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縣打響河湖整治第一槍 對亂佔亂採零容忍、嚴打擊

東北網4月25日訊 日前,伴著挖掘機的轟鳴聲,吊機、鉤機一起作業,肇源縣對阻礙行洪的私設圍堤開始拆除,打響了我市河湖整治第一槍。

肇源縣松嫩兩江民堤,大多數為歷史遺留,有的甚至是建國前修建,只有少數是2013年洪水後新建的。部分農戶為了生計,在“河套地”內耕種,並把地圈起私設圍堤。一旦洪水到來,水位升高,影響洪水下洩,危及大壩安全。

肇源縣河長辦工作人員說,這次清理工作難度非常大。在施工過程中,數次遇到村民阻撓,其中施工難度較大的是古龍鎮、新站鎮、三站鎮。為了不激化群眾矛盾,三個鄉鎮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多次做築堤人的思想工作併到現場進行疏導。肇源鎮在完成一個標段後,繼續施工其餘兩個標段時遇到村民阻礙,肇源鎮黨委書記、鎮長等到現場進行疏導,從而使工程得以繼續進行;薄荷臺鄉、二站鎮、古恰鎮、超等鄉及茂興湖漁場,因為前期準備工作充足,沒有遇到施工阻力。日前,肇源縣境內松嫩兩江民堤清理初戰告捷。

據瞭解,肇源縣這次清理的圍堤屬“四亂”之一。目前,我市按照“清四亂”工作方案,責令屬地政府在7月19日之前拆除圍堤,恢復原狀,有計劃地退耕還河、還湖。

“亂採”屬於“四亂”中的又一現象,主要包括未經許可在河道管理範圍內採砂,不按許可要求採砂,在禁採區、禁採期採砂,未經批准在河道管理範圍內取土等。

河床採砂導致河床形成一個個深坑,地形凹凸不平;河道採砂利用率不高,導致資源的浪費;廢棄的砂石會造河道局部堵塞;過度採砂還會給周邊設施帶來安全隱患等。

河道採砂,有如此嚴重的後果,我市堅決杜絕沒有批准採砂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的前提下,隨意發放採砂許可證,進行河道採砂。依據規劃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劃定禁採區、禁採期,並向社會公示。同時,加強採砂監管,規範採砂活動。此外,加強河道堆砂監管,清理整治非法堆砂。拆除了離港船隻採砂設備,清理了沿岸砂石堆放點,全面叫停了松花江肇源段江道採砂行為。

目前,全市在水利、溼地保護等部門已取得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加強調查巡查工作,採取“零容忍”“嚴打擊”,使整治非法採砂成果得到有效鞏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