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为何共娶一对姐妹花?

帝国的脸谱


理科男答历史。

看到周作人、周建人的名字,就能直接想到周树人。

不要傻傻分不清,周树人才是鲁迅。

他们三个是兄弟,鲁迅是老大,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

我们先来说说周建人的二哥周作人。

周作人18岁进入江南水师学习,毕业后又留学去了日本。

六年后,也就是24岁时,他在东京娶了妻子,一个日本籍的女人,名字叫做羽太信子。

在之后的人生中,羽太信子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件就是周作人和鲁迅的决裂;第二件则是周作人出任伪职。

周作人一家和鲁迅关系并不好,大概原因应该是双方的生活习惯有所不同。

比如花钱方面,羽太信子是大手大脚,而鲁迅呢,不光要挣钱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周作人一家。

所以后来导致了鲁迅和周作人的分居、矛盾。

1937年七七事变后,周作人没有离开北平,有可能是被羽太信子所迷惑。

羽太信子对于周作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周作人处处都要受到羽太信子的管制。

而羽太信子也不是一个好姐姐,她有一个妹妹,叫羽太芳子,也就是周建人的夫人。

芳子和信子相处的时间很长,因此芳子的很多习惯都是信子教会的。

就比如会花钱,挥金如土,比较爱慕虚荣。

而芳子和周建人关系也不怎么样,后来分手了。

1912年,也就是周作人回国后的第二年,羽太信子分娩,因需要人照顾,她妹妹芳子从东京赶来。

因为芳子要居住在这样一个大家庭,所以难免会和其中的男性产生火花。

久而久之,周建人和芳子之间有了感情,再加上周作人和夫人信子的促进,1914年,他们结婚了。

这一切都要给大哥鲁迅说的,但是鲁迅当时不在家里,而且觉得这是亲上加亲,于是就直接结婚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之间感情很好,1921年,周建人去了上海,后来让芳子也去上海,但芳子舍不得姐姐,就没去。

之后周建人就一直生活在上海并和自己的学生王蕴如有了孩子。

1937年,周建人带着王蕴如和自己的孩子回北京看母亲,这期间他们和信子、芳子大吵,闹得关系很尴尬。

羽太芳子以后再没有和周建人生活过,一直居住在北京和自己的姐姐在一起。

周作人和周建人共娶姐妹花,前者是因为爱情,后者也是因为爱情,但是后者结婚有些仓促,因为是前者的催促下才结婚的,更何况周建人也没有去过日本,不了解日本人的习性,最终导致了周建人这段婚姻的失败。


理科男读历史


绍兴周氏三兄弟,我们对鲁迅、周作人相对熟悉,他俩名气大的原因吧,往往忽略了这个三弟的周建人。其实,周建人的建树也不低,他数十年如一日研究生物学,在自然科学领域成绩不俗。在抗日战争期间,做过大量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过浙江省长等要职。

三兄弟的关系,我们熟悉的,也是鲁迅和周作人兄弟由兄弟情深到手足相争、不欢而散,对周建人在兄弟之间的关系相对模糊,其实,周建人在三兄弟中有过十分与众不同的表现,比如,他曾与周作人共娶一对姐妹花;同时,他还曾与大哥鲁迅携手情人,同居于上海景云里。这即使是在那个时代,也是颇为特立独行而令人侧目的。

鲁迅与周作人,兄弟二人曾在日本留学多年。在西风东渐之际,中国东渡日本的人特别多,那些去日本或谋生、或求学的中国人,特别是去日本做生意的中国人,很多人与日本女子同居,无论家里是否有妻,都有此爱好,广东话叫“包日本婆”,每月给予一定的报酬,以照顾生活,日久生情,后来便如同配偶,甚至养儿生女。比如民国诗僧苏曼殊,便是他父亲与所包日本婆亚仙所生的儿子。

这一风气形成后,也影响了许多前来日本求学的青年学生,周作人在日本留学,也未免俗。当时,兄弟俩与另外三个留日学生一起,共同聘请了一个女佣,她叫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勤劳肯干,尤其对周作人照顾体贴有加,1909年春,周作人便与羽太信子在日本注册,正式结为夫妻。

周作人学成归来后,就把羽太信子带回了绍兴。1912年,在羽太信子的要求下,又将她的弟弟重久和妹妹羽太芳子接到了绍兴。这一年,周建人24岁,羽太芳子15岁。二人在同一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慢慢有了感情,周作人和羽太信子便做他俩的工作,成人之好,因此,1914年,周建人与羽太芳子成了亲。

1919年,鲁迅一家卖了绍兴的房子,在北京八道湾购置了一座宅子,一家人搬到了北京生活。后来,周建人到上海去工作,羽太芳子因有身孕,没有随丈夫去上海。周建人一个人在上海,生活毕竟难以周全,便多次做芳子的工作,希望同自己一起到上海生活,芳子对姐姐太依赖,坚持不去,让周建人伤心不已。

周建人在上海孤独的生活中,认识了江苏靖江的小学教员王蕴如,不久同居,但未办结婚手续,王蕴如没有名分,也安之若素,一起还生下了女儿。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后,搬出了北京的家,也与许广平有了夫妻之实。

后来,鲁迅到上海工作,便与许广平一起,搬到景云里同周建人及他的外室住在了一起,竟也十分和谐。


帝国的脸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娶妻要娶日本女人,这是全世界男人的梦想。

在当年,日本女人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将自己变得温文尔雅,顺从丈夫,而且很能吃苦,善于做家务、照顾孩子、伺候老人。

可以这么说,日本女人能够让男人最大程度的有精力在外打拼,而不需要关心家里的事情。

因维护鲁迅,通常大肆贬低羽太信子,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鲁迅弟弟周作人当时在日本留学,结识了房东太太的女儿羽太信子。

羽太信子是个普通日本女孩,长相不漂亮,但能吃苦耐劳,当时帮助母亲收拾屋子。

周作人当时是个内向老实的学生,见到羽太信子就脸红。

由此羽太信子对他有好感,两人后来就在1909年结婚了。

结婚的时候,周作人只是个穷学生,连哥哥鲁迅也穷的铃铛响,生存困难。

羽太信子嫁给周作人,当时不是为了钱。

同时,由于姐姐羽太信子嫁给了周作人,妹妹羽太芳子也交给了周作人弟弟周建人。

可惜,周建人品行不佳,芳子为此倒了大霉,被抛弃后只能依靠姐姐和姐夫生活。他们的一个儿子丰三也因此自杀,这就是后话了。

就羽太信子自己来说,我们看看这几个点。

徐淦《忘年交琐记》长文中专有一节记羽太信子。徐文说:“上街采办,下厨做饭,扫地抹桌,洗洗刷刷,全由羽太信子里里外外操劳不停。她完全是日本型的贤妻良母,鞠躬如也,低声碎步,温良恭俭让,又极象绍兴的老式妇女,使我一点也看不出从前知堂当教授,做伪官领高薪时她会变成阔太太,如今过苦日子才变成这样勤劳朴素。”

文洁若先生在《晚年的周作人》文章中,记了羽太信子的两个小细节,很能说明一点什么。其一,“周作人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生前,每餐必先在牌位(周氏兄弟母亲鲁老太太、周作人女儿若子、周建人儿子丰三的牌位)前供上饭食,然后全家人才用膳。”其二,“羽太信子病笃说胡话时,讲的居然是绍兴话,而不是日语,这使周作人大为感动。”



周作人在1946年11月6日因汉奸罪,被高等法院判处他14年有期徒刑。

当时羽太信子本可以回到日本,但她仍然赶到中国等着丈夫释放。

到了1949年周作人被特赦,随后留在新中国服务。羽太信子也陪着丈夫,直到1962年4月8日因冠心病在北大医院病故,享年75岁,至此两人的婚姻生活长达54年。

这些细节都说明了,羽太信子应该是个不错的贤妻良母,也没在家外面搞过事。

羽太芳子更是被抛弃的女人,很悲惨的。


萨沙


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为何共娶一对姐妹花?

我想到了当初看许寿裳所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中的事情,我那时应该是在上初中的年纪,对于鲁迅的作品刚开始涉猎,但大多在阅读的时候只能有个一知半解,于是便四下寻找关于鲁迅的故事,想要先了解这个作者,再去了解他的作品。毕竟对于这种发自内心呐喊的作品,如果能够先了解这个人,那么他的著作便容易阅读一些了。

当然,上面的那些大多都是些闲话,不过也正是当初的这段阅读,让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答案,具体真实与否,却没有太大的把握。



周作人曾经被公派去日本留学,由国家出资在国外进行学习,等到学成之后回来对国家能够有一定的反哺。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周作人结识了他的妻子。

——羽太信子

当时的周作人作为公派留学中的一员,和其他的同学一同在一起居住,只不过由于自幼所接触的思想上的问题,一群已经脱离底层社会的学生对于家务上的事情是不愿沾手的,于是一群人便一起出钱,雇佣了一个日本女佣来进行房间的整理,平日里做一些饭食,大多也都是一些简单的活计,而这个女佣便是羽太信子。



后来羽太信子和周作人两个人之间相处的久了,便走到了一起。很多人都说是因为爱情。周家的条件虽然不算是特别的富裕,但是在当时的中国,也有着不少自己的田地,自幼作为少爷成长的周作人,按理来说对于这种女佣不会产生什么太重的感情。

然而周作人不仅仅是在日本的时候和信子走到了一起,并且在回国的时候,还将信子一同带了回来。不过,我却对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有着一丝的怀疑,或许周作人爱信子是纯粹的,但是信子的表现却让我觉得有些不可理喻。



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曾经就有着对于信子的描述,其中说信子经常会歇斯底里的,表面恭顺其实内心却是忮忌,表里不一并且经常挑拨鲁迅和弟弟周作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鲁迅和弟弟最后彻底老死不相往来的主要原因。信子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和鲁迅大吵大闹,哪怕是朋友来到家中也不会停歇。

他人近些劝告的时候,信子也依旧歇斯底里的进行着辩驳,直至鲁迅移居到了外客厅之中,才稍稍有些好转。而且,鲁迅当时的工资一个月三百多块钱,弟弟的工资也是差不多的,甚至于因为弟弟留学的身份,收入还要高上不少。

然而周作人却时时吵嚷着钱不够使用。



日本的女子多以勤俭持家、性格温顺为人称赞,然而信子确实其中的例外,自从信子开始当家之后,整日里挥金如土,看起来极为的阔派。家中仆人更是十数人,以便进行拆迁,平日里做饭的饭食也因为她突然想吃别的,全部都被退回厨房。

想来也正是这种富裕的生活,让信子才使尽了浑身解数,在日本的时候让周作人爱上了她,并且在回归之后吵嚷着将自己的弟弟妹妹接了过来,又把自己年仅十五岁的妹妹嫁给了相差十岁的周建人。


木易杨0613


周作人和周建人是亲兄弟。他俩娶了一对日本姐妹花,羽太信子和羽太芳子。日本人给男孩起名字,喜欢用数字,比如太郎,二郎,三郎。其实,这是从中国学去的。武大郎、武二郎虽然是小说里的人物,可在唐宋时期这类名字并不少见。现如今,中国人给孩子起名字时已经很少再用数目字排大小了,原因不言自明,而日本人却一直保持着这一习惯。

周作人的长子虽然不叫周太郎,但他名字里带有“一”字。他叫周丰一。周作人就一个儿子。“周丰二”这个名字便给了周建人的长子。周建人的次子叫周丰三。

周丰二和周丰三虽然是周建人的儿子,却一直跟母亲羽太芳子生活在一起,而芳子又跟姐姐信子住在一起。自从嫁到中国来之后,她就没跟姐姐一家分开过,反到是周建人去上海工作后就跟芳子分居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668866


感情的事,没有什么道理,也没有什么理智。

外人不好说什么,里面的人甘苦自知,其间感受,也难以于外人道。

有一个日本人村上春树写过一封祝贺朋友结婚的信:

  • 恭贺新婚。我也只结过一次婚,所以好些事儿也不太明白,不过结婚这东西,好的时候非常好。不太好的时候呢,我总是去考虑别的事。但好的时候,是非常好的。祝愿你们有很多很多好的时候。祝你幸福。

时至今日了,二十一世纪了,婚姻自由写入法律也快一百年了,选择步入婚姻的人也多数是别人需要他们结婚了,他们才结婚的。

没有不后悔的。村上春树的意思就是,我后悔了,你也会后悔的。

婚姻自由是一个奢侈品,需要国家暴力保护他。

周家兄弟的 那个时代,更是如此了。

  1. 首先是大环境,其时中国羸弱,日本富强,有志之士去日本留学的多,周作人是其中之一,年轻力壮正当年的大男孩,正是社会期许的应该结婚的年龄。
  2. 再者,日本国呢,虽然表面国富军强,日本下层人民还是很凄惨的,尤其妇女地位更悲惨,到今天日本男人们对待老婆也没有平等对待。
  3. 而,去往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基本上算是中国上层社会的人,起码衣食还是容易满足的,在日本下层社会少女眼睛里,哪一个留学生不是不事生产的贵公子呢!
  4. 对男方来说,弱国之人娶“强国之女”,对女方来说,下层阶级嫁”富贵之家“,双方一拍即合,结婚。
  5. 哪一个历史时期,这样的中日结合很多,孙中山、蒋介石、蒋百里、郭沫若、傅杰、辜鸿铭、康有为、等等都娶了日本妻子或者找了日本女人。
  6. 周作人在此等潮流中,年龄也是应该结婚的年龄,他大哥鲁迅深受包办婚姻之苦,也完全支持他和日本女人自由恋爱,于是,也就和羽太信子结婚了。
  7. 回国后,羽太信子发现果然周家兄弟是上等人,自己的妹子还在日本下等社会,自然要帮一把了,周建人也就被结婚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嘛!

年轻人结婚的时候,谁懂感情呢?

最后,村上春树说对了,周家三兄弟都后悔了。


葭明通半瓶历史


据知情人士披露:周作人的日本妻子想让她的亲妹妹长期留在自己身边照顾自己,便设计把周建人灌醉,然后说服她妹妹与酒醉的周建人睡在一起,逼迫周建人娶了她的妹妹。周建人的收入有限,远远没有他的两个兄长收入高,在家中颇受周作人妻子与他自己妻子这对日本亲姐妹的蔑视,这对日本姐妹常对周建人冷嘲热讽。周建人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便离开北京家中去了上海,重新组建了家庭。周建人的家庭悲剧是他的嫂子(即周作人的日本妻子)一手操纵而成的。


跪射俑


兄弟俩娶姐妹俩倒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那个时代接触到日本人或者其他列强国家的人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因为羽太信子鲁迅和周作人翻脸,兄弟俩登报互不相往来了。

搬到北京的大院,鲁迅很忙,毕竟在教育部有官职了,鲁迅在此阶段非常忙,但收入好了,把母亲和朱安也接到北京了。同时,将周作人夫妻也接来一起住。

但鲁迅的工资是有限的,他要养房子养老母亲和从未有过夫妻感情的朱安,压力很大。而周作人带着日本老婆,吃吃喝喝穿穿买买去趴体,还要从鲁迅这掏钱。鲁迅说管管你媳妇,大手大脚花钱,这日子撑不了多久。

周作人翻脸了,羽太信子也翻脸了,对鲁迅秽语,还打了鲁迅。鲁迅无奈,在外找了小院子,问母亲是跟周作人过日子还是跟自己过,周母说大儿去哪我就去哪。问朱安,朱安很惶恐,她怕鲁迅抛弃她,说婆婆去哪大先生去哪我就去哪。于是鲁迅找了小院子,借了很多钱,把院子收拾了,搬了过去。

对这件家庭矛盾,我们没什么好评辩的,鲁迅也有烦恼,日本号称礼仪最好最敬老的国家,也有羽太信子这样的泼妇。


青黛抚烟雨


在新中国,对周作人了解的真不多,年龄大一些的也就知道他当过汉奸而已。对鲁迅先生自不必说,但周建人却是大名鼎鼎,曾任职浙江省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连文革也未受到冲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