爵士乐界尊崇的贝斯大师蓝吉·沃克曼(Reggie Workman)曾这样形容来自台湾的爵士钢琴家陈若玗。

内在有一股 fire 跟 drive 是什么概念?看起来抽象,但是当你听到陈若玗的钢琴演奏,或听陈若玗聊音乐时,也许能立刻感受了解贝斯大师沃克曼说的那股 fire 与 drive 的力量究竟是什么。

爵士钢琴家陈若玗:爵士就像人生,野蛮而美丽

从古典跨到爵士的人生大冒险

陈若玗在台中出生,目前旅居纽约,2010 年成为首位获选为世界名琴 史坦威国际艺术家 (Steinway Artist)的台湾爵士钢琴家。她从五岁就开始接受古典音乐训练,中学时怀着对音乐的梦想、当然还有对未知环境的忐忑飞到纽约,进入世界竞争的茱莉亚音乐学院主修双簧管及钢琴。后来拿到哥伦比亚大学音乐教育博士后,她做了一个人生中的大冒险,决定从古典领域投入一心嚮往的爵士乐坛 。

她演奏爵士乐时散发的魅力,让曾入围葛莱美奖的钢琴鬼才山姆‧亚黑(Sam Yahel)出马担任制作人为她录制个人首张三重奏专辑 《意乱情迷 》,并大赞她:「我必须说她是我见过最具天赋也最有抱负的乐手之一。拥有古典乐手的独特背景,加上创意不绝的不懈热情,使她成为同辈当中罕见的优秀乐手。 」2011 年台湾索尼音乐(Sony Music Taiwan)更与她签立专属艺人合约,同年发行 《残缺的灵魂 》受到欧美日媒体肯定 ,2014 年再发行第三张创作专辑《陌生人 》。

看完上述陈若玗的经歷,或许直觉得她的音乐生涯一路顺遂,但陈若玗提到当年进入纽约新学院大学(The New School for Jazz and Contemporary Music)主修爵士钢琴的两年岁月苦笑说,「大概是我这辈子最战战兢兢学音乐的两年。」

内心有一种想要知道 What If

陈若玗知道一切将从零开始,第一学期就遇到学校的镇校之宝贝斯大师沃克曼,「记得他老先生开学时会巡所有教室一轮,听听大家的程度, 我真希望他不要注意到钢琴,希望被他听到时是进步后的自己 ,反正我钢琴前面有一堆管乐器跟吉他挡着我,应该不会不小心被扫到。」

但陈若玗还是躲不过大师的眼睛,沃克曼突然点名说,「那位躲在后面的新面孔钢琴手,你的触键不错,你明天中午有课吗?」陈若玗从此开始换班接受大师特训,这画面是不是让你想起了电影 《进击的鼓手 》里的场景?

「从此之后,我每天几乎是早上六点多就会惊醒,爬起来练 12 keys,一首曲子如 "rhythm changes" 要有办法随时用 12 个调诠释,他老先生每次都会抽三个调,但速度 300 以上,让我随时都处在自己今天又很 『丢脸 』的状态下, 很想跟他说我真的有练琴,但一到现场拍子速度这么快,我的脸总是在涨红之下度过 ,」她回想当年。

「一学期过后好像突然比较进状况了,有一天我下课后问他,当初我程度那么差,为什么会给我那么多的机会?」陈若玗就是在那时候听到老师沃克曼对她说:「没为什么,就直觉,觉得你的内在有一股 fire 跟 drive。」然后老师 说完就很酷的走人了。

我好奇地问陈若玗认为当年老师说她内心有的那份 fire 跟 drive 是什么?「可能 是我一个想要自我突破跟打破格局的一股力量吧,想要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我知道自己如果愿意安逸,是可以安稳过的比较舒适的,但我就是内心有一种想要知道 What If,我很想知道,走出舒适圈,我到底有什么能耐?」

爵士钢琴家陈若玗:爵士就像人生,野蛮而美丽

爵士乐其实很像人生

有人说「爵士即兴」就是随性弹呀!陈若玗笑笑但认真的说:「 爵士乐并不是乱无章法的乱弹,爵士是一种培养过程,你要知道所有的规矩,然后一一打破 。就像是现代画,不了解的人可能以为是随心所欲的乱画,但每个艺术家的养成你会知道他的脉络,你学了武功后真的要突破,有一种内化需要打掉重练,或整合或重建,也有可能到最后需要自废武功,也许又是另一个境界。」

陈若玗在 2014 年发行第三张专辑《陌生人》之后,旁人看来陈若玗正处在音乐事业高峰 ,但她 内心却陷入了人生中长达三年的低潮。 「低潮应该是艺术家非常容易会遇到的事,尤其身处纽约,纽约是一个不大容得下一般般的艺术家,因为这是一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城市,你真的很容易遇到比你更有才华也正在吃苦的人,而我自己因为对自己非常要求,所以不自觉,会不停的想到下个阶段,过去得失心比较重,总觉得一阵一阵,但这城市真的太逼人,你很难不沮丧 。」

陈若玗在低潮时曾经试着说服自己:「就当个麻木的平凡人。」好一阵子不跟乐手们联络,也不听音乐,希望脑里没有声音。「坦白说,我知道自己莫名的叛逆跟奇怪,我一直想,我想要到哪一天,由我的内心渴望发狂地想再做音乐。 我是一个诚实的人,当我失去热情时,我不想要假装还有模有样,我宁可让自己武功全废,或甚至让自己或全世界都对我失望,因为只有这样我才有机会重生。 我知道我讲的比较激烈,但确实重生要力量,有时需要破坏,才有办法重建。」

有时候,重建重生的那个 moment ,会自己就这么迸出来。2018 年陈若玗的心境大转变,录了一张整张都非常「做自己」的爵士钢琴三重奏专辑 《野蛮的美丽》。

《野蛮的美丽》的创作灵感来自于陈若玗参观了已故英伦时尚设计鬼才亚歷山大麦昆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名为「野蛮之美」的纪念展,从头到尾秀场给予的震撼,让她感动到泪流不止。

「在音乐层面上,我总是想要表达出自身的脆弱、戏剧性、顽皮却十足强而有力的情感。麦昆刚柔并济地创造 一个全能女战士的形象,虽女性化却强而有力!」 陈若玗以「野蛮的美丽」当主轴,曲风看似高冷迷离、带点冷冽神秘及性感的氛围,但听完整张专辑,你会感受到一颗外冷内热的内心世界,身处在纽约看似繁华的大都会里,似有距离有些武装的都会女性,卸下盔甲下的不同面向。

「我以前会想,是不是外表要收敛女性特质不要太女人。 我在纽约的爵士环境大多是男人,为了让自己更像 hard core 的乐手,我以前会想要不要太女人,但 现在这个阶段我不会管这些了,我觉得身为女性我渐渐在一种比较放松一点做自己的阶段,比较放胆玩,随心所欲地去呈现自身的各种情绪跟面向,我找寻到自己内心深处和麦昆的审美观、黑暗浪漫主义有着共鸣点 。我同样尊敬他如何挑战被商业和消费者操控的时尚产业中,仍能诚实做自己的稳住艺术大师的崇高地位。」

睽违乐坛将近五年,陈若玗说出内心最直白的感触,「观看这个世代社群跟音乐免费串流对这世界的变化,好似毒药也似糖霜,好像很廉价的让人距离拉近,但却也把人与人的距离拉的更远,即使音乐家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但我们还是不断的创作及录音追求理想,某种层面像是在免费的挖空自己,但 我内心愿意去相信,人性中还是带有那么一点浪漫纯真,你还是可以相信美好的事物,尽所能的去追寻,是可以为这个世界留下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

爵士钢琴家陈若玗:爵士就像人生,野蛮而美丽

若玗在爵士乐中体会的「人生哲学」

「人生无法选择完美的开始,但你可以化险为夷,你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曾经听过一场我永生难忘的 Brad Mehldau 爵士钢琴家独奏音乐会,整场因为我自己是钢琴家,我知道他那天的状况没有那么好,从第一首到最后第二首,我知道差不多就这样了。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他是大师级的,但你知道他可以到更远的境界,但因为牵扯即兴,你知道就像生活一样,有时 today is not the day。

但他弹到最后一首时,他不停的试验不停的即兴铺成,显然他还没有宣告 today is not the day,突然间, 就在最后几分钟,他的即兴演奏突然转到了另一个境界,我突然眼泪飙出来 ,我回头看我学设计的朋友,他不懂爵士乐的,但他也突然眼眶红,转头问我 :『我听到了什么,好感动,但我不知道怎么了。』

从一场我一直觉得今天应该不是他的日子,如果是我可能觉得差不多要了结了,但最后的那几分钟,却是让我学到人生最重要的课,也变成我目前唯一记忆最深刻的一场爵士音乐会:所有人都忘了前九首在干嘛,突然觉得,也许前九首都是为了铺成最后这五分钟? 人生,没有走到最后一步棋,谁也不会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我爱爵士乐,他就是人生,不完美,但也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